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所城游

沈建太:火山宝地守护者

<p class="ql-block">  深圳1979年设市,1980年建特区,经过43年建设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区域金融及商贸物流中心。</p> <p class="ql-block">  深圳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濒临南海,在古代是抵挡海盗进袭和抗御外敌入侵的战略要地。</p> <p class="ql-block">  深圳人讲客家话。 “圳”在客家方言中指田间的水沟。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新界”租借给英国,租期99年,以一条深水沟—深圳河为界。 </p><p class="ql-block"> 不过,“深圳”作为地名最早用来称呼的还不是深圳河,而是一座墩台(报警台)。据康熙七年(1688年)版《新安县志》记载,清政府在新安县海防线上设置了21座墩台,深圳墩台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墩台的日益巩固,发展成21个“墟”,其中以深圳墟最为繁华。</p><p class="ql-block"> 墟亦称圩,是中国南方农村地区定期举行的集市。久集成镇。</p><p class="ql-block"> 1931年,深圳镇设立,为宝安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宝安县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中唐并入东莞县,明朝从东莞县分设新安县,民国时期为避免与河南省新安县重名,复名宝安,其辖区大致包括今日之香港和深圳。</p><p class="ql-block"> 新安县陆地总面积3111.23平方公里。深圳河南岸的1113.76平方公里在一百多年前被英国割让和租借,将一个香料集散地打造成继伦敦和纽约之后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享誉全球;剩余约2/3土地在改革开放之初划为特区,仅用40来年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紧随上海、北京,跻身于中国GDP总量三甲城市榜。</p> <p class="ql-block">  深圳别称“鹏城”。莲花山下的深圳市民中心的波浪型屋顶长达480米,如鲲鹏展翅翱翔,是对鹏城恰如其分的诠释。</p><p class="ql-block"> “ 鹏城”的历史虽不及“宝安”长,却要比“深圳”早两个半世纪,出现在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p><p class="ql-block"> 和“深圳”一样,“鹏城”一名原本也和军事防御有关,不过它的规模和作用却远非“深圳墩台”可比。它是一座跨越明清两代、占地11万平方米的军事要塞。今天,它是“深圳八景”中高居榜首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  大鹏所城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大鹏新区大鹏镇鹏城村。</p> <p class="ql-block">  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其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p><p class="ql-block"> “千户所”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靠枪杆子夺取政权、进入和平时期后所创立的屯田驻军、拓地御边的军事编制制度的一环。这种制度被称为“卫所制”。卫的全称为“卫指挥使司”。卫有军士5600人,下辖5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有军士1120人。</p><p class="ql-block"> 应当指出的是,卫所编制虽然从兵力上看类似今天的旅团,但事实上两者差别很大。卫所的编制不是军人,而是带着妻儿并可以世袭的军户,更像是建设兵团。</p><p class="ql-block"> “大鹏所城" 是大鹏守御千户所的军事城堡,在城堡之外还有屯田。</p><p class="ql-block"> 大鹏所城守军的主要任务是抵御海盗和外敌,其兵种算是边防军。</p> <p class="ql-block"> 大鹏所城从海路与东莞守御千户所一起扼守珠江口,战略地势险要,是外敌入侵岭南重镇广州的必经之地,在明、清两代抗击葡萄牙、倭寇和英殖民者入侵的战争中,尤其是在鸦片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大鹏所城历经多次战火破坏,也曾多次进行修葺。现存城门、碉堡、署衙、府第等多为清代遗存。近百年来,大鹏所城没有驻军,成为一处民居。由于缺乏有组织的修葺,加上日本侵华和十年文革的大规模破坏,古迹近乎毁灭。深圳特区成立以来,大鹏所城的昔日风采才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  大鹏所城现存南、东、西三座城门。 南门保存最完好,是大鹏所城的正门,也是作为景区的主入口。大鹏所城免费开放,且景区内所有参观项目均不收费。除部分府第按博物馆项目管理周一闭门外,绝大对数都全年无休,值得点赞。