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殊院 武侯祠

火焰草

<p class="ql-block">(二)文殊院 武侯祠</p><p class="ql-block"> 文殊院,又名“空林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占地面积20余万余平方米。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p><p class="ql-block"> 文殊院是儿子最先提议去的,因为文殊菩萨是他的本命佛,他想去拜拜,求个学业工作顺利。文殊院挺大的,佛门清静之地,分外清幽安静,虽说游客不少,男女老幼各色人等,连小孩子也随大人安静地看着他们平日见不到的场景,都在安静地烧香拜佛,没有人喧哗吵闹。一进大门就领到了赠送的三支香,转了一大圈,把每个佛像都仔细瞻仰一番,拜了各自的本命佛。</p><p class="ql-block">  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坐北朝南,建筑为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主要为木构建筑。殿宇六重,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与东西两侧的钟楼、斋堂、廊房等建筑浑然一体,为典型的清代建筑。文殊院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导,建筑古朴典雅,布局严谨。建筑的布局按照严格的层次和等级区别。文殊院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p><p class="ql-block"> 走进文殊院,看着庄严佛像,闻着幽幽沉香,随着缓缓人流,游人不由自主就会沉静下来虔心拜佛。佛法庄严,佛堂内外自有庄严肃静气场,游客不由心生敬畏。拜完佛,特意浏览了两边斋房、廊房外面挂的镜框。镜框里是佛家弟子的书法作品,内容大多是教人内求于心、修身养德、惩恶扬善的诗句。看到有个穿褐色僧衣的和尚在讲解,随着游客听了一阵。那个师傅一脸佛相,慈眉善目,非常用心地给游客讲着其中的要义,游人频频颔首称是。</p><p class="ql-block"> 文殊院环境清雅,左边还有个小花园,园中绿树森森,鸟鸣啾啾,水流潺潺,桂香阵阵,风景真不错。菩萨身边的花草树木似乎都沾了不少佛性,慷慨地把自己的美无私地展现给游人。碰见好几个年轻清瘦、面容俊朗的和尚,夹着书本,脚步匆匆,超不过三十岁的样子。奇怪当今社会这么好,这么年轻为什么就遁入空门了呢?空门中的生活清灯黄卷,枯燥单调,年纪轻轻如何忍受?</p><p class="ql-block"> 仔细想想,佛门对我们常人来说毕竟知之甚少,充满神秘。 也许他们只是选择了另一条行人比较少的人生之路吧,这条小路也许风景绝佳呢,能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呢。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本来就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自己的生活,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违法乱纪,不影响他人,就不枉此生。繁华热闹有人喜欢,清灯黄卷也会有人向往。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经见阅历各有不同,人人都不能设身处地地站立在别人的立场,也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别人的观念。世界纷乱复杂,人心深不可测。心安处即是故乡,能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 前一阵刚去过天下第一武侯祠—汉中武侯祠,这次到成都的武侯祠,就更好地了解到诸葛亮的历史功绩。</p><p class="ql-block"> 汉昭烈庙与成都武侯祠是君臣同祭的祠堂。汉昭烈庙埋葬、供奉着汉昭烈帝刘备,武侯祠供奉着诸葛亮,三义庙中供奉着桃园结义、侠肝义胆、一生相守的刘备、关羽、张飞君臣三人。千百年来,他们君臣同心,明良千古的故事激励着无数明君良相名将齐心协力,兄弟同心去克服千难万险。诸葛亮是这个君臣团队中的灵魂人物,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更是神一般的存在。如今,武侯祠名气竟然大过了作为蜀汉皇帝灵寝的汉昭烈庙。</p><p class="ql-block"> 名垂宇宙,勋高管乐……后人们通过这溢美之词把无尽的敬仰给了诸葛亮。汉中武侯祠是天下第一武侯祠,是因为诸葛亮病逝于汉中定军山,葬于山下,就地建祠纪念。成都武侯祠是刘禅在位时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修建的,规格更高级,建筑更奢华,处处广体现出皇帝对开国功臣的无限尊重与爱戴。又与作为先帝的刘备的汉昭烈庙在一起,同享后世敬仰,故而名气更大,是来成都必去的地标性景点。</p><p class="ql-block"> 汉昭烈帝庙、武侯祠、三义庙,殿宇重重,金壁辉煌,塑像庄严肃穆,游客人山人海,只好急匆匆随人流走过,不能仔细观瞻,只能回去再从网上更详细去了解了。历史厚重,岂是走马观花就能了解的。游览这些历史文化古迹,不由人慨叹古代先贤的伟大人格令人高山仰止,数不尽的先贤的伟大精神千百年来发扬光大,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民族基因,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作为后来人的我们,瞻仰之后不得不深思:身处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该如何在新时代有所作为,担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呢?身如蝼蚁,无法与古圣先贤相比,但也要发光发热,照亮自己、温暖他人、和谐社会,才不枉来人间一趟,才能不负伟大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