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中学“广东省‘双新’示范校”青蓝工程学期公开课——刘慧老师之历史一轮复习

雨天決行

<h3>  为探索新课程、新教材的实践路径,福田中学开展了新一轮青蓝工程示范课。2023年12月7日上午第四节,高三年级刘慧老师在录播教室开展了一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为主题的一轮复习课。福田中学历史备课组长王晓博老师,历史科组邓茹老师、林汝佳老师、刘雪晶老师等多名教师莅临指导。</h3> <h3>  鉴于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新课,刘慧老师通过一个思考题来开启课堂:让同学们根据课标要求和本单元两节课的目录,自行建立起单元内部的联系,帮助同学们对本单元形成整体的认识,这是大单元教学的第一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刘慧老师重新整合本单元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区分两节课的教学侧重点,同时深化课标要求,让学生清楚抓住学什么、怎么学。</h3> <h3>  紧接着,刘慧老师别出心裁,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让同学们共同来完成第一部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知识的整理。在之前新课的学习中,这部分知识重复讲过多次,所以刘慧老师将其整理成表格的形式,简略快速地带着学生过一遍主干知识,同时兼顾重难点,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还配合做题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带着学生把一个知识彻底搞透。</h3> <h3>  这堂公开课亮点频出,例如在第一部分,刘慧老师要求同学们将刚刚整理的文字表格用数学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方面让文字知识有了更直观的呈现,另一方面也是跨学科教学的一次尝试,具有相当的创新性。又譬如在第二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刘慧老师对一道高考语文作文题进行了改编,以“人”字为抓手,使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在“双新”背景下,这节公开课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刘慧老师对历史学科五大素养的落实。在挖掘“人”字的文化内涵时,刘慧老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结合史实,从历史的角度对“人”字进行解释,增强了学生对“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三大素养的掌握。</h3> <h3>  课后,刘慧老师对本堂公开课进行了反思:首先,这是一节复习课,主要的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其次,对基础知识快速过关,侧重重难点知识和高考真题训练,课程主次把握准确;再次,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在各环节时间的分配上,第一部分用时较长,挤压了第二部分的时间,导致最后拖堂了一两分钟。再次,对学情分析不够,有些点本以为可以快速推进,但却花费了较多时间。第三,某些教学环节需要改进,加强落实学科素养。<br><br>【名师点评】王晓博老师:作为一节高三复习课, 所选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是高考的必考点和难点。刘老师该节课的优点有三:一是设计巧妙,有归纳,有真题,有创新。二是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内容讲述过程中穿插真题,学生答题过程中利于发现问题和调动积极性。三是学科融合。将语文学科“人”字与历史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有新意。不足之处在于对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和宋明理学两个频繁考点深挖略显不够,但在有限时间内确实不易做到,相信加以时日,定能更上层楼,做的更好。<br><br>邓茹老师:12月7日,在录播教室,刘慧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名副其实的“双新”示范课。虽为教坛新秀,刘老师却对新课标的落实、教材的整合及课程的设计有着独特的思考和准确的把握,显着十分老道和驾轻就熟。首先,刘老师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章节,符合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构,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的导向。其次,刘老师对课程内容的落实、讲练结合以及考点的点拨等也基本践行了新课标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再次,刘老师的设问巧妙,逻辑缜密,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思考,有利于涵养学生整体性的历史思维。 <br>  总之,刘慧老师的公开课为高三历史复习课践行新课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课堂节奏如果能更松弛一些,师生互动再多一点,课堂的效果会更完美。<br></h3>

刘慧

老师

学生

公开课

刘老师

历史

复习

学科

单元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