</p> <p class="ql-block">  从南门进入大鹏所城,位于右侧的是赖府巷。赖府巷口有座城隍庙。说是城隍庙,其实所能看到的只是一段砖石墙基。城隍庙是大鹏所城最早的建筑之一。49年新政权成立后,即开始破除“四旧”,城隍庙首当其冲,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被拆除了。</p><p class="ql-block"> 城隍庙是一个地方的守护城池之神庙,所供奉的是当地生前名望卓著死后奉为神明之人,相当于冥界的地方官。</p> <p class="ql-block">  清代晚期广东地区有“文颜武赖”之说:“文颜”指连平颜氏,其家族三代出了一位巡抚、三位总督;“武赖”即指大鹏赖氏,三代出了5位一品、二品将军,以长孙赖恩爵成就最大。赖恩爵在鸦片战争首战—九龙海战中指挥有方,取得辉煌胜利,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任广东全省水军提督,官至一品,封振威将军。</p><p class="ql-block"> 振威将军是武官官职。中国古代从东汉时即设文武官职,之后历朝历代官职系统及称谓既有延续也有变化。</p><p class="ql-block"> 在清朝,文官和武官各有职事官和散官两个系统。文官系统的职事官大致相当于今天体制内的领导职务,散官相当于非领导职务。武官系统的职事官相当于今天的军师旅团长等主官职务,武散官相当于将校尉士等军衔。</p><p class="ql-block"> 清朝武散官中排在最高的是建威将军和振威将军,分别为一品和从一品。</p> <p class="ql-block"> 赖恩爵府第离城隍庙不远,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门首横额楷书“振威将军第”五个大字,两侧是道光皇帝亲赐对联:“秀一鹏山开泰运,重班凤阙迓鸿庥。”门前有一对抱鼓石和一对石狮。</p><p class="ql-block"> 迓读“yà ”,意为迎接;庥读xiū,意为庇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振威将军第的对面,是一座建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门头悬挂“怡文楼”木匾,为赖恩爵将军书房。1949年后,它被用作公社粮仓使用,现辟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怡文楼的北侧是“赖世超将军第”。赖世超少年家境贫寒,随民间艺人习武,16岁在县衙当差,成年后弃文从武,因武功精励且多立战功,道光五年(1825年)任闽粤两省武举考官。封武功将军。武功将军是清武散官的第四阶,为从二品。排在它前面的是正二品武显将军。</p><p class="ql-block"> 赖世超生二子,长子赖英扬任浙江淀海总兵,次子赖信扬任福建厦门水师提督,官至一品。</p><p class="ql-block"> 赖英扬生二子,长子赖恩爵,次子赖恩禄。赖恩禄功名虽不及哥哥,亦获将军官衔,任福建晋江镇镇台。</p> <p class="ql-block">  在赖府巷北侧,有一栋坐北朝南的清代建筑,是拜祭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侯王古庙”。庙门两侧有一副花岗岩阴刻楷书对联:“灭项兴刘多妙计,庇民护国著奇功”。1949年后,古庙被拆改为榨油坊,现为“公众影像艺术馆”。馆门铁将军把守,内容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门前摆放着一块“侯王古庙”花岗岩石碑,边雕忍冬花纹。</p> <p class="ql-block"> 忍冬俗称金银花,是一种耐旱抗寒、越冬而不死的藤本植物,通常两花并开、金银双色,被赋予忠诚、财富、坚贞、永恒等美好寓意。</p> <p class="ql-block"> 从侯王古庙沿着石板路向西走,登几级石阶,就到了“左堂署遗址”。古代县长称正堂或县令,左堂即副县长,也称县丞。在清代,新安县衙设在南头,即今深圳市南山区府所在地南头街道。左堂署是县衙设在大鹏所城的副县级办事机构,也是大鹏所城的最高文官衙门,分管周边近百村庄,兼管大鹏军粮仓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49年后,左堂署衙建筑悉数被毁,只留下断壁颓垣。</p> <p class="ql-block"> 沿左堂署衙南侧的石板路继续西行,就进入了大鹏所城的主干道—南门街。南门街南北走向,因从南门起步而取名。</p><p class="ql-block"> 迎面而来的是街道西侧的“刘起龙将军第”。</p><p class="ql-block"> 将军第大门两侧挂有一副木制对联:“禄阁家声远,彭城世泽长”。汉代著名文学家刘向官至光禄大夫,汉成帝时校书于天禄阁。西汉楚国治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为刘姓远祖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赖府巷的“文颜武赖”一说,还是刘将军门上的对联,以及我们在后面看到的“林仕英大夫第”门口的楹联,都传达着一种很强的宗族观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清康熙《新安县志》记载,刘起龙是大鹏城人,初行伍,人崖州参将,屡立战功,累官福建水师提督,道光九年(1829年)入见皇帝,倍感恩宠,次年巡洋时卒于海上。 </p><p class="ql-block"> 刘起龙也受封振威将军,不过是死后赐封的。