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高中老师(上)

清雅竹韵

<h1>  一九七零年九月,我考上了高中,再次来到彬县中学求学,有幸遇到了许多好老师。他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科学文化专业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方法灵活,教学思路清晰设计科学,教学环节紧凑重点突出,让我受益匪浅。</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恒,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他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于六九年夏天来到我们彬县新堡子公社白店大队插队落户,半年后调入彬县中学当了教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老师代着我们高七二届一班和二班的语文课,他年轻英俊,个子很高。一张和蔼慈祥的面庞,总是那么富有亲和力;浓眉下一双睿智的眼睛,总是那么炯炯有神;讲课声音洪亮清晰,总是那么激情四射;朗读课文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总是那么声情并茂;分析时代背景口若悬河,总是那么居高临下;划分段落总结段意言简意赅,总是那么循循善诱;串讲课文绘声绘色,总是那么引人注目;总结主题思想注重参与,总是那么准确无误;写作特点提炼的头头是道,总是那么恰到好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老师的课堂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无论是古汉语、议论文、记叙文,还是散文、故事、戏剧、古今诗词的讲授,都充分展示了他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令我折服。张老师上课善于启发诱导,培养提高了同学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张老师板书设计提纲挈领,粉笔字写得公整漂亮。听张老师讲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让我陶醉!讲台上的张老师,就像磁石一样,吸住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纪律格外的好。</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老师的作文课上得别出心裁。我们每周两节作文课,两周写一次作文。轮到作文的那一周,张老师第一节课给我们出作文题后,然后找一篇类似的范文读给我们听,让我们借鉴。接下来就开始写作文,老师要求我们要先构思选好材料,写出提纲再动笔,两节课必须完成作文,以此来锻炼我们的应试能力。(上边照片中第二排左三就是张恒老师)</span></h1><h1><br></h1><h1> 张老师的作文批改很认真!作文中的精彩句子,都要用红笔在下边划上螺旋线,精彩的段落不但划螺旋线,还会写上批语。语句不通的句子,就用横线划出,在旁边打个红红的大问号。错字打上红红的叉,别字旁边划上一条红竖线。作文批阅完后打上“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写上中肯详细的鼓励性的评语,指出文中的优缺点。张老师规定作文中的错别字一定要更正,必须写十遍。怕老师惩罚,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都特别小心,作文里的错别字越来越少。</h1><h1> 张老师的作文评讲课上得独树一帜。第一节作文评讲课,他都要挑出两个班学生作文写的最好的文章,当做范文读给同学们听,还分析说明好在什么地方,那些地方最精彩,还有什么不足需要改进的。第二节课张老师让我们当小老师,同桌之间互相批改对方的作文,交上来他再次批阅,然后在作文评讲课上,进行展评。</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作文写得最多的是记叙文,记叙文的六大要素我们记得一清二楚。除此之外议论文、散文、诗歌、剧本、故事、报告文学等题裁也写过,初步掌握了这些体裁的写作方法。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张老师还增加了周记,提倡我们写日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布置的作业必须按时完成,而且书写要工整,不准乱涂乱画,稍微写的有点潦草,或者糊了几个墨水疙瘩,就要撕掉另做。该背诵的课文,两天内必须背会。他在早读上逐人检查。谁背不过就让谁站到讲台上,拿着课本一个人念,直到背会为止。同学们都爱上张老师的语文课,所以我们班学生语文的考试成绩在全年级遥遥领先。跟着张老师学了两年语文,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我后来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老师不但课讲得好,班主任工作也做的扎实细致,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我们班班干部认真负责,同学心齐,集体荣誉感强。班风正、学风浓、纪律好,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是张老师从教后的第一届学生,他七七年调到了北京商学院,我就再也没有见过老师的面。二零二零年终,传来张老师病逝的噩耗,山河呜咽,大地悲哀,我们同学都为失去一位好老师而扼腕叹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物理老师刘福海,是六十年代初从西安交大毕业的。刘老师物理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基本功扎实,他讲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刘老师擅长物理实验,它的宿办室里放满了各种实验仪器,还有各种五金工具,应有尽有。刘老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同学们做安装照明电路的电度表、闸刀、保险盒、开关、灯座、线路连接等实验。通过这节实验课,我掌握了照明电路的安装检修技术。直到今天,家里的电灯电热毯等家用电器的安装,简单故障的排除,我都能应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老师精通无线电技术,动手能力特强,我们县第一台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就是刘老师自己动手安装的。我们县第一台电视插转机,也是在刘老师设计和指导下安装调式成功的,让全县人民通过电视,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毛主席逝世追悼大会实况》。他还是学校航模队的队长,指导学生制作各种飞机模型参加了省市县的各种航模比赛,多次为学校夺取了团体奖。在学校和上级举办的自制教具和教学实验仪器展览和竞赛中,都有刘老师的作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十年代中期,刘老师调回西安教书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他。</span></h1> <h1><br></h1><h1> </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