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认知青田,必需知道它的独特自然,这座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上承浙江绿谷的丽水,下接沿海开放城市的温州,还有一条名叫瓯江的浙江第二大江,贯穿境内流入东海。县域还坐落着两处道教胜地名山的小洞天,分别是县城太鹤山的青田洞天、高市的石门洞天。由此可见这里山川钟秀得天独厚,群山拥抱气势壮美,是一个地杰人灵的好地方。认知青田,必然要在青田的历史长河里,寻找知道一下,青田从古至今的人文特色,简单地说,就是了解与青田有关人、物、事。经闻拜读传奇书籍与查阅纪载的文史资料看,从青田本土走出去,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应数明朝开国大臣刘基、中国国民党副总裁陈诚、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新中国杰出的女性领导人陈慕华四人,只可惜在他们的故乡青田,还有人不知道其人其事。每当提起青田的时侯,应当就会想起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这缘起于物华天宝的青田石,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与寿山、昌化、巴林并称四大国石,成为中华瑰宝而石艳天下。独特神奇的青田石头,经过石雕艺人的巧手精刻,创成了石雕文化的魅力,而称誊为中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奇葩,使青田石雕闻名于世。青田石雕也提升了山城的知名度,在1978年5月,华国锋主席访问朝鲜,把林耀光创刻的青田石雕《群马》,作为国礼赠送给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1987年被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厂,拍成《青田石雕》科教片并公映;1992年选中周百琦、林如奎、张爱廷、倪东方的青田石雕《春、高粱、丰收、花好月圆》四作品,登榜在国家名片的中国邮票上;我的伯父、青田石雕老艺人朱振良的《球瓶》作品,把镂雕技艺推至登峰,更令人赞叹不绝,并见2023年6月浙江宣传发表的《小城石事多》上,把《球瓶》作为青田石雕文化的部分,介绍给大家认知。在青田的石事多,侨事也不少,青田华侨敢闯、敢冒、敢为人先,力克语言与地域的阻碍,在世界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站稳了脚根谋图发展。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第一代的青田华侨,踏入欧洲、美洲贩卖石刻图章,到民国时期劳工输出找谋生,再到改革开放的出国掏金潮,从小贩到开餐馆,办小作坊到做国际贸易,使得小县三十多万青田人,散布在欧洲、美洲及世界各地,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华侨之乡,且带动和推进了小小的山区县,创成了外汇、存款、房价的大县,还把洋货、咖啡带进青田,做起市场搞流通。一批爱国爱乡的老一辈华侨,也助力了青田的发展,旅日本华侨林三渔支持教育,为青田中学作出了贡献,旅意大利华侨胡锡珍,执意不改国籍,始终以我是中国人,而引以为豪,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出资青田办企业,催生了华侨乳品厂、华侨饭店,汽车租赁公司的三家经济实体,还有华侨侨胞捐资兴建夏康体育馆、吴朝英图书馆、郑君娥急诊楼等,支助了社会公益、体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为家乡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家乡人民的赞誊。跟从青田兴起咖啡飘香、与书同行的新时尚,伴随认知青田,讲好青田故事,极力推荐浙江宣传的《小城石事多》,值此青田市民与朋友一读。</p> <p class="ql-block">小城石事多2023-06-08来源:浙江宣传“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舒缓的曲调里,藏不住对江南小城的向往。对位于浙西南的青田来说,石雕便是久久传唱的“喜乐故事”。相石、布局、打坯、放洞、雕刻、修光……刻刀游走间,毫不起眼的石块,成了惟妙惟肖的五谷瓜果、花草鱼虫、龙凤马羊。“斧凿夺神鬼,人巧胜天然”,1964年春,郭沫若参观青田石雕厂后如是赞叹。青田石雕颜色漂亮,纹路清晰,造型独特,开合中有千里河山,细微处见肤色发丝。它既见证了寻常人的交往,也化身为大国邦交的“信使”。它曾作为皇室贡品、文人雅好,留下不少高光时刻。这不免激起大家的好奇:青田石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宝藏”?它又有怎样的故事,数千年来在小城成为传奇?</p> <p class="ql-block">林如奎作品《高梁》一、华夏之大,各地石雕林林总总,各有特点。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青田,1.4亿年凝结而成的石材,化身不一样的石雕。喜欢青田石雕的理由有千万个,拥趸对它着迷的原因不外乎三个:刚柔并济、雕工精巧、姿态优美。先说石材。青田石雕以青田石为主要原材料。产自深山的青田石,也叫叶腊石,坚硬而柔软,粗犷而细腻,适于雕刻。它多彩多样,一块石头上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颜色。上品青田石以纯、净、正、鲜、透、灵著称,其中灯光冻、封门青、黄金耀等最为名贵。再看手艺。熟悉青田石雕的人,多以“巧夺天工”来形容它,这主要是指雕工。