<p class="ql-block">  2023年即将过去,但,对我亇人来讲,今年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年,人生已迈进七十古稀之年,更幸运的是,本人符合党中央关于“在党工作50年,一贯表现良好,健在的老党员,颁发纪纪章”的规定条件。今年6月30日,南京大学机关党委庆祝建党102周年表彰会上给我们老同志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是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 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右1)给我们佩带纪念章。 </p><p class="ql-block">佩戴这金光闪闪、沉甸甸的纪念章,心情激动,感慨万千。回顾50年风风雨雨的奋进的历程,无论在那里工作,无论条件多艰苦,无论岗位变化、职位高低,50年来始终没变的是<b style="color: rgb(255, 0, 0);">不忘初心、牢记使命</b>,听党话,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一名普通党员应尽的义务。</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大学机关党委庆祝建党102周年表彰会上,颁发纪念章的部分视频剪影。</p>  <p class="ql-block">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是党中央颁发的纪念章,2021年首次颁发,颁发对象是党龄达到50周年、一贯表现良好的党员。纪念章通径50毫米,材质为铜和锌合金,主色调为红色和金色。</p><p class="ql-block">   回顾我50年的工作经历大至可分为大学前的企业学徒时期,和大学后的高校教学和教育管理时期。为此,收集整理了一些照片,制作此美编相册,以作留念。</p><p class="ql-block">一、坚定理想信念,为乡镇企业发展艰苦奋斗(三年学徒时期)。</p>  <p class="ql-block">50年前在我老家魏村镇,加入了党组织。</p><p class="ql-block">   魏村镇有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魏村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虽然离开魏村快半个世纪,但童年的的记忆,刚出校门踏上社会在魏村工作那三年的情景,一件件,一幕幕总是那么记忆犹新 ,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这座渡江桥(魏村闸)是魏村发展辉煌岁月的承截者和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照 </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九七一年,我高中毕业后,按照往年城镇户口的毕业生都要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这一届正巧,都分配了工作。</p>  <p class="ql-block">魏村综合厂眼镜车间职工欢送张晓良、郑建元光荣入伍合影。</p><p class="ql-block">   我被分配在魏村综合加工厂工作,整整三年的学徒的刻苦磨炼,和在党的培养、领导教导,师傅们手把手的传技和教诲以及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帮助,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这对我后来人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学校踏上社会其中三件事对我影响触动最大。</p>  <p class="ql-block">第一是,受我父母和家庭影响,遗传了他(她)们的基因,传承了良好的家风。</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是一名老党员,他从小跟我祖父学了一手好木工手艺,50年代地方成立合作社时,我父亲参加筹建魏村铁木业生产社,从此,他以厂为家,刻苦专研、技术革新,使一个小小的几十人的铁木竹业社发展成魏村农机厂、武进县电子仪器厂、磁性材料厂,他在30年的厂长岗位上,任劳任怨,工作废寝忘食、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他被评为县企业的先进代表,优秀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  1956年五一劳动节魏村铁木业社职工合影前排右起3是我父亲。</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很少有星期天、节假日,他总是利用休息时间义务给地方生产队修建农机、修盖房子,给乡镇企业制作电焊机,厂房扩建、技术指导。父亲忘我工作,几十年如一日,有了病,仍带病坚持工作,后来积劳成疾,60岁英年早逝。父亲的为人,对事业的责任心,对工作敬业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子女,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在魏村,只要提到我母亲,大家都知道她的为人,她一辈子做好事,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帮助人家,即使自己没有,去借,也要帮人家,是一位助人为乐的伟大母亲。母亲的这种言传身教的人格魅力,给我们子女从小就潜移默化融化在我们血液里。后来,我和妻子经常为有困难、需帮助的大学生捐款,给中国扶贫基金会向贫困地区小学生献爱心活动。这是小学生给我们的回信。</p>  <p class="ql-block">第二是,在工厂接受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魏村综合加工厂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服务加工类企业,主要有矶米,磨面粉,碎饲料,传统榨油作坊和生产镜片等项目,当时我就在镜片车间学习锯片技术。看到工人们日日夜夜拼命工作,也满足不了生产队加工需要,每年秋收后,各生产队加工油粮都要排队,传统落后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急需更新改造,地方工业必须快速发展。(当时没能保存照片,此照拍摄于歙县)</p>  <p class="ql-block">  厂里的榨油车间是当时魏村镇有名的手工木榨油作坊。