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时候,听爸爸讲“公冶长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据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位奇人,名叫公冶长,从小家境贫寒,可他聪明伶俐,勤学好问,还有一特殊能力,懂鸟语。</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早上,公冶长正准备出门,一只乌鸦站在家院的树上,喊叫:“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死只老绵羊。你吃肉,我吃肠,肠子挂在树梢上”。随后乌鸦就飞走了。公冶长稍所思索,就顺乌鸦飞的方向,一路走到到南山。到山顶一看,咦,真有只硕大的老绵羊,躺着地上,已经死了。公冶长高高兴兴地把绵羊扛回了家,和父母家人简单说了来历。南山死了只羊,没人认领就扛回家来了。</p><p class="ql-block"> 之后呢,就和家人美美地吃羊肉,喝羊汤。结果不知咋地,忘了乌鸦后面交待的话:“你吃肉我吃肠,肠子挂在树梢上”。乌鸦等了几天也没见到树梢上羊肠。乌鸦气坏啦,它决定要教训一下,这不守信用的公冶长。</p><p class="ql-block"> 这天下午,乌鸦又站在公冶长屋旁树上叫:“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死只老绵羊。你吃肉,我吃肠,肠子挂在树梢上。”公冶长一听喜出望外,哈哈!又有羊肉吃了。他立马一路奔跑到南山,远远看见一群人围站着,还以为老绵羊没人认领呢。想都没想,边跑边喊:“是我的,是我打的”。大伙都转向他,他跑到跟前一看,傻眼了。原来,是一无头尸体。管邢狱的司寇正在调查,行凶作案者。没想到来了个自首的。二话不说,衙役们先把公冶长,抓捕归案,等待审讯。公冶长一路喊冤,也无济于事。</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堂上提审,公冶长一问三不知。受了一顿皮肉之苦。再审,公冶长实话实说。说自己懂鸟语,前段时间,一只乌鸦在自家院子树上,告诉他说,南山死了一只老绵羊,就去,果真如此,就扛回家,吃了。羊皮还钉在家里的墙上呢。起初,大家听完都哈哈大笑,没人相信这个少年的话。可是审讯官看这孩子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态度也很认真。稍加思索,庭审暂停。司寇大人慎重起见,为了验证公冶长所说真假,就派人去家里核实情况了,确有其事。经家人和邻里证实,公冶长平时,喜欢独自去野外玩,常常和各种鸟一起玩耍,对话。</p><p class="ql-block"> 为了验证公冶长是否真懂鸟语,司寇夫人出了个主意。</p><p class="ql-block"> 司寇家屋檐下有一窝刚出生不久的小燕子,第二天清晨,司寇就命人悄悄把这窝小燕子,抓了下来,锁在大堂桌几抽屉里面。外面,老燕子觅食回窝,发现小燕子不见了,急得喳喳叫,小燕子听到老鸟叫声,在抽屉里唧唧地叫着回应着,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 随后,衙役把公冶长带到大堂,司寇说:公冶长,你说你懂鸟语,那我考考你。你听,堂外的燕子在叫啥呢?公冶长,眯着眼,仔细听了听。然后,很平静地说,回大人:老燕子说:吧“梓州,梓州,你将我儿锁在抽头。梓州,梓州,快将我儿放回窝里头”。司寇听公冶长一翻译立马惊呆。“梓州”,是司寇大人的小名,除了父母长辈,一般人都不知道。这时司寇确认,公冶长没说谎,他的确懂鸟语。这是他特有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事已至此,司寇大人和一众狱卒们,都确认此无头案确实与公冶长无关啦。公冶长被无罪释放。司寇和他的助手们,还要继续追查凶手。故事就此结束了。公冶长也因此事,吃了些苦头,接受到了教训。</p><p class="ql-block"> 公冶长从此以后勤奋好学,为人诚恳守信,做事踏踏实实。后来他成为大教育家孔子的关门弟子,著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一生为鲁国和百姓做了很大贡献,在司马迁的《史记》留有浓墨重彩,《公冶长列传》千古留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 公冶长(春秋时期孔子弟子),</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19—前470),又称公冶氏,名苌,字子长、子芝。春秋时鲁国人,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第二十。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孔子出于对诸侯开政的不满,又因对公冶长身陷囹圄而痛惜,便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将女儿许他为妻。公冶长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子犁,早亡,一个叫子耕。 历史遗迹墓葬公冶长墓,坐落在诸城市马庄乡锡山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