传承千年而不衰,青田石雕形成了多种雕刻工艺,有圆雕、镂雕、浮雕、线刻等,最让人叫绝的是“多层次镂雕”技巧,雕刻线条细如发丝而不断。到了近现代,青田的镂雕之技已炉火纯青,像《球瓶》这一石雕作品,九层球每一层都可独立转动,令人叹为观止。最后来说形与神。长相好是青田石雕受人青睐的一个重要因素。想雕出一件好作品,最考验匠心的,是怎样把原石的形状、颜色、质地完美融为一体。构思布局是青田石雕异于同类的最大变量,它有江南的厚重审美,也有山水的灵动活泛。倪东方创作《花好月圆》时,依据石材颜色变化雕刻出一轮耀眼圆月,形成活灵活现的百花拥月,美不胜收。青田石雕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融入了生活,记录寻常人的“定交”。青田人喜欢交朋友,认定的朋友多会送一块石雕,缔结友谊;青年人谈恋爱,情到浓时也喜送石雕物件,表达“百年之好”的愿望。青田石雕也曾作为国礼,赠予许多外国政要。它还曾登上上海世博会、北京APEC会议的舞台,展示中华文化,传递中国情谊。小小的青田石雕,映照小城生活,也镌刻文明气韵,怎能不惹人喜爱?</p> <p class="ql-block">朱振良作品《球瓶》 二、青田石雕穿透悠悠时光,刻录了一段段石事文化。1999年出土于浙江湖州的石璜,是发现的最早的青田石雕。它通体黄色、光滑无纹,呈半圆形状,两头有穿孔。这块记录了5000多年前早期崧泽文化的生活器具,透着生活的因子,也展现出审美的影子。久久相传的青田石雕映照生活。六朝时期,青田石被雕刻成卧猪,线条寥寥,样态憨憨,可见当时畜牧业发展。而在隋唐时期,青田石雕多为佛雕,常用于雕刻寺庙佛像、神龛等,足见当时佛教之鼎盛。正因如此,青田石雕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文化造诣日益深厚,被形象描述为“大者仙佛多威仪,小者杯杓几案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顽者虎豹熊罴狮”。青田石雕历来也是文人墨客的“绕指柔”。赵孟頫、文彭、郑板桥等名家都曾与它结缘,留下佳话。而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也喜青田石雕。如今,故宫尚藏有1000多件青田石雕,记录着它一路高歌的过往。它还是青田人打开世界的“密钥”。1935年英文版的《中国年鉴》记载:“早在17、18世纪之交,就有少数国人从西伯利亚前往欧洲贩卖青田石,前往者以浙江青田籍居多。”由此,小城青田与世界走得越来越近。有人说,华侨是出国的石头,石头是不出国的华侨。从贩卖石雕起步,到目前38.1万青田华侨华人遍布146个国家和地区,青田石雕开启了小城的“出山奇迹”。其实,出产青田石的矿区并不多,总储藏量也不大。经过数千年的开采,青田石面临枯竭的风险。据史料记载,1965年,青田年产雕刻用石1168吨;到了1995年,年产仅42吨。近年来,随着青田石开采量逐年下降,雕刻用石也逐渐减少。不禁要问:浸染了数千年文化的青田石雕,在新时期该何去何从?</p> <p class="ql-block">倪东方作品《鸣秋催来一林霜》 三、有人说,青田石雕是时间的宠儿,也是风华的积淀。留住老祖宗传下的“宝贝”,解开青田石雕焕发光彩的时代难题,任务很重,行动上等不得,时间上慢不得。《习近平在浙江》中,对于这一难题给出了宝贵的观点和方法。书中记载,习近平同志特别看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强调不能“造成文脉的断裂”。2005年,习近平同志批示:“浙江的民间工艺是祖国艺术宝库的奇葩,应注意保护与传承。”青田石雕是浙江的民间工艺,近年来受到各方关注和支持,收获一份宠爱。比如:它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8年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同时,丽水也实施了文化产业倍增工程,培育石雕百亿文化产业集群。 弘扬石雕文化,落子石雕经济,小城青田还有很多事要做,但关键性的四招是离不开的。芝麻开门,把原石引进得多多的。石雕石雕,有了原石,才会有青田石雕。青田小城要打响“石文化之都”招牌,还需加强原石的保护与引进,不“竭泽而渔”,让石雕文化细水长流。这样的保护理念正逐渐深入青田百姓心中,如今不少青田华侨先后引进了老挝石、印度石、南美石等50多种国内外原石。而如何进一步传播原石保护的理念,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是接下来的重要课题。栽桐引凤,把人气攒得足足的。对于青田石雕来说,扩展经营广度,才能赢得发展长度,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认识石雕、加入石雕行业,这是让这门老手艺焕发生机的关键。青田中国石雕城走出了“筑巢引凤”的第一步,让当地3000多名石雕创作人有了大展身手的空间,吸引了2万多从业者和上万名“青漂”。而“筑巢”之后,我们也期盼青田能“孵化”出更多石雕名家,培育更多传承石雕文化的“金凤凰”。触网传播,把名气传得远远的。“口口相传”的时代已经远去,置身广阔的互联网时代,青田石雕也可以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各种新媒体形式,从小山城走向大世界。老手艺也要跟上时代步伐。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迭代升级,传播青田石雕文化仍有更多“新玩法”等待新一代石雕人去解锁。借石造景,把风光建得美美的。对青田而言,石雕是文化也是景观,要抓人眼球,活态利用必不可少。比如变石雕“盆景”为“风景”,让石雕文化以城市景观、文化公园等形式嵌入城市的角角落落,让人们转角就能遇见石雕,“一眼看千年”,从而喜欢“到此一游”。风华不会绝代。解题石雕发展,小城青田正努力寻找最优解,下一段“石事”正在书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