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江湖四省”

高阳郡

<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江湖四省”</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人们习惯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合并称“山河四省”,即历史上的中原的大部分区域,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最重要发源地。自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由于中原群雄崛起,不听天子召令,相互倾轧,战乱不断,中原百姓困苦不堪,逐渐南迁至江南东、江南西,洞庭湖北、洞庭湖南地区,温暖湿润的“江湖”区域,适宜于人类生存与生活,更适宜农业生产。到了“三国”时期,“江湖”区域己成为鱼米之乡,经济已不亚于中原与汉中地区了。</p><p class="ql-block"> 秦时,就有“江东父老”之说,三国时,江东六郡便是东吴的基业所在。江东至少在秦汉时期,己经凸显其经济地位的极其重要性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江湖”区域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于中原,自晋开始,中原士族举家南迁,成为了时尚,走“江湖”成为“客家”人习惯。</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时,中原及北方地区政权更叠,如同换衣服一样;又有胡人狄人不断涌入,挤占中原“土著”的生存空间的同时,还让中原“土著”过着非常人过的日子,中原人走“江湖”不仅是在争取生的希望,还能在闯荡“江湖”中发展与延续,于是“客居他乡”成为不二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江湖”区域集聚了人气,涌现了如广陵、江夏等“大城市”,就连隋朝的皇帝也想有空就去“视察”一下的念头了。</p><p class="ql-block"> 史书上对“江湖”之江夏、广陵如何繁荣没有说,但从诗人骚客的“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八方称辐凑,五达如砥平”等等隋唐诗篇中,足见当诗人骚客走“江湖”时的心潮澎湃了。</p><p class="ql-block"> 在朱温逼唐哀宗“禅让”皇位后五十年稍多些的时间里,中原大地上先是自认为与李唐本家的少数民族领导李克用攻打朱梁,然后李克用的干儿子再杀了他的亲儿子,然后他的干儿们又互打,后唐皇帝的干儿子们建立的晋、汉、周朝代的寿数都没有过十年。此外,他们还得与契丹人打,还要与“大辽”打。中原大地随处都有铿锵声,随时都有战鼓响,天天都有号角吹,日日都有狼烟升。相对而言,“江湖”地区的政权,多些文气,少了厮杀,中原百姓不得不走“江湖”逃命去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宋代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但“江湖”的暖风吹的游人醉,“江湖”区域的江南东,已经是大宋的经济中心了,此时“江南好”、“江南忆”、“扬州慢”都己经是词牌名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江湖”区域,设立了江浙、江西、湖广三个行省。明代,沿袭省这一设置,析江浙为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不变。清前期为江南、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乾隆时,析江南为江南左、江南右;清晚期,江南省一分为三:江苏、安徽、松江。</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江湖”区域为六省一市,一线城市一个,新一线城市七个,“江湖”区域省市经济总量,除江西外,均入全国前十名之内。</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江湖”区域,之所以相对发达,还是因其人口密集,平原、半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都超过400人。有了人,就能创造人间奇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