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军屯制起源于西汉时期,后来被历代延续,主要内容为命令士兵就地屯田,不管是驻防内地还是边疆,每一兵士都由政府配给一定数量的土地自耕自种,以免去百姓的负担与转运粮饷的困难,实现军队的自我供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抗日战争时期,除了有名的359旅垦荒“南泥湾”,还有一支部队屯守在陇东大地,子午山林,他们就是385旅旅部和辖内770团。</p><p class="ql-block"><br></p> 1938年2月 385旅供给会议照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4军在陕西省富平县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下辖由红4军第10师改编的第769团和由红4军第12师改编的第770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部队改编后,旅部率第770团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任务,归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建制,1937年10月屯驻陇东,旅部驻庆阳城(今庆城县)。1942年6月正式划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1946年4月385旅建制撤销。</p><p class="ql-block"><br></p> 旅长:王宏坤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37年,王宏坤(左一)在延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冬,三八五旅旅部机关及直属部队400多人进驻庆城,旅部机关设在田家城,王宏坤任三八五旅旅长兼陇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后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11月被任命为冀南军区副司令。</p><p class="ql-block"><br></p> 副旅长、旅长兼政委:王维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8年任385旅旅长兼政治委员。1939年任陇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兼385旅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部队到庆城后,旅长王维舟带领战士沿古城墙挖窑洞119孔,解决了住宿问题,并率部冲破敌人对陇东和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实现部队“丰衣足食”。毛泽东于1943年亲笔书赠其“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进行和谈后,党中央决定吴玉章和王维舟担任四川省委书记和副书记,王维舟携家人赴重庆工作。</p> 参谋长、副旅长、副政委:耿飚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8月任385旅参谋长、副旅长兼副政治委员,率部驻守陇东,保卫陕甘宁边区。1941年7月5日,与庆城女子赵兰香结为伉俪,1941年7月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兼联络部部长。1943年,赵兰香赴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p><p class="ql-block"><br></p> 耿飚之问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1年,已经退下来的耿飚同志,重返半世纪前战斗过的陇东。晚饭后,他住的招待所外来了一群“告状”的老百姓,诉说他们对一些县乡干部的不满,怎么劝说也不肯离开。干群关系的恶化,使耿飚同志感到震动和痛心。耿飚同志召集省地县的干部,讲了一件往事,提了一个问题:50年前,129师385旅就驻扎在这里,一个战士损害了当地群众的利益,而且还很严重,旅部决定按纪律枪毙他。老百姓知道了,也是来了一大群人,为这个违纪的战士求情。耿飚对父老乡亲们说,纪律是必须坚决执行的,于是老百姓都跪下了,哭着说共产党都是好人,就饶了这个战士,让他戴罪立功吧!耿飚反复说明八路军的军纪,可老百姓一个也不起来,最后,耿飚只得接受了群众的要求。耿飚问:现在,我要问问今天在座的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犯了事,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385旅旧址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2年公布的市级文物点,2015年立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皇城城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旅部当年的窑洞全部开挖在城墙上。庆城北关的皇城,传说是周王室每年遣人祭祀周祖的行宫,其实无证可考。城垣建筑应该是巡抚陕西马文升在成化年间驻庆阳时所修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五百年前的城墙上行走,满目衰草斜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挖穿了城垣的通道(门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城内旅部与城外田家城的其他机关联络,也为战争突发事件应急,城垣被从最中间地段凿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洞外正对田家城、二谷原,左拐顺着城墙小路可以到环江,渡河即进入西原。二谷原是庆城北部制高点,环江除了雨季偶发洪水,其他时候都可以涉水过河入山,可进可退,是良好的军事据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脚踩的河道浮冰嘎吱作响,似乎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叹息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没有维修完工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窑洞中存放的木门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窑洞加固方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个窑洞之间的通道</p> 团长:张才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至1944年,张才千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70团团长,1944年秋,任豫西区党委委员、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第4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七〇团所属部队1400多人奉命驻扎在甘肃庆阳。团部驻驿马关,第一营先后驻扎在宁县县城、白马铺、孟坝镇、驿马关等地,第二营和第三营长期驻守在白马铺、夏涝池、驿马关、孟坝镇一线。1943年4月, 770团的上千名战士,在团长张才千、政委肖元礼带领下,进驻大、小凤川垦区,开展生产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4年,第770团团部和一、二营奉命挺进豫西,去开辟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三营继续留守大凤川屯垦,后被编入了西北野战军警备第3旅第5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军民大生产基地旧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梁干部学院(在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385旅野战医院设在麻家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院旧址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光远: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卫生队队长,旅军医处处长,1941年毕业于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后任旅卫生部部长。离休前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柳星:河南省唐河县人,秦光远夫人。原三八五旅野战医院外科大夫,离休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101医院副院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85旅驻防陇东8年间,这支光荣的部队,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陇东、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历史任务,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12.22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冬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