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之一“醒狮”

乐也(拒聊)

今年夏天,女儿陪我去广州旅行,特意去了佛山市,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醒狮表演,借此机会也了解了醒狮传统文化。醒狮是广府文化的特色之一。醒狮是广州、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对舞狮的一种昵称,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随着时间的迁移,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深圳等珠三角地区,有华人之处,必有醒狮。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醒狮以狮头为先,传统醒狮狮头的油彩以三国英雄人物刘关张赵马黄六位人物的粤剧脸谱为基础,按照粤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设计,不同颜色的脸谱配以不同的装饰物。自古以来,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吉祥瑞物,因此原名瑞狮也是由寓意而来,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醒狮,原名为瑞狮,意为吉祥如意,是民间独有的庆祝方式。直到鸦片战争的战火蔓延到这片南方之地,因为“瑞”字在粤语方言谐音“睡”,具有民族忧患意识的人们便将其改为“醒狮”,从此有华人之处,必有醒狮,这成为了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br> 醒狮突出一个“醒”字,在动作上讲求威武灵活,凡学舞醒狮者,必先学南拳,使其动作刚劲有力,步伐稳固,落地生根。而醒狮最重要的道具即为狮头,与追求形似的北狮不同,醒狮更注重神似──无论是高昂的独角还是脸谱般的油彩,都在告诉人们,醒狮头为先。醒狮更是以腾跃的身姿、激昂的气势,舞出了岭南人争优创先、不畏艰难的进取性格。南海醒狮除了动作上的迅猛,还强调音乐的配合,目前仍然保留着抑扬顿挫的基本鼓法,声音和动作搭配,更加能表现出“狮子”内心的感情,掌控表演的节奏和气氛。 一场场的醒狮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一栏栏窗口的醒狮玩偶,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看到了城市文化IP资产绝对不是简单的卡通形象设计和公关活动输出,它需要具有资本吸引力、资源聚合力以及价值表现力。作为南海的城市IP,醒狮文化给予如何形成统一对外的文化符号,醒狮精神如何与地方文化做到形神统一,如何提升城市文化IP的价值做出答案。有机会朋友们可以来一次旅行,去看看这精彩绝伦的表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