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岁晚 时光染寒 祈吉如年 心亦向暖——清丰县诚睦路小学“大美时节”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系列之冬至

清丰县诚睦路小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冬至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冬至冬至,天之生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坛盛祭,天子亲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冬至冬至,天之生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阳长阴消,天下大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冬至冬至,天之生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昼短夜长,君子静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冬至冬至,天之生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数过九九,春来燕至。</p> <p class="ql-block">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p> <p class="ql-block">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热爱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节气文化,清丰县诚睦路小学六年级继续开展“大美时节”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冬至综合实践活动。</p> 乐知冬至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由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间开始一天天变短。冬至意味着冬天的真正来到。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p> 冬至三候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p> 冬至习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吃饺子</p><p class="ql-block"> 在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冬至饺子是冬至节气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人们认为冬至吃饺子可以驱寒保暖,补益身体。因此,在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祭祀祖先,享用美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吃汤圆</p><p class="ql-block"> 在冬至这一天,除了饺子之外,南方地区的人们还会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是一种传统的糯米制品,由糯米粉包裹着豆沙、芝麻等馅料制成。人们认为吃汤圆可以驱寒保暖、补益身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喝羊肉汤</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冬至日,连接四川成都到简阳的成简快速通道迎来了一年中较热闹的时候,人们驱车涌入位于龙泉山脉东侧的简阳市,只为寻得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冬至酿酒</p><p class="ql-block"> 冬至大如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九九消寒图</p><p class="ql-block"> 九九消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风俗,是指在冬至前后进行的一种消寒活动。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从冬至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后,春天就会到来。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进行一些消寒活动,如画消寒图、写消寒诗等,以迎接春天的到来。</p> 冬至手抄报 冬至古诗 <p class="ql-block">  冬至岁晚, 时光染寒, 祈吉如年, 心亦向暖.站在2023年的岁末,浅喜暖望,“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伴随着自然节律,大地回春,万物生辉,所有事物开始焕发出新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