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滇医圣”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兰茂

岐黄中医

<p class="ql-block">  所谓“学而优则仕”,在中国古代,学问往往被看作是晋身官场的敲门砖,但也有一些人似乎与此格格不入。他们博学多才,但并不将升官发财作为人生目标,我们这次要讲的兰茂,便是一生无心仕途却造福乡梓的云南名儒</p> <p class="ql-block">  兰茂,字廷秀,号止庵,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生于云南杨林千户所的一个军户家庭。根据记载,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博览群书,13岁时便已通览经史,对于医学、舆地(地理)、书画等也广泛涉猎,被乡人称为“小圣”。虽然在少年时代便以博学闻名,但兰茂一生的主要成就都在跨入“不惑之年”后完成,堪称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滇南本草》是兰茂留给世人的一笔丰厚遗产。此书完成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记载了云南地区的主要药物共计270余种,其中约一半以上的药物是首次记录在案。其成书比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早了142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起来,《滇南本草》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如前所述,少年兰茂便对医学有所涉猎,他在30岁左右时,因母亲生病需要治疗,所以对医学知识更加留意。在四处为母亲寻医问药之际,兰茂积累了很多医药学知识,为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为了收集资料,兰茂几乎走遍了云南全境,与各地百姓交流,搜罗了诸多医术验方和医药学知识,其中包含一系列的少数民族运用中草药治病的实践经验。兰茂将各种药物的用途、药效和医技经验进行认真整理与总结,提出了具体辨证施治的方法,终成《滇南本草》一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滇南本草》在我国医学古籍中占据了特殊地位,它既是我国民族医药学的重要著作,又是边疆地区各民族医学知识的“集大成者”,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结晶,对云南中医中药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滇南本草》一直是云南医者的必读书,根据书中记载所配制的一些药物具有较好疗效,至今仍被运用在临床治疗中。除了《滇南本草》,兰茂还著有《医门揽要》一书,是其医学、药学思想的理论概括和临床经验的结晶,为《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因兰茂为云南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数百年来一直被云南百姓誉为“南滇医圣”。</p> <p class="ql-block">  明成化六年(1470年),一代隐士兰茂在家乡杨林去世,享年74岁。为了纪念兰茂,乡亲们在其墓旁修建了兰公祠,世代祭祀。今天,兰茂墓和兰公祠被列为了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祠内记载着兰茂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供各界群众参观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