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致父亲》

蓝天

<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过作家梁晓声,可是由于终日忙碌,没有时间领略其作品。后来,看到电视上热播《人世间》,根据梁晓声同名小说改变,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了较深的印象,于是希望能够领略一下其写作风采的欲望更强烈了。前些日子,去到图书室,无意中看到梁晓声的《致父亲》,就拿回来一看。</p><p class="ql-block"> 《致父亲》,是一本故事集,前面部分主要是介绍自己的父亲,写的非常细腻、生动、感人,特别是对于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的社会的刻画和人物的叙述,非常的具体,我又恍如回到了那个积贫积苦的时代,看着书中对父亲的介绍,我仿佛又看到了自己那个勤劳、倔强、不善言辞的父亲,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却也换不来家庭的温饱,全家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而笨拙的父亲的暴脾气又使自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而时时是小心谨慎,唯恐出差错。</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曝脾气也对小小的梁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使班里的一名优秀的“领读生”居然成了其他学生嘲笑的“小磕巴”。事件起因于他的新棉衣被同学用碎玻璃割了两道口子,那时穿一件新棉衣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全家节衣缩食好长时间,才好不容易买来布做的。暴脾气的父亲见了,打了小梁一耳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没哭,没敢哭,却委屈极了,三天没有说话。”第四天,在学校,在课堂,老师点名要我起来读课文。可是,我站起来后,却读不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从此我们小学二年级三班,少了一名老师喜喜爱的“领读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多了一个“结巴磕子”,我也从此失掉了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的口吃,直至上中学以后,才自我我矫正过来。我变成了一个说话慢言慢语的人……我往往成了一个“结巴磕子”,或是一个“理屈词穷”者。父亲从来也没对我表示过歉意。因为他从从来也没将他打我那一耳光和我以后的口吃联系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父亲当了一辈子的建筑工人,天南海北地盖了一辈子的楼房,却羡慕我这筒子楼里的十三平方米……他是该被尊称为主人翁的人啊……”</span></p><p class="ql-block"> 我又想到了我的老父亲,他当了一辈子的泥瓦匠,村人口中的“好匠人”,然而奋斗了一辈子,老了老了,却依然住在低矮的破旧的平房里,我知道那是父亲心中的痛,“假如你们愿意,我想给你们翻盖翻盖房子……”一次闲聊,父亲无意中提起,可是那时候的自己还是很“弱”的,刚刚移到县城工作,又刚刚东拼西凑地买了单元房,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我只好淡淡地一笑,停一停吧,然而,这一停,就再也无从提起,后来,一向身体健硕的父亲突然得了重病,不到一个月,抱憾离世。我的老父亲呀,辛苦了一辈子的老父亲,终于没有住进自己盖的楼房里!</p><p class="ql-block"> 梁晓声的父亲就是中国千千万万父亲的代表,朴实、无所奢求,只求自己的子女有出息、有前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梁晓声说:父爱,是一种融于骨血的深情。他如水层岩一样,积压着,凝固着。坚实地奠定了我们生长的土地。</span></p><p class="ql-block"> 我爱我的老父亲!希望父亲在那边安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