木榨油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作坊里温度很高,到了夏天,工人们都是赤膊上阵,那辛苦的场景印象深刻,我被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感动。随着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一些传统加工方法和技术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当时,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心中燃烧,自己暗暗的下决心,一定要让地方企业发展壮大起来。</p>  <p class="ql-block">第三是,民兵组织工作锻炼了我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中印边境战争和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影响,我国对外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对内是“备战备荒,保家卫国”的全民皆兵。每个乡镇,各公社各大队和都成立民兵组识。我们成立了魏村综合加工厂民兵连。除了正常工作以外,利用业余休息和节假日组织民兵训练。当时厂里的两位领导都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退役军人,对民兵工作非常重视,就把这任务交给了我,同时我还兼任魏村镇民兵营长和公社团委副书记工作。</p>  <p class="ql-block">  这是厂领导和车间部分职工为张晓良(二排左3),郑建元(二排右2)佩戴大红花,欢送入伍时留影。</p><p class="ql-block">作为刚刚踏上社会的年青人,如何扣好人生第一个扣子,如何践行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如何踏实做事,诚实做人,迈好人生第一步,是王朝生厂长(二排右3)、钱亚新书记(二排左2)等厂领导给了我教诲、指导和帮助,以及师傅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帮助,锻炼和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使我终身收益。后来,经王朝生厂和钱亚新两位书记介绍,我于1973年5月3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确明了我今后人生成长以及奋斗的道路和方向。</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厂民兵连在训练竹杆上墙。</p><p class="ql-block">王朝生和钱亚新书记俩人经常用亲身经历和部队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我们,还经常亲临现场,言传身教,手把手指导我们训练工作。民兵连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大家起早摸黑,加班加点,刻苦训练和努力工作,“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革命,生产革命两不误”。使我们厂的民兵连成为了一支能战斗,能工作的优秀集体。当时由武进县宣传部汤德胜摄影师专门为我们民兵连训练和活动事迹拍了一组照片和文稿,并在武进县委大院橱窗展览。</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代表魏村综合厂团总支,综合厂民兵连参加武进县第八次团代会的魏村公社代表合影(后排右1是本人)。</p><p class="ql-block">当时,特别值得骄傲的是,人心凝聚,团结拼博,训练了一套持抢列队式,和持抢拼刺刀的连贯动作。训练动作整齐划一,坚强有力,斗志昂扬,杀声振天。每次操练都引来好多人周围观,大家拍手称赞。三年来的刻苦训练和摸爬滚打,锻炼出了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严谨的职工民兵队伍。得到了全厂职工好评,被魏村公社团委,公社人武部,武进县人武部,镇江专区人武部表彰为先进集体。</p>  这是当时的代表证。  这是代表魏村综合厂民兵连参加镇江军分区民兵代表会议受表彰合影(后排左1是本人)。<br>  <p class="ql-block">这是参加镇江军分区代表会议的武进新桥区代表合影。(二排右2是本人,正巧闭眼睛)。</p><p class="ql-block">1973年11月作为武进县魏村镇基层民兵组织代表很荣兴参加了镇江专区民兵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74年6月我与魏村公社党委政法委丁志群主任在外执行调查任务时的,他带我参观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给我上了一堂党史教育课,让我不忘历史、牢记使命,为党工作,勇于奉献。</p>  <p class="ql-block">  1974年9月,这是我去上大学临走前在新建的魏村德胜河闸留影。</p><p class="ql-block">即将离开家乡这片热土,远离父母,思绪万千,依依不舍…</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与母校合影</p><p class="ql-block">二、投身地质教育,为高校人才培养尽职尽责。</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四年十月,地方推荐适龄工农兵青年上大学,经组织推荐,我积极认真应考,很幸运获得了上大学资格。我被录取在南京大学地质系就读。就这样,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与我早夕相处的师傅、同事、朋友和领导,离开了魏村综合加工厂眼镜车间(后更名为魏村眼镜厂),离开了家乡,满怀理想和抱负,开始了大学求学之路。</p>  <p class="ql-block">句容仑山地质实习</p><p class="ql-block">  自己非常珍惜三年半的大学时光,一心想多学知识,多锻炼自己。尤其学地质专业必须认识它的艰苦性。经过多次的野外地质实习,每天爬山,带干粮中午啃馒头,一壶水舍不得自己都喝,还要留着找化石用,条件虽艰苦,但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毅力和能力。这是在句容仑山的毕业实习时,黄志成老师给我们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大学期间被推荐校学生会委员。这是在南大学生会、团委(原民国小楼)门口合影。