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强自立的女人—记大妗齐琳华

朵朵奶奶

<p class="ql-block">一直想写写大妗,又不知从何下笔。</p><p class="ql-block">如今大妗不在了,特想把心中的大妗描绘出来,尽力吧。</p><p class="ql-block">大妗本名奇琳华,出生在郡王旗。打开伊金霍洛旗有关资料查看,奇姓居然是成吉思汗四子托雷的后裔,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人。</p><p class="ql-block">伊旗最后的蒙古王爷奇忠义是她的侄儿,奇王爷的蒙名奇渥温·孛儿只斤·伊尔德尼博录特。铁木真的蒙名是奇渥温·孛儿只斤·铁木真。他们家族取铁木真名字的第一个字作为姓氏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查度娘:奇渥温,最古老的姓</p><p class="ql-block">“奇渥温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一族的蒙古人的姓。《元史·太祖纪》:“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讳铁木真 ,姓奇渥温氏, 蒙古部人。”</p><p class="ql-block">她家是贵族,生活优渥,不愁吃喝。从小母亲就告诫她:奇家的女儿生的高,嫁的低,你要学好本领,走好自己的路。</p><p class="ql-block">清王朝统治时期,为了制约蒙古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盟旗分治,在蒙古人聚集地划出二百多个旗,并规定不能跨旗,包括婚嫁。清朝灭亡之后,国民政府沿袭清律。贵族人家的女儿只能嫁给普通人家,称之为下嫁。</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1957年大妗在民院上学时拍的,那年她27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大妗从小聪明活泼,开朗热情,多才多艺,样貌姣好。她不向命运低头,专心致志读书,一心想走出家乡。</p><p class="ql-block">她的家庭比较注重子女的学习。从小孩子们在自家私塾学习蒙汉语文,稍大点到伊盟中学读书。当时伊盟中学在包头,从郡王旗到包头有近200公里的路。八十多年前交通极为不便,往来一次至少三四天!仅凭过黄河一项就是一大难关,她们姊妹能够读完中学已经是件很艰难的事了。</p><p class="ql-block">十六岁她来到北京蒙藏院学习。十九岁(一九四九年四月)参加革命工作。那时候她的家乡还没有解放,她还是郡王府西协理家的二小姐。</p><p class="ql-block">这个漂亮的姑娘居然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她勇于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p><p class="ql-block">从基层做起,她先在旗卫生院工作;后任院长;郡王旗政府卫生科长;陕坝公署民政科长;固阳县代县长;</p><p class="ql-block">1956年底她考到中央民院在职学习,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p><p class="ql-block">此后的风风雨雨七十四年,她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方向一步步前行,直到生命的陨落。</p> <p class="ql-block">1956年她当代理县长时工资定为87.5元,在六类地区这是政府部门科级员工的工资标准。那年她二十六岁。</p><p class="ql-block">工作上她积极上进,不计较得失,不论在任何岗位她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她当过建校教研室主任,当过自治区纪委宣传处副处长,1978年她调入中央民院工作,任教务处主任和艺术系负责人,1985年离休。</p><p class="ql-block">离休后她不忘初心,回到家乡发光发热。她租赁下鄂托克旗毛乌素沙漠的1200亩沙地,率领着一群人在沙漠上种草,植树,三十年不屈不挠,为绿化家乡做出了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她遇到了许多困难,无经验,无资金,无设备,她使出了浑身解数,坐着长途车跑审批,跑电,跑立项,跑资金……钱款不足她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还舍下脸来到处借债,亲戚朋友间她几乎借遍了。</p><p class="ql-block">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她的林场初见成效,绿色已经覆盖了沙漠。</p> <p class="ql-block">大妗治理荒沙的事迹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林业部门的肯定,被评为治沙造林先进模范;</p><p class="ql-block">《北京日报》《大漠里的北京杨》《中国民族报》《向沙漠宣战的北京额吉》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先后报道了奇琳华同志治沙的事迹;</p><p class="ql-block">奇琳华同志曾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被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国家民委系统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p> <p class="ql-block">大妗的丈夫是位参加革命较早的省部级领导。他们的婚姻有着明显的阶级差异。</p><p class="ql-block">大妗用其一生努力向大舅向劳动人民靠拢。她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贴近民众贴近百姓。遇到有困难的人能帮必帮,必要时也会给予金钱上的援助。</p><p class="ql-block">五六十年代,她夫妻俩收入颇高,生活条件好。但身边的穷亲戚也多,无论娘家婆家的亲人,她都会一视同仁,提供无私的援助。</p><p class="ql-block">由于她工作忙,家里一直雇有保姆。虽然现实生活中她对金钱的概念比较弱,但她付给保姆的工资向来就高不就低。困难时期也如此,因此在政府大院她的口碑极好。</p><p class="ql-block">WG中她被批斗,被关牛棚,还多次被人端肩膀。(一种体刑)在那个动乱的道德缺失的年代什么歹人都有,但她挺住了。</p> <p class="ql-block">七二年大妗被重新安排工作。她不计前嫌,立刻夜以继日的投入到工作中。</p><p class="ql-block">七三年开始她参与了呼市地区大专院校招生工作。她极尽全力帮助遭受迫害老同志的子女和优秀的工农牧民子弟上学深造,在当地也成为了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大妗和大舅共同生活了三十七年,他们互敬互爱,相濡以沫,直到1986年大舅因病故去,他们夫妇间的和谐程度令人羡慕。如果写成电视剧应该比江德福安洁的故事更为精彩。</p><p class="ql-block">她养育了一个优秀的儿子,导演赛夫(原名云大健)。赛夫夫妇拍摄的电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东归英雄传》《天上草原》等在影视界有着极高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大妗是个苦命人,早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但她能从悲伤中迅速走出来,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p><p class="ql-block">前些年她一直嚷嚷着去趟塔尔寺,晚辈们一直不应她,因为她年事已高,又路途遥远,太不方便了。</p><p class="ql-block">在她几乎恳求的情况下女儿女婿外孙子陪陪她开车上路了。那一年她八十九岁。</p><p class="ql-block">为什么非要去塔尔寺?她说:因为当年她的父亲带着一队人马不远千里用了近三年时间从鄂尔多斯高原跋涉到青海高原,给塔尔寺布施了一车蒙古黄金。她要看一眼用蒙古黄金度身的佛像,看一眼父亲的功德,死而无憾。</p><p class="ql-block">她父亲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曾带领伊蒙一路人马完成成吉思汗陵的西迁,途中路过延安,曾受到过中共领导人的接见。返回途中她的父亲积劳成疾不久便离开人世。那年她不足十岁,她大哥奇全禧十八岁。</p><p class="ql-block">生命中大妗的命途是多舛的。现实生活中大妗却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大舅去世的那年她56岁,三十七年后她以九十三岁高龄离世。不得不说大妗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拿得起放得下,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p><p class="ql-block">大妗的一生是脱胎换骨的一生;是自强自立的一生;是别人无法复制的一生;</p><p class="ql-block">也许大妗的一生太累了,让她安息吧!大妗千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