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12月初(农历十月,孟冬)随摄影班赴云南摄影采风,途径大理,腾冲,和顺,瑞丽,芒市,云龙,无量山,昆明等地,一路走来一路拍摄,回来后制作了这个美篇,请大家欣赏。</p> <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进得大理古城,遇到四位苗族装扮的女孩在照相,也赶紧蹭拍了一张。银首饰是苗族妇女喜爱的传统装饰品,至今仍十分讲究佩戴。大致分为头饰、项圈、手饰、挂饰等。</p> <p class="ql-block">一家店铺门口两个年轻人给一个白族打扮的女孩做发饰。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为贵,再配以色彩对比明快而映衬协调、挑绣精美的披挂,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装艺术上的高度智慧。</p> <p class="ql-block">从大理到腾冲要经过龙江大桥。龙江大桥是亚洲最大的高速公路悬索桥,也是云南省首座特大跨径钢箱加劲梁悬索桥,亦是保(山)腾(冲)高速公路“历史文化之旅、自然景观之旅、国际通道之旅”的标志性建筑,并入选央视记录片《超级工程》。大桥顺利竣工通车,为保山市交通运输建设史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龙陵、腾冲两岸的经济、文化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下看大桥。</p> <p class="ql-block">腾冲来凤寺古名龙凤神祠,始建于南诏时期,祀南诏王蒙世隆。明代增建殿宇,易名来凤寺,成为佛教寺院。清代,寺院规模扩大。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光绪五年重修,为腾冲著名寺院。</p> <p class="ql-block">霑化门上有一妙应难思匾。妙应为佛教用语,指佛、菩萨不可思议之应现。应现,又作应化,即诸佛、菩萨因应各种机宜而化现种种身相威仪;其随缘之化现,不可思议,可于一佛土中,身不动摇而遍满十方,作种种应化,故称为妙应。</p> <p class="ql-block">寺院里的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来凤寺奉春秋时献玉璞于楚厉王、武王而遭胼足的楚国人卞和为宗师,尊为白玉真人 对其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寺内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妙应难思阁的窗户往外看。</p> <p class="ql-block">腾冲银杏村是一个因天然连片的银杏林和古老的银杏树而闻名的古村落。银杏村拥有1万余亩的银杏林和3万余株银杏树,其中百年以上的有1200余株,最古老的银杏王树龄在1300年以上。相传三国时刘备还在此树拴过马。</p> <p class="ql-block">每年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是银杏村最佳观赏期,来到这里处处都是美景。</p> <p class="ql-block">一位歌手在银杏树下自弹自唱。</p> <p class="ql-block">一个老奶奶制作花环售卖给游客戴在头上拍照。</p> <p class="ql-block">银杏果炖鸡,你闻闻香不香?</p> <p class="ql-block">人间满目皆清欢,唯有银杏不负秋。一地的银杏叶宛如给大地铺上一层黄金地毯。</p> <p class="ql-block">静谧的农家庭院,如诗如画,等候着客人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穿上汉服来到这里打卡拍照的人很多。尤其是女孩,又为银杏村添上一道别致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在银杏村遇到一位老奶奶,九十八岁了,衣着整洁,精神矍铄,能拄杖行走。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这位老人竟然还是缠过足的小脚。想不到封建帝制都推翻一百多年了,居然还有缠足老人存活于世。当真是个活化石了。</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市西南3公里,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和顺古镇依山傍水、环山而建,绵延数里,聚落着寺院、道观、祠堂和众多小巷,还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建筑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约,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东南亚风情。</p><p class="ql-block">2006年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和顺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当年时任总理朱镕基来和顺视察,题写“和顺和谐”四字。</p> <p class="ql-block">胡适题写的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胡适题字上方蓝底匾额则是文物学家、教育家李石曾题写的“文化之津”。</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里的藏珍楼,保存有不少珍本善本书籍。</p> <p class="ql-block">寸氏宗祠又称寸家祠堂,是和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是腾冲寸氏宗族的象征。