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哥2:新兵连那些事儿

燕华

<p class="ql-block">  44年前的今天(12月22日)是真正离开家乡的日子,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人生驿站、新的起点。下午5时许一列满载着约200名邵武籍新兵的闷罐军列远离家乡于次日凌晨零时余到达南昌车站,下了军列在操场上开始分兵,我和邓传金、陈金满、吴建超、李荣跃、林佑金、何嘉庆、许玉芳、陈章爱、黎学义、陈明杰等邵武籍新兵又上了军车,分配到江西珠湖农场驻军(江西独立二团三营),对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32731部队90分队。驻军周围全是农村农场,鄱阳湖畔一片地平,远远望去也看不到山。三营区仅有的两排平房,我和吴建超等约十几新兵居住在较大的通用房间,寝室外篮球场便是新兵们出操、训练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  踏进军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那些陌生人,那些从四面八方来的男子汉,个个都是精神抖擞,身体强壮,穿清一色的军装, 未佩戴肩章帽徽的脸庞上映衬着一张张稚嫩的脸,显露点嫩悠悠的年龄,殊不知未来有许许多多的“磨砺”在等着新兵们。</p><p class="ql-block"> 新兵连有来自河南许昌、江西南昌、抚州、吉安、福建邵武等共计约160多人,合编成一个新兵连,连长为胡信江(是九连连长代)。每个班9名新兵加上带兵的老兵班长,以班为单位组织日常训练实施。邵武籍吴建超与陈章爱在新兵一班,带兵班长叫赵永生,是山东人,我与邵武籍许玉芳编在新兵三班,带兵班长王国建是76年入伍老兵,江苏句容县人,虽然个子不高,仅是个初中生,但眼神坚定,军姿挺拔,训练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要求新兵反复练习,至此达到规范标准。</p> <p class="ql-block">  刚入伍的新兵都要待上三个月以上的军训时间,去学习和适应部队里的生活。而每天的生活除了学习队列动作、武器操作、战术基本动作、实弹射击等,还要学习部队条令和政治教育。让新战士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熟知军队的性质、条令条例及各项纪律、能熟练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并且可以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今后的军旅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嘟、嘟、嘟哒嘟……”,</span>早晨起床的军号一响,新兵就雷厉风行的起床,到大操场上集合出早操,跑步及练队列,吃完早饭后,又要接着训练,每天的军事训练是紧张和繁忙的,不几天新兵会感到疲惫及厌烦,但王国建班长仍然按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训练,新兵们一丝不苟做好每一个动作。就举一个喊队列口号的例子,要求每一新兵使出了全身的力气,那声音要清脆嘹亮,震撼着周围的人,同时也要震撼着自己年轻的心。</p><p class="ql-block"> 在新兵连每天训练的日子里都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为了站好军姿,每天睡前训练半个小时;为了练好长跑,偷偷给自己绑上沙袋……</p><p class="ql-block"> 也许我在农村经过二年半当知青时间的锻炼很快就适应下来了;也许是个人的身体素质较好,基本动作做的标准规范,时常我与同乡许玉芳给新兵们做标准示范动作。</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稍息、立正、向右看…..”,</span>随着班长的一声口令,新兵整齐列队,队列从最开始的稍息、立正、跨立、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到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再到后面的行进中转法等等,反正是练了个边。而且真的做到了天天练,时时练。接下来,他们要进行两小时的军姿站立,站军姿需要全身都发力,抛开天气的因素,通常情况下挺直站立1小时左右就会流汗,果不其然,一小时后,眼前这群准新兵们个个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顺着黝黑的脸颊滴落下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燕华、燕华、重新整理内务….”,</span>有一天王国建班长用下今的语气对我说。新兵有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那就是整理内务,整理内务最关键的是叠被子,老兵们三下五除二就将被子和大衣整理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棱角分明。而新兵弄两小时也未必合格,我索性在楼道上找个地方叠被子,这一个动作做多少次,也数不清了,直到达到了标准为止。记得这项技能我虚心向王国建班长学了好长时间才掌握要领。