</p><p class="ql-block">1978年1月我南大地质系毕业,被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了40年的教育生涯。</p>  南京大学毕业证书  <p class="ql-block">1978年古生物地层专业毕业生与老师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张忠英、康育义、方一亭、王建华、陈敏娟、叶俊、史遗福、朱师傅(工宣队)、林天瑞、张永辂、夏树芳、王建辉、刘冠邦。</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本专业的老师一同野外考察,老师们潜心专研、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秀品德,认真负责、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一辈子都在无形中鼓励和鞭策着我,使我终生受益,永远难忘。</p><p class="ql-block">照片在皖南新四军军部旧址前拍摄。这些都是手把手教我、关爱和培养我的恩师,从右至左为:夏树芳(古脊椎动物)、康育义(介形虫)陈敏娟(牙刑刺)俞剑华(地史学)、方一亭(笔石)、边立曾(古藻)。</p><p class="ql-block">《忆恩师》</p><p class="ql-block">百年地学铸辉煌,人才辈出学科强。</p><p class="ql-block">传统专业创新生,微古生物油田响。</p><p class="ql-block">七五功关填空白,奥陶地层标杆扬。</p><p class="ql-block">学为人师桃李芳,行为世范情恩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一次在上古生物学实验课。</p><p class="ql-block">留校第一年就跟随张永辂老师做助教,带78级古生物班《古生物学实验课》。同时自己努力补习基础课、功读在职研究生课程。</p>  <p class="ql-block">带学生地质野外实习</p><p class="ql-block">这是带学生在汤山湖山普地实习。</p>  <p class="ql-block">这是带86级找矿(石油站采工程)班在苏州天平山地质实习。</p>  <p class="ql-block">在无锡鼋头渚观察岩层中波痕。当时正碰上下雨。</p>  <p class="ql-block">  积极参加俞剑华老师主持的《长江中下游奥陶系及有关动物群的研究》部分课题研究,(获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夏树芳老师主持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塔里木盆地北缘志留来与泥盆来分界问题的研究》等课题研究。</p>  <p class="ql-block">1989年6月组织上安排我担任地科系总支副书记,负责全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人坚持把大学生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层次的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学工组、学生党组织、团总支、学生会、研究生会作用,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效,学生素质受到社会好评。</p>  <p class="ql-block">  把大学生参加文体活动作为工作制度,并作为培养大学生组织纪律和集体观念的教育要求。使得地质系在各类体育活动都位列前茅,田径运动会蝉联四届冠军。每年的校田径运动会地质系的观众台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跳的最高的又是地质系的。</p>  <p class="ql-block">  坚持寓想政治教育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注重服从祖国需要,献身地质事业的教育系,使地质系连续5年成为我校唯一做到毕业生全部一次到位,无一人再次分配的院系。 《新华日报》、 《中国地质报》,《南大报》曾多次报导。本人在九二年“双评”活动中受到校党委通报表扬。</p>  <p class="ql-block">地质系十分重视学生生源质量和就业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每年派出一批教师到各地进行招生宣传以及利用各种人脉关系为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这是地矿部直属科研院所、用人单位来学校考察选拔优秀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1993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教育部第一期高校思政班三个多月培训学习。</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作为班主任带的86级找矿(石油钻采工程)专业毕业生与老师合影。他们毕业后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我国的石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感到十分荣幸、自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90年当选南京大学第八届党委委员。1994年当选为地科系党总支书记,与系主任陈俊、副书记戴水汉、副主任张庆龙、杨湘宁、徐兆父、陈培荣、闫长虹等组成新一届系领导班子。带领地科系以创建“211”、“985”工程为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深化地科系教学改革,提高地质人才培养质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以国家理科“地质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211工程”建设为抓手,制定并实施地科系“三步走”的改革方案,努力提高地质人才培养质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郭令智院士、王德滋院士、校党委贾怀仁副书记参加系庆活动照片。