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因宋朝自此开创,成为中国最著名“桥梁”之一,对于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堪比卢沟桥。<br><br>陈桥古称板桥,据说有陈姓架桥造福乡里,遂称陈桥——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陈桥不是黄河上的桥,那时去黄河还要北上三十多公里。<br>陈桥必然和开封同步而兴。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陈桥距离开封四十五里,差不多也是军队从开封周边大营走出一天的距离,为开封北上第一座驿站。<br>五代时这里设上元驿,884年朱温企图置驿站里的李克用于死地,陈桥兵变是76年后的事。<br>陈桥同时名列保卫汴京的四大名镇之一(其余三镇是南面的朱仙镇、西面的瓦高坡、东面的诏讨营),因北宋主要对北方用兵,战略位置重要,设置了占地广阔的屯兵用地,随之带动的是商业发达。陈桥曾筑围墙,开设四门,内有72井、72庙之说,繁荣程度在北宋时估计超过朱仙镇。<br><br>现在陈桥不属开封而属封丘管辖。曾经天子脚下,现在天高皇帝远,我们就遇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br>前往实在不便,如果没有好友海军大将使用约车软件,肯定无法在一天内往返。<br> 这是我第二次过黄河浮桥,感觉还是很新鲜。<br>车身较低,拍摄河面效果不佳,但坐在前排可以清晰看到桥面状况。 从陈桥汽车站收集的信息看,郑州到这里每天只有一班车,中途经过封丘;开封到此没有运营车辆。<br>陈桥将城镇发展重点置于北部,进一步靠近封丘,也就和开封更加疏离。<br>封丘曾想搞旅游开发,但小镇见不到几个人,好在景点(东岳庙)正常开门,领到的票不是门券,而是“卫生费”收据。这费可收,因为殿堂内的雕像内还算整洁。<br>卫星图上看陈桥距离黄河很近,如果与黄河联成一片,至少可以丰富旅游内容(黄袍摄影加黄河鲤鱼)。<br> 实际兵变的残存只有古槐(号称赵匡胤拴马槐),旁边树立石碑,后院有一口井,看来是当年72井的遗存。<br><br>前殿单独供奉宋太祖,后殿供奉北宋诸帝。配殿有反映这一事件的壁画和微缩雕塑。 赵匡胤时任殿前军(周世宗在侍卫亲军之外另建立的一只禁军)都点检,相当皇家近卫军元帅。当时中央禁军实力超过地方,已经无惧各地节度使的割据企图,而陈桥兵变时,掌控禁军军权的只有老赵一人。<br>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历史上还是留下太多未解谜团,最不可思议的是“三大利好”:那块“点检作天子”的木牌、960年正月初一镇定二州发来的边防警报、还有民间禁用而突然出现的黄袍。<br><br>不知何人制作的木牌导致了禁军两大巨头:张永德与李重进的调职,原本资历不足的赵匡胤瞬间火箭升迁。要是普通人,到这个地位也就该知足了吧。可别忘了,他升到了都点检,已具有夺权能力,而预言的有效期还没结束。<br><br>《万年歌》里写“肖郎出走在金猴”。肖加走之偏旁为赵,960年为猴年。<br><br>镇定二州守将并不是赵匡胤的人,看来入侵情报被有意夸大,导致了真实的报警。<br>不好好过年非要动刀兵,契丹人吃饱了撑的?不过一百五十年后,女真人还真是搞了这么一出,吞下辽国没消化完就来了。<br>朝廷收到报警一日之内草率决定出兵,实在毛糙,这可不能算老赵的操作,但他具备了所有有利条件。<br><br>再往远了想,周世宗39岁年纪轻轻突然一命呜呼,留下小学生年纪的新皇即位,这个利好是不是也有些来得突然?<br> 周世宗的前辈郭威在濮阳就来过一次黄袍加身的闹剧。<br>可能老郭本来没那野心,还想好好把守邺城。