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大荔—文殊新塔—钟楼—鼓楼—丰图义仓

向日葵

<p class="ql-block">  文殊新塔原名"文殊塔",因"文殊阁"而得名。"文殊阁"为"同州长兴万寿禅院"的主体建筑。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别驾杨公所建,计三层,高百余尺,因塑文殊菩萨像得名。文殊阁因年久,早已倒塌。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在阁基建塔立碑,故命名"文殊塔"。塔共4层,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冬,拆上层又续增3层。民国战乱,摧毁塔顶及塔身半壁。民国廿五年(1936年)抗日爱国将领,民国中央执行委员、驻军冯钦哉倡议修建,在"长兴万寿禅院"故址,兴建"方山公园",又在"文殊塔"基础上重建文殊新塔。</p> <p class="ql-block">  大荔文殊塔位于县城北大街与环城北路相交处,该塔是砖质阁楼式空心塔,六角七层,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因塑文殊菩萨像得名!</p> <p class="ql-block">大荔县民俗博物馆—闭馆</p> <p class="ql-block">  钟楼—大荔县洛宾大道有了新的地标,那就是钟楼和鼓楼,分别位于洛宾大道上的两个转盘,东西遥相呼应,成了大荔县城一道新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大荔古时候叫同州,东连黄河,西接长安,南望华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重镇,所以大荔实际上是一个有着浓厚历史韵味的城市,钟楼整体上仿照西安钟楼的规制而建,四个角落修了凉亭,供市民休息乘凉,甚是古香古色,仿佛能穿越时光看到了当年同州府的样子。 </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代,钟楼,鼓楼不仅是报时预警的工具,而且兼具政治象征、军事指挥等功能。因为这些特殊的功能,钟楼,鼓楼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建筑甚至中心。如今钟楼,鼓楼尽管都已不再鸣响,但他们依然代表着时间,代表着岁月,代表着历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鼓楼—大荔县钟楼,鼓楼实际上外地人不知道并不奇怪,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呢。大荔的钟楼,鼓楼是近年才开始打地基修建的,县政府通过对“关中八景”:九水同源,泮池玉井,金塔古寺,沙苑白楼,洛岸桃华,试院古柏,镰山暮雨,登发晓日等旧址进行了勘察。为“钟楼,鼓楼”景观修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历史与文化支撑。</p> <p class="ql-block">  阎敬铭雕像—阎敬铭(1817年—1892年3月7日),字丹初,陕西朝邑赵渡镇(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人,晚清大臣。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光绪十八年(1892),卒于山西寄寓,追赠太子少保,谥“文介”。</p><p class="ql-block"> 阎敬铭理财有道,为官清廉耿介,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之一,有“救时宰相”之称。</p> <p class="ql-block">  丰图义仓—阎敬铭回陕后热心地方公益事业,不仅捐款修建义学,而且倡导、督促在(朝邑)县城西侧(今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的朝邑南寨子)建起一座丰图义仓。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座民间粮仓,可储粮1000万斤。慈禧太后题写仓名:“天下第一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仍沿用作为粮站,是陕西省重点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大荔历史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丰图义仓—粮食历史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阎敬铭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阎敬铭,出身书香之家,为人耿直。在任户部主事时,就因为治理吏员贪污而名震朝野。</p> <p class="ql-block">粮仓</p> <p class="ql-block">粮食分离机</p> <p class="ql-block">朝邑起义指挥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  陕西抗战河防(指挥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仓库平台通道</p> <p class="ql-block">朱文公祠—朱熹—紫阳仓祖</p> <p class="ql-block">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紫阳,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时期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p> <p class="ql-block">  丰图义仓—以砖结构为主的窑群式仓城。58个粮仓都建在城墙内,以窑洞的方式修建。每窑可储粮90吨。仓洞的砖墙大约有一米多厚。这样宽大厚重的砖墙,使粮仓内一年四季都保持在17—18摄氏度的恒温,非常适合储存粮食。点赞古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仓库房嵿排水沟做的很好,两边高中间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