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康养基地——海陵岛

老杨

<p class="ql-block">海陵岛位于广东省阳江市(距阳江市中心约40公里),离广州市约250公里,离湛江市约230公里,在两市连接线上。</p><p class="ql-block">这里与外界的连接是乘车去阳江(阳江有高铁通向全国各省市)或乘船奔向海洋。</p> <p class="ql-block">此岛四周被大海环绕,据说在未修公路前,周围均是数十里地的滩涂(至今走陆地入岛仍需经十里长滩)。这里历年最低温度均在零上10度,数千种植物、花草争鲜斗艳,常开不败,是一座天然氧吧、极具养生的绿色家园。</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刚入住海陵岛海上星座4号楼19层06号房时仓促录下的内、外部环境视频。本想用普通话介绍给朋友们,遗憾的是水平太差,敬请忍着点儿看完。</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站在4号楼上向东看,那几座高楼的后面就是大海,早上可以从这里看日出。大海的波涛在阳光照耀下五颜六色不断变换,各种渔船、远途货轮时荫时现,一幅变幻无穷的画卷映入眼帘,令人思绪万千、久久留恋。</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站在楼上向南看,南面是一幢幢新建的高档别墅,我们曾到该别墅区考察,从80平米到300余平米的现房正在热售,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实地看看。</p> <p class="ql-block">别墅周边除各种植物花草外,还有护城河、高尔夫球场等环绕,环境十分优雅、恬静。</p> <p class="ql-block">实地考察。</p> <p class="ql-block">别墅一景。</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站在19楼上向西看的外景。</p> <p class="ql-block">西边有一个宋朝古村——谷寮村,此村荫藏在半山腰,周围被郁郁葱葱的植物遮掩,不到跟前根本看不到这里有人居往。</p><p class="ql-block">谷寮村南面有个“南村海鲜市场”,这是距我们较近的食物补给站。</p><p class="ql-block">西边的大海被山挡住,我们几次想登上山顶一揽其真面目,均因时间不足未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海陵岛上目前有两个国家五A级景区,其中一个是“南海1号博物馆”,也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南海1号博物馆”是以南海1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的世界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是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重点文化项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异域他乡的金饰品</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展线长1500多米,馆内陈列着“南海1号”的前世今生,展出文物2000多件,除有异域风情的多种黄金饰品外,还有朴素典雅的中国陶瓷和极其罕见的宋代漆器等。</p> <p class="ql-block">1987年8月南海1号沉船被广州救捞局和英国的海上探险救劳公司在阳江附近海域意外发现。1989年冬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前身)与日本国水中考古学硏究所合作,正式对“南海1号”进行水下考古调查。</p> <p class="ql-block">2004年“南海1号”整体打捞方案确定,当年3月广东省发改委同意筹措资金在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建设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05年12月2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工兴建。</p> <p class="ql-block">2007年1月16日开始对“南海1号”整体打捞,经过近一年艰难奋斗,终于于12月28日下午3点将整体打捞出的“南海1号”吊入水晶宫。</p> <p class="ql-block">2009年12月24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15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申遗成功。</p><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5日,“南海1号”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1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岛上另一个国家AAAAA级景区——大角湾。这一景区主要体现大海的浩瀚无垠及十里銀沙滩的壮观璀璨。</p> <p class="ql-block">大角湾正门</p> <p class="ql-block">大角湾侧门</p> <p class="ql-block">大角湾景区</p> <p class="ql-block">闸坡是海陵岛上人口聚结最多最密集的乡镇,人们生产、生活所需在这里均可购到。我们的住地离此约8公里,曾乘坐公交车先后三次到这里购物、游逛,这里的海鲜、水果、蔬菜、日用品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海陵岛通向外界的另一种途经,就是在闸坡码头乘船。</p><p class="ql-block">闸坡渡运始建于清未民国之初,那时这是一个浅海滩涂,到了民国后期才有了码头雏形——埗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四十年代为了进一步提升闸坡渡运能力,当地的富商多方集资兴建了闸坡渡运简易码头,解放后人民政府于1952年组织了全镇渔民和居民义务劳动,在闸坡渔港沿岸东段中部建设了闸坡第一个T字码头,由此提升了闸坡的渡运水平。</p> <p class="ql-block">经过近三十年来各方努力,今天的闸坡码头己随着现代化的步伐与世界接轨,相信不远的将来闸坡的名声也会象海陵岛一样被人们悉知。</p> <p class="ql-block">来到海湾,游泳、逛沙滩、吃海鲜无疑是游客们难以拒绝的诱惑,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理所当然全盘笑纳喽。</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3年12月10日,在咱河南安阳,此时家人们正被零下10度的低温寒气冻的手指发麻,而在冬季如春的海陵岛,此时仍可尽情畅游大海。这可能就是近几年来老年候鸟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喜爱垂钓的这些游客,来时备足了钓具,只因风浪太大,无法将鱼饵抛的更远,故只能在海边钓些小鱼。鱼虽不大,但其中的乐趣难以言喻,回去兑上二斤十年前的白面一炸,端来正宗的北京二锅头,所有在坐、在看的弟兄们足以解馋了</p> <p class="ql-block">见过这样的螃蟹🦀吗?反正这是我七十年来第一次看到。它与常见螃蟹的区别是:①颜色鲜亮且特别的黄,远观绝对象一块金疙瘩闪闪发着黄光;②蟹爪是带吸盘的扁平状,常见的都是圆爪,这样的蟹爪据钓者说也是他此生第一次看到;③常见的螃蟹一般可以存活一天半载甚至更长时间,而此蟹钓上来没几分钟就断气了且颜色看着看着就越来越淡了(我拍照片时颜色己比两分钟前淡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三弟此次出征未带鱼杆儿,不得不屈尊下蹲另寻新欢。</p> <p class="ql-block">参加过赶海吗?提个小桶,拿个小铲儿,挖到挖不到海产品就看你的本事和运气了。</p><p class="ql-block">有经验运气好时,每次出来也能弄个三斤五斤的,无经验者也许空手而归,有经验但运气欠佳(如大海不赐福)时,也不得不服从现实。</p> <p class="ql-block">登山是在海陵岛康养的又一个项目,离我们住地不远处有座高约300米的小山包,虽不算高,但山上的负离子特别高,穿行于山间小道上似乎进入了氧吧,清新的空气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山上到处是巴蕉、木瓜、杨桃等可食果子,虽没人看管,但游客还是很自觉得,没见人去摘。可以免费任意拍照。</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宋朝古村谷寮村。</p><p class="ql-block">据当地人讲,约800年前,凶奴攻占了宋朝大半江山,皇帝逃到杭州建都,部分官员继续南逃,其中有一小拨儿人逃到海陵岛,发现该岛四面环海且欲进入岛上均需越过数十公里的浅滩,是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于是便在此住下来,一直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谷寮村荫蔽在半山腰中,被周围郁郁葱葱的植物覆盖,不走到近处,根本发现不了这里有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古寮村的村民们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如今使古寮村走向了现代社会,作为古村落向世人开放,供游客欣赏浏览。</p> <p class="ql-block">这是民宿,不愿离去的游客可在这里休息几天,领略这里的美食,欣赏这里的大好河山。</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海上星座小区的儿童乐园。</p> <p class="ql-block">此女敢与百花争鲜斗艳,可见其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十天的康养体验,我们将离开海上星座小区,离开海陵岛。</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海陵岛,我们还会再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