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想了很久,驾车从重庆去海南。这次终于成行。因为不急,边玩边走。先住独山,再住防城港。今天,由防城港到北海。高速公路上,路过一个地方,合浦。心里一动,驶进服务区。</p><p class="ql-block"> 这个服务区,显然是花了心思的。不仅仅是服务设施完备整洁,在修饰上比较细致。而且,看得出来,是想在彰显当地的文化上做点什么。</p> <p class="ql-block"> 很早知道合浦。一是知道它是临海。是港口。其二,就是合浦珍珠。合浦珍珠,又叫“南珠”。是珠中极品。比通常清朝皇帝赏赐大臣的顶戴上的东珠还高一个等级。</p><p class="ql-block"> 从服务区里的装饰看,基本上是汉时的风格。我想,必有缘故。一查,果然。合浦是汉代设郡。领州事。对这个在以后,忽而被辖于广东,忽而被广西管辖的合浦,汉朝应该是合浦的高光时刻。合浦人对汉代,心心念念。</p><p class="ql-block"> 我仅仅是在服务区勾留十来分钟,它,只是唤起我的一些联想。印下一些忽远忽近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然而,合浦,于我,还有一段难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是我服役时的一个人。一个先我一年当兵的,一个班的战友。他是合浦人,名字叫,李浦合。</p><p class="ql-block"> 比我早一年入伍的那年,部队的兵源来自,四川,河南,广西。广西兵非常少。一个连,没有几个。</p><p class="ql-block"> 李浦合个子不高,比较壮实。他,话不多。而且,广西话,大家听不懂。他的普通语也不行。所以,话就更少了。老兵们聊天时,他就在一边笑嘻嘻地看着。</p><p class="ql-block"> 然而,无论如何,于我们而言,他是老兵。我对他还是很敬重的。也因为这个原因,他偶尔会艰难地与我作些交流。</p><p class="ql-block"> 虽然交流不多,我看得出来,李浦合家里经济应该是比较差的。他对自己的衣服,鞋袜等等,很爱惜。总是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一次,他很有成就感地对我说,他去年存了60元钱。我很震惊。须知,入伍第一年,每月的津贴是6元。一年,72元。这意味着,他平均每个月只用1元钱。当然,有不少农村来的战友与他差不多。每个月的开销,仅限于必需的肥皂,牙膏和偶尔的邮票。8分钱的邮票,对他们而言,是奢侈品。所以,他们虽然住在北京,却很少上街。因为,公共汽车票,更是奢侈的。相比之下,我和同样的“知青”战友们,津贴,自然不够用。还会多多少少接受家里的补助。而且,我们有好几个知青,离开农村时,卖了口粮,口袋里有或多或少的“库存”。于是就补贴着用了。有几个底子比较厚的战友,当年,在我的“帮助”下,很快就用完了。现在,经常成为战友们喝酒时的话题。战友们说我帮他们把家底用光,带他们学会了喝酒。连夫人都耳熟能详了。</p><p class="ql-block"> 我,面对李浦合的话,能说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话扯远了。再说李浦合。</p><p class="ql-block"> 他的第二件事,是那次抢险。__我们驻地附近的北京砖瓦总厂。很长很长的一孔窑里边的轨道被长时间塌下的砖丕堵塞了。必然清理方能继续生产。虽然停止了烧火,但,窑里的温度十天半月不可能降到人的体温以下。为抢时间,地方求助于军队。我们上去了。窑比较矮,人不能站立。只能弯着腰进去作业。随着清理的进展,越来越深。里边温度比较高,还要作业。所以,一次只能进一个人。每个人进去时,腰带上拴上长绳,以防不测。而且时间不能久了。</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争先恐后地轮番进窰。我进去过两次。李浦合有一次出来后,人,坐在地上,身体靠在墙上。两条腿大分开。大口喘着气,浑身大汗淋漓。鼻子的血,滴在胸前,与汗水混在一起。战友们立即帮他塞鼻子,擦汗。休息了一会,他还要进去。被班长制止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画面,一直在我脑海里。虽然不是烽火硝烟,但,同样也是赴汤蹈火!</p><p class="ql-block"> 我退伍那年,李浦合也退伍了。再没有他的音讯。这几年,承网络发达的惠,全国很多战友们恢复了联系。但,广西战友一个没有。。</p><p class="ql-block"> 李浦合战友,你好吗?请接受老战友的问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