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课标,赋能共成长

刘美荣

<p class="ql-block">  不负冬日之美,共赴教研之约。冬日共研,催开一树梅香;追梦数学,沉醉一路芬芳。为深入学习、领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理念,提高数学老师的专业素养,明确教学新方向。12月21日下午,全体三年级数学老师对《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进行集体讨论交流。</p> <p class="ql-block">《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总目标是</p><p class="ql-block">一、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p><p class="ql-block">二、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p><p class="ql-block">三、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p><p class="ql-block">四、使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首先,鲁晨星老师立足新课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进行解读,从课标分析、单元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整合优化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向老师们提出了自己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如:教学内容如何分配、教学过程细致到何种程度、怎样做课前的有效复习等。</p> <p class="ql-block">  刘美荣老师最为本次教研活动的主备人,分享了她的教学设计,接着老师们针对她的教学设计及疑惑共同探讨,各抒己见,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研讨气氛真诚而热烈,最后大家结合课标、教材特点,认真研究整合集体的教学智慧,达成共识。</p> <p class="ql-block">  李艳红老师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是先“分”后“合”,先转化成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再把所得的结果相加,从而指向“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 累加”的运算本源。</p><p class="ql-block"> 潘晓利老师认为 本单元要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我们教师一定要明晰“四算”之间的关系。口算是运算的基本出发点,联想现实生活也是如此,简单的运算人们往往都会选择口算;在解决一些不需要具体值的“定性问题”时,人们就会习惯上取整进行估算来做出一些判断,可以说估算是口算的一个应用。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玉洁老师提出在遇到一些稍复杂的运算时,一步口算并不能立刻得到结果,这时就需要记录每一步口算的过程,为了记录的方便人们就发明了笔算,所以说笔算是口算的记录与优化的过程。而速算,她认为它更多的是一种运算的策略,依据某一类运算的规律而总结出快速计算结果的法则,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而这种策略贯穿于前面三种运算之中。 </p> <p class="ql-block"> 路秀宇老师对于解决问题重的“归一”和“归总”问题,认为它们数量关系中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其本质就是“变与不变”的问题,即先求不变的量,再求变的量。但是,由于教材安排两个课时来学习,这一联系往往被割裂和淡化。</p><p class="ql-block"> 甘雪玲老师提到,在学生尝试笔算后,这时可以对笔算的算法和算理进一步巩固理解,再延伸到四位数乘一位数,最后提炼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模型,笔算算理理解清楚了,那么算法也就自然生成。</p><p class="ql-block"> 还有部分老师认为,计算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说算理的过程,比如在学生计算完后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说一说算理,同桌之间互相说算理这样的形式,加深算理理解。</p> <p class="ql-block"> 冬之美,在于新的孕育,</p><p class="ql-block"> 教之美,在于师的钻研。</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让老师们明确了运算能力对于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算理与算法的融合。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我们共同研讨,积蓄力量,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努力做好教育路上的点灯人。</p><p class="ql-block"> </p>

一位数

口算

多位数

运算

老师

教学

学生

笔算

教研

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