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瑞丽市地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中国西南边陲重要口岸城市,傣文化的发祥地,重要的珠宝集散中心、也是中国西南边境开放历史最早、开放基础最好、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瑞丽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基本无霜,年平均气温21 ℃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热区宝地,瑞丽因“祥瑞美丽”之意得名。</p> <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瑞丽口岸(姐告口岸)是中缅边境口岸中人员、车辆、货物流量最大的口岸,其东、南与缅甸棒赛、木姐、南坎三个城市相毗,距缅甸史迪威公路仅8米,距缅甸商业重镇木姐中心区仅500米,是云南省乃至大西南陆路口岸的大通道。</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上旬我来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 说是天涯地角,实际上就是一个刻着有天涯地角四个字一个石碑,碑的边上有两只神兽,看上去好像是麒麟,一只脚踏元宝,一只脚踏玉石。但这里的地理位置很特别,天涯地角碑背后就是缅甸,在边上的铁丝网外就可以看到缅甸。历史上把这里称之为“飞地”,这应该也是把这里叫天涯地角的出处吧。</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中缅边境地区,因为缅北掸邦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猖獗,中国电信部门对这里采取了限制性措施,因为我事先不知道必须关闭手机定位,结果手机被限制接听和呼出了,一下子与外界失联了。后来只得通过在中国电信工作的儿子想办法解封的。</p> <p class="ql-block"> 320国道终点</p><p class="ql-block"> 320国道是中国一条东西向国家级交通线路。起点为上海,终点为云南瑞丽姐告口岸,全程3695千米。</p> <p class="ql-block"> 畹町口岸</p><p class="ql-block"> 畹町系傣语,意为"太阳当顶,所以人们喜欢把畹町叫作太阳当顶的地方,畹町又名勐回,意为大山洼子寨 。畹町是中国的最小城市之一,是我国通往缅甸及东南亚的咽喉,也是国家一级口岸。</p> <p class="ql-block"> 畹町桥</p><p class="ql-block"> 这次云南行,我特意选定要来畹町桥,因为畹町桥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 二战期间,畹町桥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与滇缅公路同期建成,是一座<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单孔石拱桥,是当时</span>中国与国际联系的唯一陆路交通要道,大批援华物资通过畹町桥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抗日前线。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共向中国国内输送了50余万吨抗战物资,较大地支持了祖国抗战。</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初,日本军集结重兵进攻缅甸,企图切断中国抗战唯一的运输线。为保障滇缅公路畅通,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中国派出10万远征军跨越畹町桥入缅抗击日本军。</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3日,日寇铁蹄踏过畹町桥,随之怒江以西8万多平方千米中国国土沦陷。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20日,中国军队收复畹町,拱桥毁于战火。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20日至27日,中美工兵联合搭建了贝雷式钢架畹町桥。</p><p class="ql-block"> 1950年4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五星红旗插上畹町桥头,宣告畹町和平解放,畹町桥从此成为联系中缅胞波情谊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1956年12月14日正在缅甸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贺龙与缅甸总理吴巴瑞等一同从缅甸步行通过畹町桥,到德宏州州府芒市共同举行中缅两国边民联欢大会。两国总理一位徒步回国,一位徒步出国的特殊外交方式誉为“世界外交史上的第一次”,周恩来总理携缅甸总理吴巴瑞的畹町之行,及其后的中缅勘界佳话,被国际舆论誉为“新中国外交典范”。</p><p class="ql-block"> 1990年,为满足中缅两国贸易的需要中缅两国通过外交换文的方式修建了现在通行使用的提篮式钢混桥。2003年12月,恢复钢架畹町桥。</p><p class="ql-block"> 畹町桥见证了二次大战的历史,成了中缅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2019年10月7日,畹町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因为缅北近期有战事,虽近在咫尺,也不能靠近桥边,只能隔着栏杆拍照留念,有点小小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滇缅公路</p><p class="ql-block"> 滇缅公路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到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滇缅公路起于昆明止于缅甸腊戍,全长1146.1公里,云南段全长959.4公里,其中昆明至下关段已于1935年修通土路;缅甸段186.7公里。经与缅英当局商定:中国在原来已筑成的昆明至下关公路的基础上,负责修筑下关到畹町中国境内的路段,全长547.8公里;缅方负责修筑腊戍至畹町的缅境段,以一年为限。</p><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2日,国民政府正式下令龙云,并由行政院拨款200万元,要他负责限期一年修通滇缅公路,打通国际交通线,事关国防军事及抗战前途。云南省政府采取“非常时期”动员办法,动用民工20万人,工程师200人,到1938年8月底,经过九个月的艰苦奋斗,滇缅公路终于提前竣工通车。</p><p class="ql-block"> 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据《中华民国统计提纲》记载:滇缅公路三年运输物资45.2万吨。