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感动 · 走出一中后那几年

芳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6届初三3班 利芳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8年夏天我们毕业了! 十几个66届,67届华侨同学依依不舍离开我们可爱的一中,离别朝夕相处亲如一家的同学朋友,开启人生新的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毕业实行的 “四个面向” 把我们分散到石家庄市的各个行业,4个人去了服务公司,三人成为国棉三厂的纺织女工,有几个分到我羡慕的也是我最想去的中等专业学校和技术学校就读,因为回国升学毕竟是我们最原始的初衷。还有的当了钢铁工人,而我和张太昕、游祥辉,刘学前被分到了机械局属下的机床修理厂,车钳刨镗分别是我们作业的4个工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连钳工分装班是我工作学习的地方,我很得意因为钳工在机械行业的各工种中被称为万能工种。我喜欢钳工作业的灵活性,既能单独操作也可集体作业。划线 打眼 套扣,锉 锯 绞 扩, 錾 刮 研磨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跟着师傅们围拢在铺着足有十几毫米厚度长方胶皮垫宽大的工作台前,守着分装在四周的台式老虎钳进行细致的手工操作,师傅传帮带,徒弟干中学 ,和谐的工作氛围轻松愉悦。那时候工厂主要生产C622, C616, 我们多人协作进行一次又一次复杂程度很高的装配,进刀箱,溜板箱,刀架,尾座 在我们的手中从小小的单个零件组装成一个个重要的部件。到了月底等大装完毕,看着一台台整装的机器一排排伫立在宽敞明亮的车间时 ,一种工人阶级伟大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十几台机器同时调试的轰鸣,金属碰撞敲击的音响,奏出心中最美的劳动之声, 壮观而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光阴似箭,季节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变换,时光浅夏,秋风萧瑟,鸿飞霜降。严寒的冬季十分悲惨,我不会生火,宿舍的炉子怎么也着不起来,整个屋子仿佛是个冰冷的水箱,人冻得瑟瑟发抖,寒冷的冬夜显得苍茫和寂寞。简陋的床铺,四季衣裳当枕头,厚实的大棉被连同国外带回的英国双层大毛毯,还有七七八八能往身上搭的衣服全都盖上,迷迷糊糊睡着了……半夜醒来手脚冰凉,压的半死还冷的要命! 心里那个悔喲,还真不如不睡觉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早早上班去车间,师傅们听说我冬夜的可怜兮兮心疼极了,赶忙派人陪我回宿舍。吴师傅善良贤惠,干活麻利,没一会儿功夫屋子升温了! 在炉火的映照下,周围的世界仿佛变得更加美丽和诱人,融融的暖意让我感到无比的温馨。 感恩师傅们传授工作经验和技术,教给生活的能力和技巧。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流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