但是后汉隐帝为丞相彻底清除政敌,非把老郭列入黑名单,而且不顾他外掌重兵,直接就把老郭在开封的全家咔嚓了。<br>事后想起老郭手里有枪,于是派人去做老郭,招数又绝又笨。<br><br>老郭打出“清君侧”旗号,在开封东北的刘子坡打了一仗就进了都城。顺便让后汉隐帝在战斗中身亡,误伤。<br>老郭说我可不篡权,请太后垂帘听政,表示拥戴刘知远的侄子登基,招呼徐州的一位皇亲来接班(公家只提供单程票)。<br>十二月闻契丹来犯,老郭带着兵马北上,一直到澶州(濮阳)。要过河了,别来回折腾费劲,黄袍就在这里出现。<br>欢呼者中有十年后认真效仿的赵匡胤。过程完美,只需依样画葫芦即可。同时,他还吸取了足够教训。<br><br>猴年老赵搞事情选定陈桥,既能避开京师行动的复杂性,又能迅速返回确保赵家人性命无忧,同时他也事先在开封做好防范、以备不测。<br><br>当时城里再度流传“点检作天子”,老赵离开开封北上后,小道消息也就平息下去。<br><br>据说初三夜间老赵睡得安稳,兵营很热闹,有封锁大营的、有鼓动军人的、有回开封接应的。后来史官们写出赵普与众将的大辩论场面,说老赵和赵普本是忠君楷模,而军头们能够认清形势,大家既然都是为社稷为苍生,不难取得一致意见。<br>其实兵变就是兵变,贴金多余。<br><br>初四清晨黄袍加身,安然回城,初五改号称帝。月底据报“辽国退兵”。<br> 即位诏书称:汉唐开基,因始封而建国,故宜国号大宋(老赵曾镇守宋州)。<br>按五运推移说,后周德运为木,木生火。且宋州对应星宿的“大辰”(大火),故“定国运以火德,王色尚赤”。<br><br>郭威杀回开封时不够友好,下令大掠十日,他低估了丘八们的能量,一昼夜就将全市洗劫殆尽。为防士兵打劫事件重演,这次赵匡胤严审军纪,同时许以重金,遵守号令的人可领相当20年的军饷!<br><br>兵变中殒命的韩通父子背上黑锅,在后人所著小说《飞龙前传》里还是一直和老赵过不去,倒是也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br><br>五代以来,天子不再“受命于天”,臣子无需报以忠贞。赵匡胤“裂黄旗以破帝体”效果不错。“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赵匡胤宽厚仁和的性格,促成了一场少流血政变,虽然不免欺负孤儿寡母,仍为后人称颂。<br><br>“一旦云开复见天”,为了杜绝黄袍加身再度上演,宋代不仅杯酒释兵权、采取重文抑武制度,还剥夺了地方的自卫能力,以致在金人南下时各地无法抵抗。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论述此弊,提出的整改措施违背祖制且为时已晚。<br><br>赵匡胤登基同年御驾亲征讨伐李筠,留赵光义镇守汴京,封大内都点检。汴民惊呼“点检作天子矣,更为一天子地邪?”此后此官职再未授予任何人。<br><br>陈桥对军人日后的影响是消极的。仁宗表示狄青是忠臣,宰相文彦博说太祖不也是周世宗忠臣,“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这家伙胆肥敢直接黒太祖,仁宗也只有“默然”。<br><br>宋徽宗为纪念祖先创业,于此兴建宏大的“显烈观”,定每年正月初四为“开基节”,刚建好一年就被金军捣毁。<br>宋代依旧在陈桥设斑荆馆,专门接待辽国使臣。<br>童贯伐辽时宿营陈桥,他的大旗居然被军士卷走盗卖,成为笑谈。<br><br>这里见证了北宋灭亡前宋军对金军的最后出击。李纲《靖康传信录》载,他奉命率军出封邱门接应姚平仲,“勒兵于斑荆馆”,分兵试图解围,“斩获甚重”,虏复犯中军,“余亲率将士以神臂弓射却之,是夜宿于城外”。<br><br>金代的陈桥又用来当做接待南宋使臣的驿站。陆放翁根据使者的描述,感慨驿站内“舞女不记宣和妆,庐儿尽能女真语”。<br>清末重修东岳庙,维持了陈桥观光这点香火。