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行(8)玉门关

高京林

从玉门往西250公里是敦煌,敦煌再往西北90公里是玉门关。玉门关不在玉门,我一直挺纳闷的。<br><br>2023年10月22日,天出奇的好。我们一行从敦煌市区出来向西再向北,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玉门关。一路上都是戈壁黄沙,出了敦煌才领略了什么是大西北,才体会到诗里“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境。 (图)通往玉门关的沙漠公路 (图)春风不度的地方 玉门关是个景区,但在公路上就可以看到戈壁滩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土包子,方方正正,但平淡无奇。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那个“关”?<br> 进门有个石碑,上面写着“小方盘城遗址”不远就是那个方形的建筑了,前面还有个石碑,写着“玉门关遗址”。走过去看,那是个用黄土夯筑的城楼,形状就像北京八达岭长城的门楼,但没有窗,西北面各开一门。进去看墙体有两层楼高,里面是空的,按当时的习惯这里应该有几间房子。<br>从土楼出来,前面有个人工的平台可以远眺。放眼望去皆是黄沙,当然还有骆驼草。<br> (图)小方盘城遗址碑 (图)小方盘城遗址 (图)小方盘城遗址土楼的门洞 (图)小方盘城对面观景平台 (图)小方盘城城垣示意图 空场上有摆渡车到另外两个景点。一是北边12公里处的“大方盘城”(河仓城)遗址,另一个为西面5公里处的汉长城遗址。<br>汉朝时长城还往西,大概修到600公里外的罗布泊。玉门关管辖的是从这往西45公里的一段,现在还可以找到18段边墙和20座烽燧遗址。景区内的汉长城遗址应该是最近,也是保存比较好的一段墙。墙是黄土夯筑的,里面掺上了草一类的长纤维。<br> (图)汉长城遗址碑 <p class="ql-block">大方盘城是个仓库,它的外墙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高6.7米,内部空间大约在1.5万立方米左右。如果装麦子,应该在5000~7500吨之间。按现在中国人每人/年200公斤消耗计算,够2.5~3.7万人吃一年的了。当然,仓库里还要放日用品、草料和其它杂物,装1万人一年的粮食是有的。</p><p class="ql-block">一个关口要准备1万人的粮食,做什么?</p> (图)小大方盘城遗址碑 (图)大大方盘城遗址 先说玉门关的级别。西汉在河西设四郡,敦煌是其一。郡下设县,玉门关属龙勒县,县下面设都尉府,再下面又有传置。玉门关的级别是都尉府,这是一级政府组织。都尉既是当地最高军事长官,又是最高行政长官。他管的很多,比如玉门关是通西域的关口,海关他要管;有45公里边墙和20个烽燧要守,按规定都尉5~7品,手下有1000个兵卒,他要管;玉门关置(驿站)也在这儿,每年往来官员、军队、使团、商队他要负责接待。这就是一万份口粮的由来。<br>另,眼前这个土楼子不应该是当年唯一的建筑,这儿应该有一个大院子,其中有单独的关口,单独的驿站和单独的都尉府衙,不然配不上这么大的仓库。<br> 这么多的粮食从哪儿来?答案是自己种的。<br>看地图,大方盘城的北面是疏勒河,它源自玉门南面的祁连山。河水从祁连山下来后一路向北,到敦煌后再横着向西,过玉门关40多公里后注入榆树泉盆地。这是一片绿洲,可以种粮食。汉代河西地区的粮食亩产为153斤不足今天的1/5, 1万人一年的口粮为2000吨,大约需要2.6万亩的耕地。<br> (图)榆树泉绿洲示意图 榆树泉盆地我这次没去,不知道长得什么样,但阳关镇的绿洲去了,真和江南差不多。西汉时敦煌地区有三片能屯田的绿洲,一为玉门关都尉府所属,二为阳关都尉府所属,三为宜禾都尉府所属。所以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还真不太确切。<br>榆树泉盆地谁在种粮食,史书上没有说。但西汉年间往河西大规模移民确有其事。史书上讲一次移民就是72.5万,其中以囚犯居多。<br>这样,屯田---设郡---建塞---设关---守边等一气呵成,建设河西,保卫河西,汉王朝从公元前121年后的20多年间就这样巩固住了河西走廊。<br> 最后一个问题,玉门关为什么不在玉门?<br>西汉时酒泉郡辖玉门县,玉门县有一石关峡,根据现有史书记载最初的玉门关就设在那里。也有说玉门的赤金镇(王进喜的家乡)就是当初的玉门关,设关时敦煌还没打下来。敦煌打下来的时间也没有明确记载。但玉门关从玉门县西迁到敦煌以外是在公元前101年的时候,此时离霍去病的西征已经过去了20年。迁过去后为什么还叫玉门关而不是敦煌关,没查到。<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