</p><p class="ql-block">  基地班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为100%,全国四级英语统测通过率为100%,六级英语通过率为70%,录取研究生比例达80%以上,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1998年在国家自然基金委组织的评审中被评为优秀基地,在1999年10月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人才培养基地中期评估中又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地,得分排名全国同类基地点第一</p>  <p class="ql-block">  地科系部分获奖证书。</p><p class="ql-block">  加强全系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几年来,地科系每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占全校的1/3,每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总数)占全校1/3,每年获得科研项目经费占全校总经费1/10。发挥学科优势,拓宽应用方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待遇竭尽了全力。</p>  <p class="ql-block">  自1994年以来,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纪地质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和省级教改重点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6项,校级教学优秀成果奖6项.。结合项目研究成果和改革实践,建立了面向21世纪地质学人才"三三三"培养模式:三次选择,逐步定位;三层次训练,强化基础;三元结构教学模式,提高综合素质。并制定了面向21世纪地质学人才培养方案,并被教育部项目组作为经验成果推广介绍。</p>  <p class="ql-block">  积极为学校培养输送管理人才。在当时校内管理层流传“四大天王”,“八大地虎”一说,也就是说校领导有四位是天文系出来的,中层部处负责人有八位是来自地质系的。</p><p class="ql-block">这是70周年系庆部分在校系友回系庆贺。</p>  <p class="ql-block">庆祝地球科学系70华诞。</p><p class="ql-block">  当时,地质系确立建系时间是1924年,依据国立东南大学地学系在1924年起,正式分为地理组、地质组、和气象组,把分设地质组作为地质系创建系时间。因此,一九九四年为地质系建系七十周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加强国际合作。</p><p class="ql-block">与张庆龙老师等陪同郭令智校长接待日本名古屋大学地科系水谷先生。</p>  <p class="ql-block">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支部建在教研室上,完善党支部书记兼任教研室主任制度,使支部工作富有成效。 </p><p class="ql-block">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培养上,注重强化“敢于冒尖”的意识,让老的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好风气。建立硕士博士青年教师担任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机制。锻炼培养了一批青年学术骨干。这是地科系构造教研室党支部被学校评为先进党支部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1996年本人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  1997年陈俊同志推荐学校任副校长(后来任校长),由华任民教授担任地科系主任,新班子改选,我继续当选为总支书记。这是98届研究生毕业照片,前排左起:系办主任王淑君、副系主任杨湘宁、本人、郭令智院士、王德滋院士、华仁民系主任、戴水汉副书记。</p>  <p class="ql-block">  时任福建省省长、地质系56届校友刘金美(右2)回母校访问。我和华仁民主任陪同王德滋院士、陈俊副校长接待校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八年十月,本人服从组织安排,被调离地科系,担任南京大学教务处常务副处长、处长工作。</p><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教务处全体人员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沈群、张金风、尹桂珍、周振娴、张建明、陈梅清。</p><p class="ql-block">二排右起:杨丽娟、郑建民、陈云棠、吕浩雪、刘淑贞</p><p class="ql-block">后排右起:刘伟岗(扬大挂职副处长)、张伟、张弨、赵国方、邵进。</p>  <p class="ql-block">  来到教务处,学校正处在迎接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期,在主管教学许敖敖副校长带领下,全校开展“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热潮中,我们用改革和创新的实践和成果回答了“面向21世纪我们是怎样培养人才”的大讨论、大课题。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取得了优秀成绩,得到了专家高度评价,正如周远清副部长在南大评估开幕式上讲的“评四所,要影响两百所”。</p><p class="ql-block">学校上上下下都在迎评创建,为评估做好准备。</p>  远清部长在评估开幕式上讲话。  与系副主任陈培荣、杨湘宁、石火生老师陪同专家考察大学生地质野外实习基地。  <p class="ql-block">1999 年,南京大学教务处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先进教务处"的称号,受到教育部和省教委的表彰。</p>  <p class="ql-block">《大学教学》》杂志介绍了南京大学优秀教务处事迹。狠抓教改项目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学、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推进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抓“各师、名课、名教材”建设。