</p><p class="ql-block"> 刘起龙将军第属清代中叶南方府第式建筑,总面积500多平方米,是大鹏所城保护最完整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刘起龙将军府第布局为侧门内进结构,3进3座,前有长庭和哨楼,内有一口水井,北边由3座二进一天井六廊房合院式建筑组成,南边有一组三合院带后花园。</p><p class="ql-block"> 坐落在军事要塞里的刘将军府第,本身就像一座坚固的城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院门和入户门几乎都装有上下贯通的插地门闩。</p> <p class="ql-block"> 二进院门还设有哨楼。</p> <p class="ql-block">  廊房多无窗,为卫兵值班的暗室。</p> <p class="ql-block">  正房和廊房墙上大多都带有观察孔和射击孔。</p> <p class="ql-block"> 刘起龙将军第大门的斜对面、南门街东侧的大鹏仓,在明清时期一直是囤放军粮的仓库,上世纪50年代末扩建为公社粮仓,现为大鹏所城海防展览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大鹏所城的那天是周一,在振威将军第等博物馆类场所都吃了闭门羹。海防展览馆开馆,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大鹏所城的前世今生,真是幸运。</p> <p class="ql-block"> 大鹏仓北侧的空地是大鹏协副将署遗址,也叫大鹏协台衙门遗址,曾是大鹏所城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协副将署已成废墟,只有曾经的主人清朝名将彭玉将军雕像立在废墟上。</p> <p class="ql-block"> 彭玉(1832-1883)字子衡,清广东吴川人,行伍出身,历官至大鹏协副将,碣石、阳江、琼州镇总兵。广东最早引进使用外国轮船和自造轮船的参与者之一,广东近代海防(军)发展的奠基者及先行者之一。鸦片战争后,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彭玉率军驻守九龙、新界,是清军驻香港海防的最高军事长官。在大鹏所城历任首长中,彭玉的级别可能是最高的。</p><p class="ql-block"> 在清代,提督为一省最高军事长官。总兵的地位仅次于提督。总兵坐镇一方,其级别也可能与提督相当。副将是总兵的副手。</p><p class="ql-block"> “协副将”中的协不是协助的意思,而是清军的编制单位,在镇之下。三营为一标,两标为一协,相当于当今的旅。</p> <p class="ql-block"> 南门街直通北城门遗址。北城门被堵塞,而且是刚建好就堵上了,原因是当时在北城门一带发生了瘟疫,人畜死亡,引起恐慌。负责建城的将领请来风水先生,认为北门是白虎门,带有煞气。当时除了封堵北城门外,还举行了打醮活动。</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大鹏所城的民众每隔5年都要举行一次隆重的打醮活动。</p> <p class="ql-block">  北城墙的东侧,有一座三进三间的小院,小院大门在西南角,门朝西开,门头挂“大夫第”匾额,门右侧墙上挂有“林仕英大夫第”铜质标牌。</p><p class="ql-block"> 林仕英是广东平海人,于乾隆十八年任大鹏营千总,即大鹏所最高指挥官。</p><p class="ql-block"> 千总这一称谓始于明代,在清朝也称为营千总,是绿营军正六品武官。</p><p class="ql-block"> 在清代,六品武官算不上高级军官,但林仕英的仕途在这里还是起步阶段。他最高做到从二品,跻身副部级。</p><p class="ql-block"> 林仕英大夫第大门两侧的对联是“双桂家声远,九龙世泽民”。</p><p class="ql-block"> 林仕英出自潮汕入闽林氏,二世祖林景及三世祖林缓相继封为桂阳郡(今湖南郴州)南平侯,故称“双桂”。第16世林披生九子,均有作为,被后世称为“九龙”。</p> <p class="ql-block">  南门街西侧以居民区为主。街道虽不及东边的赖府巷那么宽阔,但也是整齐的石板路。房屋虽不如将军府第那么宽阔,但建筑风格从明清到现代,刻写着每个时代的印记,静谧而富有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大户豪宅还是平民小屋,门框大都就地取材,是精雕细琢的石头。这大概是大鹏所城建筑最为鲜明的标识。</p> <p class="ql-block"> 居民区中间有一座“天后宫”,是大鹏所城最重要和最古老的庙宇,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5)。据记载,凡渔民出海或海军出师,必先来天后宫进香,以大礼祷神庇佑。</p><p class="ql-block"> 天后宫在“文革”期间被夷为平地,仅存一块“天后宫”石匾。</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天后宫,为当地人集资重建。</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天后宫,我们顺着小巷走近西门,结束了大鹏所城的半日游 。 和南门相比,西城门显得既矮又窄,城墙也只有三、四米高,既无墙垛,更没城楼,倒是和周边的矮房很协调。</p><p class="ql-block"> 张晰和刘彦峰同学站在门洞口,神情严肃。他俩在想什么?</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