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是天赐华夏的瑰宝

木子李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壶口镇,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全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它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粗犷豪放、风格雄奇,是大自然赐给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人间瑰宝,成为中华母亲河上最负盛名的自然奇观。与遥远的东非维多利亚瀑布,北美尼亚加拉瀑布不同,我们中华民族的壶口瀑布,浑黄、博大、沉重、宽厚,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激励着亿万炎黄子孙自强不息、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令古今中外无数人忘我奋起、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黄河,就是一条横卧在北中国大地上的黄色巨龙,浩浩荡荡,出昆仑、入大海。黄河经青、甘两省高原峡谷,跨越河套平原,在内蒙古清河县喇嘛湾受绵延800里吕梁山脉坚硬魁梧身躯的迎头撞击,刹住了自西而东奔腾任性的车轮,在托克托这个地方,“九曲黄河”完成了七曲,调头南进。但这一奇观的真正创造者,是200万年前发生在秦岭和阴山之间的地质巨变,一场强烈地震把古老的黄土高原劈成两半,在晋陕两省之间形成了一个低洼沟壑,使得黄河从内蒙古河口镇到陕西禹门口,一路狂奔了725公里,这个数百公里的大峡谷就是山西和陕西的地理分割线,被称为“晋陕大峡谷”。 两百万年过去了,黄河以非凡的毅力一刻不停地切割着水底河床的古老岩层。峡谷两岸的多层岩石结构陡崖,清晰地记载着河床移动的历史变迁。晋陕大峡谷两岸的黄土高坡,湫水河、蔚汾河、窟野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泾河、渭河等近百条支流竞相涌入,冲涮着黄土高原地表松软的泥沙,使得黄河成为世界上最为混浊的河,晋陕峡谷每年带着10亿吨泥沙的重负匆匆南流,因而黄河以全球唯一黄色大瀑布著称。</p><p class="ql-block">在晋陕大峡谷间数百米宽的黄河,突然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穿过仅仅三四十米宽的壶口,犹如一个巨大的茶壶把茫茫黄河收为一束,枯水季节落差达四十余米,平时流量约700多立方米/秒,汛期达9000立方米/秒,势如山飞海立、悬流倾泻、雷鸣电驰,把下游的河床冲得极深,形成“十里龙槽”。 槽头深不可测,因其形如巨壶倾汤,故曰“壶口”。清代吴炳《壶口考》载,“予观壶口形势,因上流宽广,至此收束归糟,如壶之口然。”万里黄河,于天地间成此一壶,壶倾其口,成此一瀑;黄色飞瀑,尘世一绝。因此,民间许多酒壶上镌刻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俗语。</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坠落,而是从平地跌入深渊,俯视水流,就象一锅烧开的沸水,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显示出一种咄咄逼人的立体感。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集纳了海、河、瀑、泉、雾等水的诸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等人的诸情感,奏出粗矿凝重交响,巨浪翻江倒海,惊涛喷涌嘶鸣,令人胆颤心惊。</p><p class="ql-block">“壶口九里深,一年磨三分”,由于瀑布巨大的冲击力,壶口瀑布还是一个移动的瀑布,翻腾的急流经年累月对岩壁后切、侵蚀、摩擦,使得瀑布位置每年以3至4厘米的距离向上游位移。相传在远古时代,瀑布是在孟门形成的,由于瀑布不断上移的缘故,如今壶口瀑布与孟门相隔约4公里。据《水经注》载,“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黄河巨扼,此处始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步,返捍巨石,临危若附,复倚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相传西王母听说壶口挡住了上游船只通行,就用两块女娲补天炼就的神石丢在瀑布下游,准备填平瀑布,神石迅速长成巨石变成两个河心岛。水涨岛高,无论黄河水流多大,都淹没不了河心岛,这两个河心岛就成为人们躲避水灾的地方。在孟门巨石之上,至今还赫然镌有前清丹州一位郡守“卧镇狂流”四个方丈朱红大字。</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宛如黄河跳动的心脏,展示了天工的伟大,成为黄河文明的象征,赋予黄河以无比磅礴的气势,以雄浑有力的风貌,以坚毅不屈的精神,以激扬向上的品格,鼓舞民族士气,振奋民族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壶口景区不仅自然风光独特壮美,而且文化底蕴丰厚,传说这里是盘古开天辟地和人类生命的起源。80万年前,波涛汹涌的黄河两岸站立起了我们的先祖原始人类,这里还是大禹凿山治水的起点。《尚书.吕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既载壶口,治梁及岐。”《禹贡本义》载,“壶口当河水南流之冲,奔溃迅疾,必先杀其势而河可治。”《蔡氏传》也载,“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