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行(9)阳关

高京林

从玉门关出来,南行60公里就是阳关了。公路先到阳关镇,那是一片绿洲。高大的杨树浓荫蔽日,满眼的葡萄园翠帐连云,给人一种置身江南的感觉。<br>拐过一个弯就是阳关景区了。<br> (图)玉门关、阳关位置图 (图)阳关镇街道 (图)阳关镇的葡萄园 所谓阳关并不是古城遗址,而是一座人们想象出来的建筑群,是一个景区。<br>景区有围墙,院子里有阳关都尉府、关口、驿站、马厩和兵营。还有一个阳关博物馆。出关口不到1公里是个方形的烽燧遗址,就它是真的。离烽燧楼子不远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阳关故址”的字样。站在碑前往四周望去,都是无边无际的戈壁沙漠了。<br>据考证汉代的阳关城是个边长5.5公里的方形城郭,面积为30.25平方公里。其中关口的建筑为东西33米,南北41米。汉代,阳关与玉门关同级,所以推算玉门关的规格也应该差不多。<br> (图)阳关景区示意图 (图)阳关都尉府 (图)阳关关口 (图)阳关故城碑 (图)阳关的烽燧台 阳关在唐代已经看不见了,它到底在哪儿呢?<br>根据人类择水而居的习惯,现阳关镇所在的南湖绿洲就是它的出生地。那么南湖绿洲又有什么样的地理特征呢?<br>南湖绿洲地处河西走廊凹陷之西端的小盆地,是阿尔金山东北边缘山前冲积和洪积平原的一部分,属大陆沙漠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率39.9㎜,但蒸发量为1300~1700㎜。所以,用水主要靠阿尔金山的冰雪融水。<br>融水流出山体之前为地表水,出山后进入走廊平原南部盆地,渗漏转化为地下水,当运移至细土平原时,又以泉水的形式溢出转化成地表水,并形成若干大的泉眼。其中渥洼池成为一片绿洲的主要水源,这个绿洲就是南湖绿洲。<br> 南湖绿洲上有两个无名的河滩,因为在此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筑遗存,现代人推断这里曾是汉代人类生活的聚集区。其中西面的河滩称之为古董滩,应该为古阳关遗址。东面的成为东古董滩,应为古寿昌城遗址。寿昌城的建筑遗存较为明显,可以确定具体的位置。而阳关城的建筑遗址有9平方公里,其中有房屋遗迹、耕地和窑址等,但不清晰,没法确定具体位置。<br>两座城为什么毁得那么彻底,史学家推测是遇到了突发的灾难,比如洪水。原因为那么多的生活用品散落在整个河滩上,可见当时的洪水很突然,居民根本来不及收拾带走。再一个就是水很猛,冲的房屋全毁,家具遍地都是。<br> (图)阳关南湖绿洲的古董滩和东古董滩 这也说明自汉代以来南湖绿洲上一直有人居住。那么,洪水过后,阳关城和寿昌城已毁,什么时候又有人了呢?这个我没细查,但这片绿洲解放后叫南湖乡,2007年后改叫阳关镇,大概有4000多居民。 今天阳关镇的面积为1.35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32平方公里,有耕地2万亩并99%种了葡萄。2023年预计葡萄产量为3.6万吨,产值2亿元。<br>葡萄的含水量为89%,基本全是水,2万亩理论上需水3.2万方。可实测每年的实际(滴灌)用水量为1200万方,这相当于北京十三陵水库满库容的15%。这么大的用水量南湖绿洲有吗?应该有,不然那么多的葡萄园喝什么。<br><br>王维写“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在唐朝,说明那时阳关一带依然繁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