由南大教师主持的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4项,江苏省教改项目26项,此外,学校专项投入6000万元,启动了400多项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p>  <p class="ql-block">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及奖牌</p><p class="ql-block">由许敖敖教授主持的“综合性大学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等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本人参与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研究项目《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由殷翔文(省厅)陈云棠编署出版。课题组成员有:龚怡祖(南农大)、俞安平(南理工)、吕浩雪(南大)、李明(南财大)、张晓宁(省厅)。</p>  <p class="ql-block">本人获奖成果一览表(部分)</p>  <p class="ql-block">  认真做好南京大学百年校庆筹备工作,教务处负责应邀出席庆祝活动的高校校长组的接待工作。</p>  陪同北京大学许志宏校长参观校园。  <p class="ql-block">  积极参与学校 实施“世行贷款项目”加强校际合作交流。</p><p class="ql-block">参加南京大学与西藏大学、西北大学实施对口支援项目、与广西师范大学实施手拉手援建项目的实施工作。</p><p class="ql-block"> 这是许敖敖副校长带领有关部处和院系在广西师范大学实施援建项目。</p>    许敖敖校长代表南京大学向广西师范大学赠送图书及教学软件、援建物理实验室。  <p class="ql-block">与西北大学实施对口支援项目 。这是与西北大学教务处崔智林处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离不开生源质量,教务处配合学工处在重点中学建设了一批优质生源基地。这是和张大良、赵清在江苏省南箐高级中学优质生源基地交流。</p>  <p class="ql-block">  加强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升。这是南大教务管理老师在苏州大学考察交流。</p>  这是北京大学教务部老师来南京大学交流。  每年参加教育部综合大学教务处长联席会议,并作大会交流发言。  <p class="ql-block">  自南京大学率先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全国高校5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工作拉开了序幕,南大也接待了来自许多高校来访学习研讨交流,本人被聘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参加了教育部评估中心培训和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教学评估工作。</p>  <p class="ql-block">本人参加了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重庆三峡学院等高校的教学水平评估。</p><p class="ql-block">这是2004年11月在西北大学评估时查阅资料,右1是评估组组长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孙莱祥教授。</p>  <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评估,这是考察该校学生野外教学实习基地。</p>    2004年12月重庆三峡学院水平评估。这是在三峡学院评估中,与原清华大学宋烈侠教务处长在交流。  <p class="ql-block">  二00五年四月,因民办三江学院管理需要,我被借调到三江学院领导岗位工作。开始了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艰辛路程。</p>  <p class="ql-block">  三江学院是由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企业的一批退休教师、企业家(陶永德、丁承警、谢明才、徐浣华、吴光英、戚焕林、吴元等)发起和创办的。</p><p class="ql-block">  1993年正式招生,2002年升格力本科高校,2006年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2007年作为全国首家民办高校通过本科教学评估,在校生规模已达18000多人。16亇二级学院,40多个本科专业,着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南京大学党委郭广银副书记参加三江学院20周年校庆活动。(2005年4月是郭书记和南大组织部杨忠部长送我来三江学院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97年,三江学院选址铁心桥,这里正是当年罗家伦校长选定的国立中央大学新址,历史的机缘巧合再次验证了“三江传人办三江”的佳话。这是是南京大学张荣副校长与在三江学院工作的部分南大人合影。左起:穆荣华(人事处长)、顾江(文化产业学院院长)、张荣副校长、丁承警副院长、叶俊副院长、本人。南大退休教师在三江任职的还有:中文系主任包忠文、法律系主任周伯渊、许江、外国语学院院长钱洨汝、国际商学院学长朱元武、数学系主任姚天行、以及计算机实验中心主任单啟成、电教中心主任刘万年、廖如春、物理室验室于瑶,还有负责学生思想教育的辅导员:吴祥云,朱广忠,曹云章等南大管理干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顾在三江学院工作的12年,印象深刻,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一)、以学士学位评审和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完善办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及学校发展定位。全面堆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p><p class="ql-block">   这是民办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讨会在三江学院召开现场照片。