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脉脉染素笺——曾叔梅花鸟画赏读(文:李 琰)

高剑父纪念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一泓脉脉染素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曾淑梅花鸟画赏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文:李 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素笺清婉,静寂含蓄,意蕴脉脉的时代清恋,这大抵是青年女画家曾叔梅的花鸟画艺术给观者显露出的基本特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我们在品读曾叔梅花鸟画作时,首先会被其作品不自觉地带入一种东方固有的艺术境地,一种中国人追求的哲学境界,渐入到属于自我的当代人独特的情感倾诉与文化依托。在这里,既具有闲适婉约的格调,平和的心境;又具有传统花鸟画的风雅,时代的审美意趣和构成形式,无论是色彩、光晕、气氛、意境,乃至情感表达方式,都在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当代生活意识的同时,留给了观者充分发挥主观思想的意识空间。使得欣赏者与画家情、画中意,意中境,多元互生,意象自我,从而主观模糊了所谓工笔与写意的意象概念,实现了平淡冲和、精致唯美中的畅意抒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素笺为谁染?花语为谁解?诚然, 青年女画家曾叔梅,试图从当代女性独有的情感视角,通过其画笔下的花卉,尝试解释和回答这一问题。传统花鸟画的折枝和其它取材形式,不再是她关注表现的重点,而更倾向于当代人对花语功用的应用,这自然地就把花卉的孤芳乃至花鸟画的自赏,转换为作者与观者的共享。在这里,观者成为了花语的倾诉对象,与作者的互动联动成为了必然。我们从此不难看出画家在对中国传统花鸟画精神的理解关注的同时,将当代青年女性艺术家独有的花语意识和情感体悟融入到作品之中。她长于剖析花卉物象的内在之美,擅于解读花语的花外之意,渲染营造契合主观自我的氛围,韵致取胜,空灵蕴藉,这不仅让我们想到一种令人止语冥思的情感暗示。更结合其尺幅中展现出变化灵妙的笔墨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让观者从中读取到一种平和,一种婉约,流露出对闲适淡远的自然意味,体味出具有画家个性色彩的秀润意境,实现对雅逸之美的追求;但也不自觉地陷入画家作品所构建的情感陷阱之中,画家也正是据此来展现她对人生与自然生态的理解和感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我们可以说,在曾叔梅的花鸟画作品中,画笔下的花卉物象与笔墨语言,都呈现出一种当代人独有生命情感与契合时代的美感。这是一种现代与传统文化相互交织的表现形式,既是一个温润而生机勃勃的世界,又波澜不惊地表达着当代精神深处所渴求的与世界的亲近之情,与作品观者的情感互补,力图使人忘却尘世的喧嚣与浮华,体会朝花晨露,静观鱼翔浅底。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华之外现者博浮誉于一时,质之中藏者得赏音于千古”。曾叔梅的花鸟画,在审美意蕴上更多的是冲和闲雅的质趣,这与婉约的宋词呈现出文脉的一致性。清人王国维论宋人柳永之词“雾里看花”,大抵也是这样的一种冲和,没有过多的赋陈,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状态的意犹未尽。这种精神感觉的得来,应该归功于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观的玄妙之处。中国画艺术的色彩美学不外有两种思想及形式,一是儒家的中庸而衍生出的鲜而不艳、蓄而不显的敷色观;二是道家思想派生出的水墨阴阳哲学观。曾叔梅的花鸟画创作,选择了契合女性艺术家温文含蓄而轻柔特质的中庸色彩,她洗却纯色的直白坦露,有机地调适了色彩的色温与色相,敷色平和,不事艳媚,极尽淡化视觉冲力,去彰显出婉转而低吟浅唱的品质。乍观其画,和宛清润,细品又得芳润之妙,再读方知笔精而韵美,在涵泳之间,在澄透之间,意标境高;毫无疑问,这正可谓是纯正的中国哲学精神的表现语言。每每品读其画作,都会感悟到尺幅之间有一种汩汩流水暗流着的色彩韵律,感觉到她选择的色彩,她选择的物象,都是她显而易见的借花抒情,是她借以表现自我的载体,一切的形象、一切的笔墨,乃至任一氛围的营造,都是由一种和韵的音符所构造出的感情符号,是她化客观为主观,化景物为情思,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物象后的真实写照,有一种基于生机盎然之上的缠绵清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画家曾叔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四川达州人,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专攻花鸟画研究,导师韩莉;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特聘画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文字作者简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