寸氏宗祠的南亚风格大门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扩建于清代嘉庆十年(1806年)。</p> <p class="ql-block">1935年,清同治秀才、寸氏宗族族长寸性怡主持重修和顺寸氏宗祠新大门,门前的两个石狮是缅甸华侨寸姓族人于21世纪捐赠的。</p> <p class="ql-block">宗祠内寸氏族人做玉器生意的商铺。</p> <p class="ql-block">这一堆不起眼的石头,要价二三千元一块,或者一千元一公斤,里面可能就有翡翠原石。愿意买的付钱后当场剖开,如果是翡翠原石不啻于中了头彩。这就是赌石。</p> <p class="ql-block">和顺玉石雕大师馆外观。馆内陈列了很多玉雕大师精心制作的玉雕工艺品,其中不乏有许多精品之作,可以在这里购买收藏。</p> <p class="ql-block">有一条环绕和顺古镇的小河,名叫陷河,是一条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人若涉入,极易陷入其中,当地人形象的称为陷河。陷河两岸风景优美。</p> <p class="ql-block">在小河上有两座拱桥横卧河上,形似双虹,故称双虹桥。</p> <p class="ql-block">双虹桥造型优美,桥下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美不胜收,是游客必到的拍照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河边一红衣女子在用手机做直播。</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有许多牌坊,是过去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和顺牌坊分为百岁坊、文化坊、节孝坊三类。这座立于双虹桥头的“冰清玉洁”牌坊为节孝坊。</p> <p class="ql-block">晨曦中的冰清玉洁牌坊。</p> <p class="ql-block">和顺小巷是腾越文化、和顺文化的缩影,走进小巷,就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时空隧道。600年的古镇历史,千年的南古丝绸之路文化都浓缩在这一条条小巷中。</p> <p class="ql-block">和顺依河而建的洗衣亭。过去和顺男人多外出谋生,他们虽身在四方,但却时刻挂念家中的亲人,为了让女人们在洗衣劳作时不受风吹雨淋,男人们就在河边建下一座座洗衣亭,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妻子最平易却最贴心的馈赠,是和顺最特色、最温柔的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卖马帮烤茶的汉子。马帮烤茶,又被称为雷响茶或赶马茶,是丝绸古道马帮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樊绰的《蛮书》。具体制作方法是:当马帮经过长途跋涉需要休整时,马锅头会在火堆旁放置一个装有茶叶和米的茶罐,并将其放在炭火上加热。当米烤熟且发出香味时,再放入一定数量的茶叶,接着迅速注入刚烧开的水。此时,罐内会产生一种类似爆炸的声音,并释放出茶叶的香气。这个传统的泡茶方式寓意生活的美好与繁荣,象征驮运的顺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内有一个民居博物馆,叫弯楼子民居博物馆。弯楼子是创办永茂和商号的李必成(字永茂)及其家族所建,因楼房依巷道的曲线而建,因此称为弯楼子。其厅堂挂有李必成夫妇画像,上方悬挂“齐眉笃祜”匾额,颂扬李氏夫妇相敬如宾,举案齐眉。</p> <p class="ql-block">弯楼子外面的弯曲巷道。</p> <p class="ql-block">在腾冲县城附近有一片天然的地热汽泉、温泉奇观。其温泉群约有 80 多处,温泉的水温高达90 ℃以上。这些汽泉、温泉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病症。最有特色的是热海大滚锅,水温高达97度。</p> <p class="ql-block">大滚锅升腾起来的雾气高达十数米。</p> <p class="ql-block">瑞丽口岸,对面就是缅甸。</p> <p class="ql-block">口岸两侧高达十多米的边境墙。</p> <p class="ql-block">海南三亚有个著名景点叫天涯海角,这里搞了个天涯地角。</p> <p class="ql-block">瑞丽中缅边境的一寨两国,透过大门可以看到里面有个球状物,上面有缅甸两字,这个球状物的另一面写的是中国两字。中国境内的叫银井寨,缅甸境内的叫芒秀寨,过去是同一个寨子,现在有铁栅栏隔开。景区内还有一寨两国水井,一秋(千)荡两国,一桥跨两国等景观,实际上这些景观都是在中国境内,同缅甸没有半毛钱关系,都是吸引游客的噱头。</p> <p class="ql-block">铁栅栏的那一边就是缅甸。</p> <p class="ql-block">一塔佑两国。</p> <p class="ql-block">一塔佑两国的螺丝佛塔,仿缅甸朝圣地“金岩石”的佛塔而建。传说佛祖将自己的头发放于飞来石之上,接下来的几百年,人们为了保护佛祖之发和飞来石,自发为其贴上金箔,上方又建起金塔 。</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一桥跨两国的玉石桥,桥面上铺着许多玉石块,据说有7777块缅甸硬玉(翡翠),7是缅甸人的吉祥数字。</p> <p class="ql-block">桥面上铺的玉石块有不少被人抠走了。</p> <p class="ql-block">一寨两国水井。</p> <p class="ql-block">建在景区里面小河上的高脚屋,多为售卖玉石等物品的商铺。</p> <p class="ql-block">女孩都喜欢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照相。