班长是这样对我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就要通过学习训练,从一日生活起,从刻苦训练军事技术起,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保卫祖国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星期天本来是休息日,班长就教我们新兵如何叠被子,他拿他已用了几年的旧被子做示范,可我们的新被子怎么也整不出那方块型来,没有棱角,有的人就甘脆一屁股坐到被子上压它,一压就是大半天。部队生活什么都讲一条线,整整齐齐,平时不能坐躺床铺,一天都要保持干凈,平整。就连晚上睡觉脱下的鞋子也得整齐的摆在自己的头前,训练一天有出汗的臭脚,那个景像你就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紧急集合、紧急集合…..”,</span> 子夜三更,新兵们睡的正香,突然响起了急促的号声,新兵连连长胡信江在营房操场上吹口哨喊着,新兵最怕半夜哨响紧急集合,差不多三天两头搞一次。要求战士们在3分钟内完成起床、穿衣服、打背包、携带好武器和装具。</p><p class="ql-block"> 紧急集合时,打背包是最麻烦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打不好,在随后的5公里急行军中,就要出洋相。因此,在新兵连时就开始训练打背包。真正打好背包,必须扎扎实实地训练并切实掌握要领才行。</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紧急集合班长说有紧急任务,新兵们信以为真,真得就要上前线了,心里紧张的很,不让开灯,不让说话,只能听到大家急促的喘气,穿衣服和打背包的声音。 集合后,围着营区跑了几圈就回来了。有丢鞋的,有裤子穿反的,有的跑不了几步背包就散了,披着被子回来的,非常狼狈。</p><p class="ql-block"> 没当过兵的人可能会想,打背包有什么难,打几次就会了。其实不然,紧急集合时打背包,一是摸黑盲打,没有灯光,室内漆黑一片,全凭熟练和经验; 二是要求速打,不仅要三四分钟内将被褥和胶鞋等打进背包,完成三横两竖,结实不散,还要穿好衣服,带上挎包水壶、枪支弹药,因此决非易事。</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燕华有信、玉芳有一封家信….”,</span>俗话说的好“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群新兵们则是到节日就拼命写家信及日记,倾诉对家人的思念。所写的内容出奇的一致,一般都是“在部队一切都好,战友很好,伙食也好,训练也不累”之类语句。</p><p class="ql-block"> 每到星期天,新兵不外乎三件事:洗衣服、写家信、上街。上街,必须要向班长请假,班长同意后,再向排长报告,同时向连里报备。一般给假两小时,时间比较紧张。上街买东西必须快去快回,不能超假。一个班星期天能被批准上街的,也就两三个人。回来后还必须及时销假,不销假是要受批评的。我现在走路很快,想与那时总是急急匆匆地走路不无关系。</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加油!再一个,再一个…..”,</span>训练场的不远处,传来一阵阵“准新兵”们的呐喊声。王国建班长说“厉害了,厉害了, 单杠引体向上18个!当属第一”, 当这样的成绩出现在一个入营不到三个月的新兵身上时,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不论是内务标准还是军事素质,他的水平总在新兵中稳居第一,他就是邵武籍新兵——陈金满。</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0环,10环、9环….”,</span>卧倒、装子弹、瞄准、射击,随指挥员的一声令下,我按照训练所学动作要领,规定时间,发发命中,打出了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枪。“1号靶位上靶3发,共29环!”,随着报靶员从对讲机传来的声音,整个靶场瞬间沸腾了起来,没想到打了个近“满堂彩”,我打出29环的优异成绩。</p> <p class="ql-block">  “一天一个样,一月大变样,三月有兵样”,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新兵连那段军训时间对新兵们的生活习惯改变起了很大的作用,使新兵们成熟很多,变化很大,变得象个大人一样,去掉了慢节奏的生活习惯,能忍受对自己的不公和不利,能接受批评和教育,改掉了许多毛病和缺点。并对部队生活有了初步的认知,有了脚踩大地的安全感,为日后打下了良好基础。</p><p class="ql-block"> 仅三个月的军事训练结束了,王国建班长带的新兵三班在全新兵连是上数的。入伍的新兵就这样从一个老百姓转变成合格的革命军人。</p><p class="ql-block"> 新兵连犹如军营的预科班,只有通过所有基础课目的考核,才有资格进入军营这所大学校。新兵连的生活是每一名军人的“成人礼”。</p> <p class="ql-block">  每当清晨人们还在梦乡的时候,便想起王国建班长带新兵在操场上已经拉开了一天的训练情景;想起在新兵连的那些事儿;想起那段用青春汗水洒下不堪回首的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