在会议桌右侧的有:王刚(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评估中心办公室王映赤主任、高教可评估处胡秀荣副处长、教育部评估中心周爱军副主任等。</p>     三江学院率先在全国开展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也为全国民办高校本科评估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开创了民办高校参加本科教学评估的先河,积累了经验,为其他同类高校的评估提供了借签。<br><div>教育部评估中心周爱军副主任在三江学院考察。<br></div>  教育部评估中心刘振天主任来三江学院考察指导工作。  教育部高教司刘风泰副司长在三江学院考察。  陪同陈万年校长向江苏省王湛副省长、教育部刘凤泰副司长、教育厅王斌泰厅长汇报三江学院以评创建工作。  <p class="ql-block">  教育部高校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吴岩主任(现任教育部副部长)在三江学院考察并作“完善民办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报告。</p>  <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三江学院通过学士学位单位授权评审。教育厅殷翔文副厅长(正中间)与专家及三江学院院系负责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07年5有三江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并获得良好成绩。教育厅高教处王煌处长(左起6)与专家、学校领导合影。</p>  <p class="ql-block">2 012年9月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理事大会既第五届大学教学论坛。</p><p class="ql-block">这是本人接受张大良司长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常务理事聘书。</p>  <p class="ql-block">  2011年11月在合肥学院参加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与张大良司长交流。</p>   参加全国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讨会,并作大会交流发言。  <p class="ql-block">(二)、以转型发展为抓手,走产学研用相结合道路,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高校。</p><p class="ql-block">2010年参加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与潘懋元先生交流。潘老的一席话永远激励着我:“二三十年之后,我国民办高校一定会有一批好的民办大学,思想端正,办学质量高,有特色的这样一批大学,能够跻身于公办的各校之中”。</p>  <p class="ql-block">  2012年3月我和董新华校长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三江学院作为唯一的一首民办高校在大会上作发言。这是董新华校长在作“视质量为生命,着力提升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发言。</p>    南大陈俊校长(中)大会发言后,与我和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主任杨祥校友(左1)合影。  <p class="ql-block">  2014年三江学院承办全国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研讨会,三江学院作发言。树立“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弘扬“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精神”。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创建特色鲜明的民办应用型大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部分讲话(片断)视频。</p>  积极推进数字化精品课程建,引进优质课程资源。这是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主任扬祥及吴博主任在校作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在线教学)专题报告。为三江学院提供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p class="ql-block">2015年4月,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召开,本人被聘请为咨询委员会专家。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右7)给联盟专家疗咨询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右6是本人)。</p>  <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参加新常态下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暨高专委本科工作部部长(扩大)会议(前排右7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平、右8中国民办教育协监事会主席胡大白、左5本人)。</p>  <div>推进校企合作交流,培养应用型人才。</div>我代表三江学院与和西门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在设备捐赠协议上签字。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出席捐赠仪式。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拓宽办学质量。<div>2008年11月应邀访问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并签署合作办学协议。</div>  2014年访问美国纽海文大学并与该校签订合作协议。  