</p> <p class="ql-block">独树成林。有郭沫若题写的瑞丽二字。这是一棵大榕树,大榕树长出许多气根,气根入土又成为新的榕树,如此不断生长,形成了一片树林,称为独树成林。</p> <p class="ql-block">在独树成林景区里面有一株横长的树,被称为天下奇观,是一株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勐焕大金塔座落在德宏州州府-芒市孔雀湖畔的雷牙让山顶。青山绿水间的“勐焕大金塔”金光灿灿,光彩夺目,雄伟壮观,更显神圣。是芒市标志性的建筑,也是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人民的圣地。</p><p class="ql-block">勐焕大金塔是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p> <p class="ql-block">金塔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佛家"三不"之道为"不听、不说、不看",而三座立佛的造型恰恰的表现了佛教超然处世的智慧。而孔子在《论语》中曾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充分的体现了儒释共通的处事之道。</p> <p class="ql-block">一面大镜子倒映着勐焕大金塔。</p> <p class="ql-block">树包塔位于芒市步行街中段。此塔已有200多年历史,位于姐列寨,称为铁城塔,始建于18世纪中叶。此塔系砖石结构,塔座呈八角状,塔身为串珠形圆锥体,高约十余米。之后姐列寨又毁于战乱,居民外逃不归,佛塔无人管理。约百余年前,塔缝中长了一株榕树,几度风雨,盘根错结的树根逐渐将塔缠绕包裹,形成了今日树包塔奇观。</p> <p class="ql-block">树包塔</p> <p class="ql-block">诺邓村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城以北的深山里,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白族村寨。</p> <p class="ql-block">诺邓古村炊烟袅袅。</p> <p class="ql-block">诺邓古千余年来,村名从未更改,古村的民居依山而建,多为明、清朝时期的修建。</p> <p class="ql-block">依山而建的民居,出门就是台阶。</p> <p class="ql-block">古村的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诺邓的三四百户人家主要分布在村中的山洼和西北阳坡上,因为无法使用车辆,诺邓家家户户都养马,依靠骡马运输各种物资,从这些马匹身上,依稀可见从前马帮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这间土屋称为万寿宫。万寿宫遗址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筑,明初人们将原元代江西会馆改为寺庙,称“祝寿寺”。嘉靖年间提举李琼重修该寺,明未改名为“万寿宫”,现存李琼所写诗碑。</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大门。</p> <p class="ql-block">诺邓古村是一个因盐业而发展起来的聚落,长期以煮盐为生,曾一度是滇西地区的经济重镇。图为一个村民在煮盐。</p> <p class="ql-block">诺邓村里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诺邓村的小巷中。</p> <p class="ql-block">诺邓村有一颗三百多年的高山榕,诺邓人取名叫“万年青”,习惯上称为大青树。</p> <p class="ql-block">云龙“太极图”(别称:云龙太极),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城北面1公里处,因沘江水在这里绕出一个“S”型的大湾子,形成了类似道家“太极图”的天然地貌奇观。在这天然太极图东面有诺邓河流入,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p> <p class="ql-block">俯瞰太极图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巍山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以拱城楼为中心,街道成井字状分布开来。保持井字建设格局,是巍山古城自明清以来在建筑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p> <p class="ql-block">巍山古城的地标建筑拱辰门。</p> <p class="ql-block">巍山古城的梁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巍山蒙阳公园风景秀丽,有一个年轻人在写生。</p> <p class="ql-block">云南南涧县彝族跳菜,又名“抬菜舞”,彝语称为“吾切巴”,是一种礼节性风俗舞蹈。它起源于古老的祭祀,长期以来一直在南涧彝族地区传沿不绝。彝族民间办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增加喜庆气氛,往往要跳起这种舞蹈。</p> <p class="ql-block">雾中无量山。</p> <p class="ql-block">无量山的冬樱。</p> <p class="ql-block">滇池的红嘴鸥。</p> <p class="ql-block">给红嘴鸥喂食并拍照,成了冬季到滇池看红嘴鸥的规定动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