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生日

杨镜雯

<p class="ql-block">农历生日,冒雪到万寿寺参观。</p> <p class="ql-block">北京万寿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原名聚瑟寺,建于唐朝。</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十六年、光绪二十六年两次重修。光绪初年曾毁于火,之后成为菜圃,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万寿寺作为行宫,连菜圃一起圈入。</p><p class="ql-block">万寿寺现为北京艺术博物馆,馆内有各种古代艺术品,包括历代书法、绘画、碑帖、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官窑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这些艺术品总共有5万余件,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我是路痴,因为快退休了,想自己锻炼着到处走走,没想到很好找,下了 16 号 地铁万寿寺站下车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万寿寺出口</p> <p class="ql-block">万寿寺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得意之作,得意之处是用一分钱买的自拍杆拍的😎</p> <p class="ql-block">冬日的银杏树🌳</p> <p class="ql-block">敕建护国万寿寺 汉藏佛教造像艺术展 北京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内的安心竟殿与祝延万寿殿作为佛教造像艺术展,分别展示了汉传佛教造像艺术及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两个主题。祝延万寿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万历五年(1577)始建,为慧日长辉殿的东配殿,原与西配殿统称罗汉殿。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配殿内的十八罗汉像移进正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御赐东配殿匾额“祝延万寿”。</p> <p class="ql-block">汉传佛教,指历史上流行于我国汉族地区和经汉地传入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又称汉语系佛教或汉地佛教。佛教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像艺术亦随之传来,东汉中晚期我国正式开始了造像活动,由此揭开汉传佛像艺术发展的序幕。佛像艺术作为一种外来艺术形式,经过我国千百年社会的不断熔铸和改造,逐渐脱离印度文化的色彩,向着中国民族化的方向发展:南北朝造像轻盈飘逸,隋唐造像典雅端庄,宋代造像写实自然,明清造像趋于程式化,最终都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虽然佛像艺术整体呈衰退之势,渐流于浅显与媚俗,缺乏内在的精神力量,但大多数造像仍能给人雍容华贵、端庄慈祥的艺术感受,这从一个侧而反映了当时社会与佛教发展的水平和面貌。</p> <p class="ql-block">敕建护国万寿寺 汉藏佛教造像艺术展 北京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内的安心竟殿与祝延万寿殿作为佛教造像艺术展,分别展示了汉传佛教造像艺术及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两个主题。</p> <p class="ql-block">万寿寺的安心竟殿是万寿寺慧日长辉大殿的一个配殿,它为什么叫安心竟</p><p class="ql-block">安心的由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万寿寺的安心竟殿取名于禅宗的一个公案,讲述了禅宗二祖慧可去找禅宗初祖达摩寻求安心时的故事。慧可向达摩表达了自己心不安的困扰,达摩回答说要安心就要放下计较和烦心,因为心本来就没有,不要追求虚妄的安心。这个故事传达了放下计较和追求内心平静的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安心竟殿</p><p class="ql-block">明万历五年(1577) 始建,为慧日长辉股的西配殿,原与东配殿统称罗汉殿。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配殿内的十八罗汉像移进正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御赐西配殿匾额“安心竟”,“安心竟”一词出自慧可与达摩祖师间的一段对话,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日:“我与汝安心竟。”</p><p class="ql-block">现两殿上悬匾额均为2015年复制。</p> <p class="ql-block">大佛底座</p> <p class="ql-block">祝延万寿殿明万历五年(1577)始建,为慧日长辉殿的东配殿,原与西配殿统称罗汉殿。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配殿内的十八罗汉像移进正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御赐东配殿匾额“祝延万寿”。</p> <p class="ql-block">祝自己生日快乐,永远健康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