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庄严的五星红旗高高矗立🇨🇳</p> <p class="ql-block">进沙头角镇通道</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位于沙头角镇西侧,宽3-4米,全长250米,街心以八块界碑石为界,西侧为香港,东侧为深圳。沙头角镇在清代名“桐芜墟”!</p><p class="ql-block">“桐芜墟”西面的小河流,就是后来的中英街。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英双方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行租借新界,将“桐芜墟”西侧小河流划为“界河”,树立界石。后河流干涸,当地村民在界碑两侧填土整基盖房做生意,形成中英街的雏形。其后逐渐繁荣,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已是商号林立,成为沙头角最繁盛的一条街道。</p><p class="ql-block">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中英街又成为“一国两制”和“一街两制”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1984年9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将沙头角中英街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89年6月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又将中英街界碑公布为1级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保护范围:以界碑中心的连线为基准线,向深圳方外延30米</p><p class="ql-block">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向深圳方延伸40米</p> <p class="ql-block">面对香港瞭望台❤🌹</p> <p class="ql-block">参观者人流如织</p> <p class="ql-block">打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深圳中英街</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界碑简介</p><p class="ql-block">中英街界碑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中英街上。</p><p class="ql-block">1898年3月,英帝国主义以法国租借广州湾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展拓香港界址问题。同年6月9日,李鸿章、窦纳乐分别代表中、英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租期99年。1899年3月18日,中英双方勘定新界北部陆界,划沙头角(原名“桐芜墟”)内干涸河底的中线为界线,并于1902年树立海域界碑,于1905年改为陆域界碑。1941年,日本侵略者占领香港后以“妨碍交通”为名,把3号至7号界碑拆除。1948年经中英双方踏勘后,重新将界碑竖立原处。文物本体为中英街8块界碑中属于深圳管理的5块,分别为1号、2号、3号、4号和7号界碑,分布于中英街街心,均用青灰色花岗石凿制,外观上小下大,纵剖面呈梯形。露出地面的碑身高度30-70厘米不等。各碑面向中方一侧的碑身一律从右至左横刻“光绪二十四年 中英地界 第X号”字样,面向香港一侧横刻英文“ANGLO-CHINESE BOUNDARY 1898 NO.X”,其中1948年重新竖立的界碑上刻有“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十五日重竖”。</p><p class="ql-block">中英街界碑既是19世纪末英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领土的历史见证,又是香港回归祖国并实施“一国两制”和中国走向繁荣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深港两地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保护范围: 以界碑中心点连线为基准线,向深圳方延伸30米</p><p class="ql-block">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深圳方延伸40米!</p> <p class="ql-block">进入中英街看到的第一块界碑</p><p class="ql-block">“中英街界碑第七号”</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界碑笫七号</p> <p class="ql-block">进入中英街迎面看到的第一棵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古榕奇观</p><p class="ql-block">古榕树栽种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签定到1997年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古榕树见证了沙头角勘界、变迁、发展的百年沧桑史。</p><p class="ql-block">古榕树干苍劲、挺拔,枝叶茂盘且跨越界限延伸到香港一侧,因此形成了“根在祖国,荫泽香港”的特殊景观。多年来, “古榕奇观”不仅已成为文人墨客来中英街采风的素材,也是中英街历史文化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树龄140年的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故事]</p><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盐田中英街只是交通闭塞的小渔村,人们靠出海打渔来维生,由于出海危险性和不确定性比较高,事故频发,人们为了给出海的亲人们祈福,形成了在这里种植大量榕树的习俗,使得榕树有逢凶化吉避难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榕树旁有一口“中英街古井”</p> <p class="ql-block">《古井乡情》</p><p class="ql-block">古井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为迁居沙头角的客家人所开凿,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原井口距地面约1m。在“中英街”居民中至今仍传颂着“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的歌谣。古井不仅见证了“中英街”的百年历史沧桑,也反映了两地居民同根同源的亲情和乡思。