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从凌晨开始。 2007年,对黄楼进行了改造,黄楼公园往东和往北扩大面积,公园面积在原来的5031.34平方米的基础上,增加了995.2平方米。 楼阁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现重修位于今黄河南路,庆云桥东,故黄河公园内,坐落于故黄河南岸大堤上。为北宋苏轼所建,是徐州五大名楼(即彭祖楼、霸王楼、燕子楼、奎楼、黄楼之一。 西楚故宫。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在秦末战争中获胜,大会诸侯,分封了18个王,他自称西楚霸王,故称其居住的地方为西楚故宫。唐、宋两代,西楚故宫成为当时的刺史衙门,北宋时苏轼来徐州任知州,因建造黄楼缺少材料,将故宫拆除。他在答范纯甫诗中有:“重瞳遗址已尘埃,唯有黄楼临泗水”之句,即指此事。 五省通衢,匾额见于徐州古黄河南岸的老牌楼,指清代徐州府城北门外是通向北方五省的大道。老牌楼立于徐州北门武宁门外、故黄河南岸,是河道总督黎世序在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所建,为庆祝治理黄河成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楼北面一侧有黎世序所书“大河前横”四字匾额,“大河前横”意为黄河横在徐州北门之前,运河从来都不流经牌楼那个位置,经过那里的是汴水和黄河。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水少难以行船故多走海运,徐州段京杭大运河南北断流。光绪九年(1883年),徐州道台赵椿平重修黄河牌坊时,在匾额南面又书写了“五省通衢”四个大字,所以说“五省通衢”和水运是没有联系的。据徐州学者王茂飞考证,“五省通衢”指的并不是徐州这座城市,而是指通向北五省(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的徐州北门,陕西分出甘肃,有时也合称“北六省”,如《雍正剑侠图》里面说:“往北走,来到徐州铜山,来到山东又到了北六省。” 可见所谓的“五省通衢”,仅仅是说徐州和北方五省的通达度。 故黄河从1855年改道北徙山东之前,在徐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淌了600余年,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她在市区段全长20.7公里,是市区一条主要防洪排涝河道,如今黄河依然以一种奔流不息的姿态,给古城不断增添几许粗犷、豪迈;还有几许妩媚和秀丽,也为这座不断增高、变美的城市平添无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