而当时所有的国际援助约50多万吨,九成以上都由南侨机工运到中国。</p> <p class="ql-block"> 南侨机工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南侨机工”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特殊团体。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开始封锁沿海交通通道,滇缅公路成为“战时生命线”。1939年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响应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的号召,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1939年到1942年,南侨机工通过滇缅公路运送军需物资50万吨、汽车1.5万余辆以及不计其数的各类民用物资。1000多名南侨机工献出宝贵生命,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一寨两国</p><p class="ql-block"> “一寨两国”景区距离瑞丽市区约10余公里,位于有名的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是典型的“一个寨子两个国家”地理奇观。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的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的称为芒秀。<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个村子的居民也是互通有无、自由往来。跨境收割、跨境耕作也十分常见。</span></p> <p class="ql-block"> 栅欄外面是缅甸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 在银井村有一句著名的话就是说“缅甸的鸡跑到中国来下蛋,中国栽的瓜伸到缅甸去结果”,说明缅甸人和中国人是相处的非常和谐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疫情之前,这里的中缅边境没有屏障,</span>边境上的这个秋千稍微荡高一点,就出国了,“一秋荡两国”指的就是这里。疫情以后,中缅边境安装了栅欄。</p> <p class="ql-block"> 一桥跨两国</p><p class="ql-block"> “一桥两国”称中缅“玉桥”,横跨两国界沟,由中缅友好人士出资共建。桥面镶嵌7777块缅甸硬玉(翡翠),7是缅甸最珍贵的数字,有7个省,7个邦,连生日都是7天一过,缅甸友人重视中缅胞波情谊,这座桥因为是玉石铺就堪称世上最豪华、最富有的“玉石桥”。中缅两国边民通过这座桥往来。</p> <p class="ql-block"> 一井两国</p><p class="ql-block"> 中国银井村有一口水井,就在中缅国界上,上面写着“一井两国”,水井旁一侧是肩挑水桶的中国少女,一侧是头顶水罐缅甸村姑,两国村民共饮一井水。</p> <p class="ql-block"> 1960年勘测国界时,在银井村中间树立起了一块中国71号界碑,将村子一分为二。在界碑的西北属于中国瑞丽一侧的银井村,而在界碑的东南属于缅甸一侧的芒秀村。两个国家的边界线除界桩以外,还以竹篱、村道、水沟、土埂为界,但边界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屏障。</p> <p class="ql-block"> 一寨两国边境有一个袖珍邮递所,挂了两块牌,一个“中国银井邮递”一个“缅甸芒秀邮递”,作为集邮爱好者的我,买了两枚缅甸邮票,以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这枚邮票是缅甸1992年12月5日发行的“罗马国际营养学术会议”纪念邮票,邮票的主图是缅甸的工艺品。面值10缅元,相当于人民币0.034元。</p><p class="ql-block"> 怎么看,这纸质邮票都好像是布纹似的。虽然图片像素不高,但面值也不高,我国早就没有发行这么低面值的邮票了。</p> <p class="ql-block"> 一塔佑两国</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座塔是缅甸仰光大金塔的微缩版。</p> <p class="ql-block"> 蒲甘红塔群</p><p class="ql-block"> 万塔之城蒲甘为缅甸曼德勒省最著名佛教文化遗址。蒲甘红塔是缅甸最著名、最壮丽的古迹之一。这座宏伟的佛塔位于缅甸曼德勒省的蒲甘市,是佛教徒和游客们心中的圣地。红塔的壮丽建筑和丰富的历史背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p><p class="ql-block"> 蒲甘红塔始建于11世纪,是缅甸文化和宗教的杰作,也是缅甸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座佛塔高达55米,由数千块红色砖砌成,故得名红塔。它是缅甸风格佛塔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这座壮丽的建筑和感受它所传递的宗教与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 一寨两国景区内蒲甘红塔群由缅甸工匠历十余载用红砖精心打造而成,身临其中,仿佛置身缅甸,心静神远!</p> <p class="ql-block"> 螺丝佛塔</p><p class="ql-block"> 仿缅甸朝圣地‘金岩石’的螺丝佛塔而造。传说佛祖将自己的头发放于飞来石之上,接下来的几百年,人们为了保护佛祖之发和飞来石,自发为其贴上金箔,上方又建起金塔。</p> <p class="ql-block"> 这是缅甸传统的榨糖机,缅甸有史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天气炎热,多产糖。</p> <p class="ql-block"> 瑞丽独树成林景区位于瑞丽市芒令村,距市区9公里。景区主景为一棵大榕树,苍鬚虬枝,气根垂地上百根。共有34个根立于地面,树高50多米。历经500多年的生命历程,依然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是云南边陲独有的热带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不管我从哪个方向看,这独树都像两棵树,不知为什么叫独树成林?有点看不懂,后来通过查询有关资料才得知,因为榕树的树冠呈广伞状,枝条下垂并迅速生根,形成垂直的气根,这些气根会向地面延伸,气根搭拉到地面上会扎入地中长成树根,然后树根又会长成树干,往边上扩展长出新的气根再长成树干,不断扩展,占地面积就会越来越大,这样一棵榕树就能够扩展成一片茂密的林区,形成独特的榕树森林,当然,这是需要时间的。我们所看到的这棵独树成林是历经500年才长成这样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