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的日子(三)“笑话”里的牛玲

(塞北豫翁)丁作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牛玲,兰广礼的妻子,是我到七队后认识和接触的第一个女人,她二十六、七岁,一米六几的个头,不胖不瘦,猛看不怎么漂亮,要细看,就觉得越看越漂亮。小小的嘴巴,圆圆的眼睛,挺挺的鼻梁,上帝把她的五官都安置在脸部最合适的位置,加上她那前凸后翘的身材,你和她接触,不需要多长时间,就会不知不觉的喜欢上她。她往人面前一走,眉眼含笑,就像一股和煦的春风,让你感到温暖,心清气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牛玲除了没有上过学以外,从小泼辣、利索,心灵手巧,敢想敢说敢干,在杨郎大队又一定的名气,尤其在女人堆里,很少有人不知道她的名字,再者她还是杨郎大队最大的牛家门户出来的女子,整个大队两千多口人,牛姓占了三分之一,从公社到大队,光是当领导的就有好多个,都是她的伯伯、婶婶或者叔老子。</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牛玲的劳动和生活,经常都会伴随着“笑话”,她和兰广礼的婚事,就是从人们的“笑话”里开始和延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哪年,杨郎大队一共有五个现役军人退伍,回到农村参加家乡的建设,大队准备了酒肉,为他们的返乡召开了一个隆重的欢迎宴会,参加会议的人员除了公社、大队的头头脑脑外,还有意识的招呼了十几个未婚的青年女社员,牛玲也在其中。吃喝交谈中,一会儿功夫,坐在牛玲对面的兰广礼就引起她高度的注意,他那棱角分明、略显帅气的面孔和一身绿军装包裹下的壮实的体格,刹那间就钻进了牛玲的心里。宴会结束的时候,牛玲就三分酒七分装,黏黏糊糊的嚷着非要兰广礼把她背回家,大队长一看有门,就大声对兰广礼说:“小兰啊,牛玲就交给你了,要安安全全地把她送回家,听见了没有?”兰广礼看着牛玲,心里也是十分喜欢,自然是痛快的答应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聚会的地方据牛玲家至少也有二、三百米,兰广礼背着牛玲,一路上身体摩擦、心猿意马,好不容易走到一个麦场边上,实在是背不动了,在一个草垛旁就想先把牛玲放下缓缓,结果牛玲的感受和兰广礼一样,两只胳膊圈着他的脖子就是不肯松开,推来揉去,干柴燃起了烈火,两个人就在麦草堆上完成了人生的一大转折。释放后的兰广礼浑身是劲,弯腰一个公主抱,两人一路走,一路卿卿我我,牛玲的家到了,俩人的姻缘也就成功链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多月过去,两个人又偷偷地约会了好多次,一天,牛玲找到兰广礼说:“我怀上了你的娃娃,咋办呢?”兰广礼回答说“你说咋办就咋办!”“登记,结婚?”“成,结就结!”第二天两人就到公社民政上登了记,一孔箍窑,一盘土炕,两床补丁压补丁的被子往一起一摞,牛玲就嫁了过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嫁过来的牛玲尊敬老人,疼爱丈夫,短时间就得到了七队社员的称赞。那时候的农村一穷二白,她们家一个小院子,只有三孔箍窑。两孔住人,一孔做饭。最值钱的家具就是兰广礼妈出嫁时娘家陪嫁的一个枣红色的大箱子。从身上到铺铺盖盖,全是补丁摞补丁。就是这样的一个家,让牛玲收拾的有模有样,井井有条。婆婆和兰广礼的身上,什么时候都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兰广礼的妈逢人就说,老天爷可怜我没有女子,就给我送了个比亲女子还亲的女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农村的日子也和城里一样,时间在不经意间从手指缝里溜过。一晃,半年时间过去了,兰广礼看着牛玲还是老样子,就问她,你怀的娃娃呢,咋一点都不见长啊?牛玲眼睛对他一斜说,就你天天黑夜骑上翻下的捣腾,别说是一个娃娃,就是十个八个,也让你捣腾掉了。兰广礼咧嘴一笑,扛起铁锨走出了院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兰广礼的妈听见了,瞅了个机会对牛玲说,你们俩的年龄也不小了,妈的岁数也大了,就要一个娃吧,让我也过过当奶奶的瘾。牛玲就对婆婆说,好,妈等着,明年就给你生一个!说话算数,果不然到了第二年,牛玲的儿子旦旦就来到人间。兰广礼问,这回咋没有捣腾掉?牛玲说,我不让你捣那么深他就掉不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牛玲的秉性直来直去,想到啥说啥,特别是关于两性的话题,在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已婚的人群中从不避讳,张口就来。