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溯桥游(中山码头——浦口——中山北站——南京长江大桥)(2023年12月16日)

XTD萧萧

<p class="ql-block">最近天气很冷,拘束在室内已两三天了,错过宝贵的出游时间。昨夜下雪🌨️了,气温0—-5°,对于广东人来说太冷了,好在今天出太阳了,赶紧出门去玩,打滴滴10点左右来到中山码头,准备坐渡轮去浦口火车站旧址,可惜天气原因,渡轮停运,只好坐公交车去,错过坐渡轮⛴️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中山码头,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北端,是一座轮渡码头,曾被称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因为位置所属下关南,又叫“下关码头”。</p><p class="ql-block"> 中山码头始建于1925年;1928年8月8日,码头竣工,被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1929年5月28日,更名为“中山码头”;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轮渡的过江需求减少,中山码头的客流量迅速下降。</p> <p class="ql-block">渡江胜利纪念馆就在中山码头对面。</p><p class="ql-block"> 渡江战役胜利之后,南京解放,它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新中国的诞生,同时赋予了南京英雄之城、胜利之都的历史文化内涵。1984年4月,渡江胜利纪念馆在挹江门始建,2009年4月,为纪念渡江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在长江之滨、秦淮河口新建了渡江胜利纪念馆。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余平方米。2021年7月2日,完成升级改造的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开放。胜利纪念馆已经成为南京市的一个红色地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为雪天,渡轮停运,改坐公交车🚌来到了浦口码头。</p> <p class="ql-block">浦口火车站旧址与浦口码头只有一路之隔。</p> <p class="ql-block">浦口火车站位于浦口区津浦路</p> <p class="ql-block">浦口火车站旧址建成了浦口火车站广场,成为寻访古迹,凭吊伟人的场所。保留了部分原样的建筑,朴素而又庄严。这里既是朱自清散文《背影》故事发生地,也是1928年孙中山的迎灵仪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现存的浦口火车站旧址只有通道和入站口。没有了完整的车站,更看不到当年朱自清的父亲为他买橘子的月台。本想在现场体味一下朱自清父亲艰难爬过铁道,爬上月台去买橘子的背影:“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以及朱自清看着父亲的背影感动流泪的情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丧母又丢了差事,父亲苦不堪言,本是无暇送别儿子,只因爱子心切,又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儿子理解父亲的艰难,又感动于父亲爱的举动,父亲的背影成了他一辈子最不能忘记的。可见父爱子,子爱父,父子情深。这是最朴实又最真挚的亲情,最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心底里的温情。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成了家中的小皇帝,不会体谅父母,孝顺父母,甚至有些弑父弑母的恶劣行为。长幼尊卑,百善孝为先,这些应该是我们代代传承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以这些旧的图片还原过往,满足心中的怀恋。</p> <p class="ql-block">寻访完浦口火车站旧迹后,来到长江文化公园。</p> <p class="ql-block">浦口码头造型像船蓬,又似风帆。</p> <p class="ql-block">码头工人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远眺长江,江水波光粼粼,远处高楼林立,江面船只往来穿梭,一片繁忙景象,横跨南北的长江大桥气势如虹,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因为在长江文化公园只能远眺长江大桥,想近距离欣赏长江大桥的雄伟,于是从浦口码头打滴滴回到鼓楼段江边,改用共享单车骑回中山码头,再从中山北站开始沿江溯桥骑行游。</p><p class="ql-block"> 从中山码头到长江大桥,沿江是美丽的滨江风光带。有民国首都电厂旧址、江豚观赏地、大马路、民国海军医院旧址、铁路轮渡栈桥旧址、下关火车主题公园,玻璃栈道(映虹桥)等。</p> <p class="ql-block">民国首都电厂旧址。</p> <p class="ql-block">从中山码头沿江边往北骑车约100m就是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始建于1909年,有过“全国模范电厂”、“首都的眼睛”的兴盛年代。这里曾经是民国时期首都电厂的煤炭装卸、煤灰外运和取水专用码头,电厂搬迁后停用,但其当年的运煤码头、塔吊、传送带都悉数保留,巨大的卸船机安置在江边气势非凡,在这里可以感受原汁原味的工业遗存。</p> <p class="ql-block">当年电厂的办公楼,现在成了文物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办公楼内雪景特别美。</p> <p class="ql-block">  再往北骑行200m左右就到达江豚观赏地。这里利用两座废弃的码头水泥墩建成了江豚最佳观赏地,可惜没有看到江豚出没。防洪墙内还设有江豚书屋、南京长江江豚监测站。</p> <p class="ql-block">没看到江豚,可以看到开阔的江景。</p> <p class="ql-block">向北游览约1km左右,就可以看到民国海军医院旧址。民国海军医院始建于1930年,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既有传统的木屋架,中式雕花,又有西洋的罗马柱,西方医院布局基本保持原貌,民国风味浓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往北骑260m左右,到达铁路轮渡栈桥旧址,它建成于1933年,用于摆渡火车,是中国第一条铁路火车轮渡线,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停运。