<br><br>兵变的策划者少不了赵普(元曲中称为赵光普)。他后来继续参与宋太宗的即位运作,由支持太祖一脉(为此一度与赵光义反向成仇)转为支持太宗一脉,明人有诗“太宗不肯轻传弟,欲说陈桥事似难”。大宋有继承权的皇亲在太宗几分神秘地去世后,经历三死一癫一误杀,煽风点火的赵普闭眼三年了,宋太宗才正式立赵恒为太子,江山终于稳固。<br><br>赵普事后写了本《飞龙记》,这是陈桥兵变的最早详尽记录,因为现身江湖较晚,也有观点认为属托言伪作。<br>指令帝位兄弟相传的《金匮之盟》是否伪造?这与“烛影斧声”同样迷雾重重。真实情况只有赵光义和赵普知晓。<br><br>与赵普几乎同名同姓的赵完普是南宋恭帝与蒙古公主所生,幼年就被勒令出家,后来不见记载。可以想见,元朝官员时刻不会放松对他的监视,难得善终。<br>从某种程度上说,赵官家始于赵光普一代,终于赵完普一代。<br><br>好友海军大将今年看了崖山,又看了陈桥,一年望尽天水朝。<br> 返程还是原路跨越黄河。我想,如果当时黄河隔在中间,老赵绝不会选陈桥,渡河耽误事。<br><br>黄河本来一直沿东北向而行,距离开封遥远。因而开封到陈桥曾是全程陆路,通行方便。《水浒》里面宋江北上伐辽,经过陈桥(因故杀了一个连/排长)时也是鞋不沾水。<br><br>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岳飞当时的上司、东京留守做出了前无古人的事:掘开黄河主流阻挡金兵(具体决堤位置还未能确定)。<br>黄河流水从此转南,夺淮入海,也造成了淮河几百年的水患;<br>开封因此沦为临河城市并屡受洪灾;<br>开封与陈桥开始被黄河岔流隔开,两地往返必须渡河。<br><br>决河一开先例,仿效者不绝。<br>金末蒙古军包围汴梁时,金军也派出万人企图决堤灌敌,结果遭到截击几乎全军覆灭。<br>1234年宋军“端平入洛”,这次是蒙古人挖开寸金淀以水代兵袭击宋军,开封、商丘一线均成泽国。<br>直到清代咸丰年间,黄河才又转为北上入海。<br><br>清末开封一带的黄河有悬河之忧。京广铁路如果在此架设桥梁据说地基不稳,我想这高架技术和成本也不是当时能解决的,最后只好改在郑州建黄河铁桥,从而决定了开封发展停滞的命运。<br>上世纪八十年代,柳园口的黄河河底依然比“开封龙亭最低洼处”高出11米,相当四层楼的高度差。<br>1989年,开封以东的黄河公路大桥投入使用。对车辆高宽都有限制,据说限重在50吨以内。<br> 金代黄河一度建有浮桥,桥体由百艘船只搭建,两侧设立守卫。南宋使者对其宏伟赞叹不已,还热切希望桥体坚固,憧憬王师北定中原的时候能利用上。<br>我想遵循暴力美学的黄河注定不会让浮桥长期存在,七百年来黄河两岸来往基本靠摆渡。即使工业时代,水势依然造成轮渡不时歇停。<br>上世纪九十年代,受下游山东黄河浮桥建设风潮的影响,开封也开始考虑架设。当地派人去山东考察(包括我经过的台前浮桥),并邀请山东公司来豫建设。<br> 开封柳园口浮桥于2003年开建,一年完工,耗资4700万元,是河南境内第一座黄河浮桥。开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是明显的,但很快就被宣告“非法设置”、“非法收费”。修建方也神通广大,居然出示军方对该桥“具备战备价值”的认定。<br>经过协调,浮桥得以保留,2008年身份最终得到正式官方核准。<br>2015年10月夜间出了一次事故,卡车压断浮桥落入河中。据调查,当时运砂车(据说单车重量已超百吨)在桥上超越同型车,以致瞬间重量大大超过承载。这多少反映出浮桥管理存在一定问题。<br>浮桥在汛期和凌期都要拆除。如2023年六月因上游调水调沙,柳园口浮桥就紧急拆除,二十天后恢复开通。<br>浮桥不是最终解决方案。柳园口黄河大桥已开始规划,开工尚无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