在和其他社员一起劳动过程中,她们给我讲了不少关于牛玲的笑话,我觉得有两件堪称经典:一件是前年,大队要扫盲,给牛玲她们这帮青年妇女办了一期识字班,请了学校的老师给她们讲课。有一天,老师在讲到一个大队的妇女主任热心帮助别人,只要自己能帮忙办到的事情从不推脱的先进事迹,用到了“有求必应”这个成语,老师教着她们唸了几遍,并让照着写到本子上说:“下面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成语的意思。”就见牛玲举手说:“老师,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老师说:“那你就说说看。”牛玲就站起来大声说道:“我想,有求的那个‘求’,指的就是男人裤裆里的那个牛把子,必应的‘必’就是指的女人身上的那个洞洞,这个成语就是说,只要男人要,女人就得给,是这个意思吗?”霎时惹得整个教室里的女人们哄堂大笑,好几个都捂着肚子跑了出去,老师坐在讲台上用手掌捂着脑门,半天都没有拿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就是有一年夏收,大伙中途休息坐在一起扯沫、说笑话,冲淡着劳动的疲惫。不知道兰广清说了句什么,一下子惹恼了牛玲,只见她翻身站起,一把就把兰广清压倒在地,旁边好几个女人起哄,喊着:“牛玲,脱了他的裤子!”有帮忙的上前按住,牛玲一把就把他的裤子拽了下来,没想到,兰广清竟然没穿裤衩,看着他赤裸的下身,女人们闹得更欢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时牛玲弯下腰,用手指头拨拉了一下他的哪个东西说“哟,看你这个牛把子,又细又短,连我家广礼的一半都没有,还蔫不邋遢的,真不知道你哪几个娃是咋弄出来的?”边说边提着他的裤子走了开去。兰广清是臊得满面通红,赶忙拉了一捆麦子遮住下体,连连作揖告饶。牛玲这才说,广礼,去把你兄弟的裤子给他。兰广礼说,你脱的,为啥要我去给?牛玲说,成,你不去我去,你就不怕我再看着上了瘾,找个机会借过来用用?一下子笑翻了一地人。兰广礼说,你呀,那像个女人!说着提起裤子给兰广清送了过去。</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牛玲就是这样,嬉笑怒骂,坦荡潇洒,事情过去后也从不往心里放。社员们都很喜欢她,家里要是遇上大大小小的烦恼事,都爱找她商量,帮着拿个主意。加上她在大队、公社的亲戚熟人多,有些生产小队里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想请他帮忙,对于这些,牛玲只要自己感觉不过分,从不推脱,很干脆一句话:“走,我领上你找走!”还别说,十件事有九件都能办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天,傍晚收工,牛玲说他妈做了豆面散饭,拌的咸菜,叫我一起吃。加上牛玲的儿子旦旦,五口人围在炕桌上边吃边说闲话,我无意的问了句:“嫂子,队上像你这个年龄的人,娃娃不是两个就是三个,你怎么就有旦旦一个啊?”牛玲说:“你看看我妈,多大年龄了,就一个旦旦,每天都够她受的了。我想的是等旦旦再长大一些,能带弟弟或者妹妹耍的时候,就和你兰哥再要一个。”我随口一句“看你说的,好像要个娃娃很容易。”她说“哎,那有啥不容易的,你问你兰哥,炕上一躺,裤带一解,三晃两晃就一个。”这时候,兰广礼正好吃了一口饭,一下子从嘴里喷了出来。她妈用手指头戳了一下牛玲的脑门子“死女子,说啥呢,当着知青娃娃的面?”“哎吆妈呀,还娃娃呢,都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了,没吃过五花的猪肉,还没听见过猪受活咧的哼哼?”话一落音,感觉到那儿又不对了,脸面上顿时蒙上了一层红色,拿着筷子敲了一下旦旦的头“不好好吃饭,瞪着眼睛听啥呢?”说完立马低头扒饭,一直到吃完,再也没有抬起头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别看牛玲爱闹,可她是有底线的,一是不和长辈闹,在所有的长辈面前从来都是规规矩矩,从不说笑。二是不和没有结婚的青年男女闹,那帮小青年一见到她,都是“嫂子,嫂子”的亲切呼唤声。所以年龄两边的人对牛玲都是非常敬重的。自打和牛玲接触,我一直都是心存感激。在七队的那段日子里,无论是田间劳动还是家务活,都是她手把手的教会了我,给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以致后来我返城进工厂当了工人,很长时间里都忘不了这个嫂子,还专门到七队去看过她好几次,每次见到我,她那股真诚的热情劲,让我久久难以忘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感谢作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