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旧址公园,让人们了解旧时列车如何过江的历史,不远处的南京长江大桥矗立,新旧对比,不禁感叹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潜心钻研科技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关南一带看到的长江</p> <p class="ql-block">从中山码头到南京长江大桥每走百米就有一个“第一”,这里也是近代百年繁盛的开埠之地。自1899年金陵关宣布对外开放,各国商人纷纷在这里开设洋行、建造码头、从事航运、开展贸易。前后建设了中外码头17个,渐渐形成了“商埠街”“大马路”等繁华街道。1930年,大马路已成为南京城北地区最繁华的街市,时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之称。据史料记载“下关以鲜鱼巷、龙江路、惠民桥、大马路、二马路等处最为热闹”“凡至三牌楼以南者,皆就下关购买物品”“夜市常延至</p><p class="ql-block">11时半”。</p><p class="ql-block"> 南京历史上第一座火车客运站——下关火车站,始建于1905年,是1908年开通运营的沪宁铁路的起终点;中国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宁省铁路,开建于1907年;和记洋行办公楼,亚洲“第一冷库”——和记洋行,始建于1913年,是当时南京乃至全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南京第一个“CBD”——下关大马路,堪称民国最繁华中央商务区;位于鼓楼滨江的铁路轮渡栈桥旧址亚洲第一条铁路轮渡—— 1933年建成的铁路轮渡栈桥,是中国最早的火车轮渡,与浦口的铁路栈桥组成了亚洲第一条铁路轮渡;中国人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于1968年全面建成,也被称为“争气桥 ”“自信桥”……</p><p class="ql-block"> 这些“第一”一次次印证,只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才能挺起民族脊梁。铁路和大桥文化被看作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国家记忆和民族自立的精神堡垒。南京文史学者薛冰表示,下关是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发展起来的,是南京最早的现代化城区。铁路就是例证,“当时,津浦铁路、沪宁铁路,以及城内的小火车等三条铁路线在下关会合,成为铁路文化集萃之地。”</p> <p class="ql-block">南京历史上第一座火车客运站——下关火车站,始建于1905年,是1908年开通运营的沪宁铁路的起终点;中国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宁省铁路,开建于1907年。</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火车客运站如今建成火车主题公园</p> <p class="ql-block">下关火车主题公园,有露天影场,“绿皮火车厢”有主题餐厅。</p> <p class="ql-block">和记洋行办公楼,亚洲“第一冷库”——和记洋行,始建于1913年,是当时南京乃至全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p> <p class="ql-block">南京第一个“CBD”——下关大马路,堪称民国最繁华中央商务区。</p> <p class="ql-block">大马路在长江岸线南京鼓楼段万米岸线中,3000米长的下关滨江岸线被誉为极具历史人文底蕴的 “黄金岸线”,起于中山码头,止于南京长江大桥。漫步于此,每走百米就有一个“第一”。</p> <p class="ql-block">下关北一带看到的长江</p> <p class="ql-block">一段段的骑行,一步步离长江大桥越来越近。</p> <p class="ql-block">经过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辛苦骑行,终于来到了长江大桥下的映虹桥玻璃栈道。怀着激动的心情站在映虹桥上,可以看到下方的江面,还可以一睹南京长江大桥壮阔的全貌,很是震撼。南京长江大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腾空而起。</p> <p class="ql-block">南京此处“最长江”</p><p class="ql-block">闻着花香,在映虹桥看江、桥、日,水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于1968年全面建成,也被称为“争气桥 ”“自信桥”。</p> <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大桥建造时间从1960年至1968年,历时8年。</p><p class="ql-block">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它不仅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连通</p><p class="ql-block">104国道、312国道等跨江公路,是沟通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9墩10跨,长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净空宽度120米,桥下通航净空高度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过5000吨级海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中国的辉煌,也是著名景点,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23年9月,南京长江大桥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长江与金川河的交汇口。</p> <p class="ql-block">返回途中穿过长江桥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