</p> <p class="ql-block">走进“中英街” 左边是深圳 右边是香港</p> <p class="ql-block">沿街随处可见的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第五号界碑</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第五号界碑</p> <p class="ql-block">树龄110年的古榕树</p> <p class="ql-block">根在深圳 荫蔽香港</p> <p class="ql-block">榕树下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大树底下的第四号界碑 </p><p class="ql-block">刻着英文面朝香港~1898</p> <p class="ql-block">树龄130年的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信迎》树龄100-299年</p><p class="ql-block">此榕树 ~【树龄]130年</p><p class="ql-block">[介绍]乔木,高达25米,树冠广展,老树常具锈褐色气根。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落叶枝叶腋,熟时黄或微红色,扁球形,为优美的行道树和景观树。</p><p class="ql-block">盐田区人民政府 2022年8月制</p> <p class="ql-block">130年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东和墟市》清道光十年(1830年),当地乡绅建议在沙头南建立墟市,以解决乡民赴深圳赶墟之不便。沙头角(“十约”乡盟)积极响应,决定建立墟市,并确定农历一、四、七为墟日。墟市初称“桐芜墟”,后易名“东和墟”。</p><p class="ql-block">东和墟位于今横头街一带,七十二家店铺均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形式,除了经营山货药材,海鲜鱼干、大米海盐、火油烟草外,还开设了客栈、烟馆、当铺、鱼栏、食肆等,最有名的是外地人邱新经营的狗肉面馆。</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藤器、竹编、纺织、酿酒、制盐、造船等手工业作坊,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虽然强台风摧毁了这个墟市,但“东和墟”市自建立后盛况持续了百年之久 ,“东和”也早已成为地名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墟市壁雕 尽显繁荣👍👏</p> <p class="ql-block">跨越时空🤭握握手👏❤</p> <p class="ql-block">市景壁雕 耕耘劳作</p> <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的“根在深圳🤭树荫香港”的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朝前拍街景~左边深圳 右边香港</p> <p class="ql-block">进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p> <p class="ql-block">转身朝后拍~左边香港 右边深圳</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深圳中英街</p> <p class="ql-block">右边墙画~欢庆解放✌👍</p> <p class="ql-block">文明新风</p> <p class="ql-block">时光记录~几个不能忘怀的年份</p> <p class="ql-block">1898~中华民族永远忘不了的记忆🇨🇳让历史告诉未来✌</p> <p class="ql-block">昔日街景 窥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二号界碑</p> <p class="ql-block">“共饮一井水 ” 街景雕塑 同根同族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军民联防</p> <p class="ql-block">对面香港楼房</p> <p class="ql-block">香港的一座医院~万生堂</p> <p class="ql-block">一窗之隔为香港</p> <p class="ql-block">中英地界三号界碑处</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四年 中英地界第三号 </p><p class="ql-block">面朝深圳</p> <p class="ql-block">三号地界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门那边是香港</p> <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的历史痕迹</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一号</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界碑第一号</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历史博物馆附近街景</p> <p class="ql-block">警钟长鸣</p> <p class="ql-block">参观中英街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序言</p> <p class="ql-block">从山里迁来滨海的客家人</p> <p class="ql-block">乡盟“十约”</p> <p class="ql-block">“十约”成员召开会议</p> <p class="ql-block">去河岸栈道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河岸栈道观海看香港</p> <p class="ql-block">白鹭嘻戏飞翔</p> <p class="ql-block">同根同族 一江相隔</p> <p class="ql-block">隔海相望~香港</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沿河岸栈道返回</p> <p class="ql-block">面对的是深圳 背对的是香港</p> <p class="ql-block">香港店的女老板很热情善谈 夸沙头角治安管理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三号界碑 以此为界右边是香港</p> <p class="ql-block">往右边进去就是过香港的关卡</p><p class="ql-block">中英街界碑第三号</p> <p class="ql-block">边界警戒区</p> <p class="ql-block">过关卡去香港</p> <p class="ql-block">仍可见到的香港旧街景</p> <p class="ql-block">香港的免税商场</p> <p class="ql-block">沙头角地铁🚇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