与美国萨斯奎哈纳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澳门科技大学许敖敖校长一行应邀访问我校,并签暑合作办学协议。  部分高校合作交流时与校长合影。  在三江发展与建设中,重视校友会工作,充分利用好校友资源,尤其是加强校友企业的合作,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p class="ql-block">(三)、积极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新校区建设。</p><p class="ql-block">由于某种原因,董新华担任校长期间,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被扼杀了。</p><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三江学院新校区建总体设规划及分期建设规划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江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工地。后来被迫停工,变成了废弃工地。</p>  <p class="ql-block">吉山211亩土地不动产权证书扫描件。</p><p class="ql-block">  在前任陈万年和董新华校长规划的新校区建设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分步实施”建设方案,积极筹建211亩用地的第一期建设工程(2012年购买的211亩科研用地已转为三江学院名下的教育用地,并拿到了土地证)。遗憾的是,三江学院没有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环境氛围,就连给三江第一职业的教职工建立退休职业年金,提高养老待遇这事上,都遭受百般刁难和阻绕。新校区一期建设,无论你怎样呕心沥血,都没能如愿以偿,自已积劳成疾,恶病缠身,住院手术后就离开了朝夕相处十二年的三江学院,退休在家就医养身。每当回想起这段经历,感到十分痛心、遗憾、惋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自高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工作以来,本人先后参加了30多所高校的各类评估。参加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校有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烟台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黄河科技学院、襄樊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等。</p><p class="ql-block">这是参加部分高校评估现场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加部分高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现场照片。(合格评估高校有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南昌理工学院、上海建桥学院、西安欧亚学院、新华学院、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陕西服装学院,扬州职业技术学院等)。</p>   这是参加部分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咨询评估的现场照片。<div>参加审核评估高校:树人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尤其是浙江树人学审核评估是在住院手术治疗后不久参加的。去陕西服装学院合格评估还下着大雪。我想,只要身体还行,仍要坚持工作,虽然退休了,但人老心不能老。<br></div>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参加“南大梦•劳动美”为主题的摄影采风活动。(感谢王耀南老师拍摄此照)</p><p class="ql-block">退休后的老年生活能为宣传南大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一种乐趣,并在这摄影大家庭里享受摄影中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参加南大本科生院党支部“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活到老,学到老,服务到老。</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手里的时光好不经用,一个转身,往事成了曾经,故事成了风景,花落流水,夕阳黄昏。</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一路走来,我扪心自问,没有愧对国家和家庭,没有愧对教育哺育我成长的父母、老师以及党的培养。我努力过,拼搏过,也辉煌过!所以,当一切均成过眼云烟时,我们应快乐地度过晚年,充满自信充满骄傲地面对余生的疾病。</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手术后出院时在省中医院与妻子自拍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关心、爱护、支持、帮助我的亲朋好友。感谢党组织的培养关爱!感谢我的父母、老师、领导、同事和家人,特别要感谢妻子爱英一路陪伴和付出,尤其是在我与到困难看不到希望,以及病痛的时候,给我勇气和力量,患难与共,共渡难关。(感谢周建平老同学拍摄此照,并陪同讲解。在此也一并感谢提供影像照片的各位朋友的)</p>  <p class="ql-block">《春华秋实》</p><p class="ql-block">在党五秩岁月深,</p><p class="ql-block">历尽沧桑赤子心。</p><p class="ql-block">学徒筑梦承重任,</p><p class="ql-block">大学燃情启华音。</p><p class="ql-block">教书育人润无声,</p><p class="ql-block">教育管理在严明。</p><p class="ql-block">平凡业绩今无愧,</p><p class="ql-block">傲骨铮铮铸人生。</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12日,陈云棠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