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2023年12月13日上午第三节课,外面天寒地冻,实验小学的教研之花却大放异彩。 在周校长的带领下,四年级语文组的所有老师参加了普听课活动,听了4.4班张引娣老师的《王戎不取道旁李》。</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由孩子们熟知的骆宾王、曹冲、司马光等智慧少年导入新课,她首先解释了题目中的重点词“取”,又简介了王戎的资料,采用字源识字法学习了“戎”。</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的这节课很好地诠释了语文整体改革下的“六读法”。在“读通”这一环节,她引导孩子们读正确,读通顺,有停顿,有节奏地读,还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画停顿符号,即画出文中的人名,地名,物名。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p> <p class="ql-block"> 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读的兴味盎然,字正腔圆</p> <p class="ql-block"> 在“读清”这一环节,她重点抓住文言文一词多义的“之”,古今不同意的“尝”“走”,结合注释,让学生理解了故事的大意。</p> <p class="ql-block"> 在“读说”这一环节,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一说当时孩子们摘李子时的不同姿态,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p> <p class="ql-block"> 在“读厚”这一环节,她抓住关键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让学生思考王戎为什么不动?他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突破了难点。而且进一步让学生汇报对王戎的认识和自己受到的启示,引起思想上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在“读熟”这一环节,张老师通过“填空背诵读”“配乐背诵”的形式,让学生达到了熟读成诵,而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小古文的方法,还受到了多方面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 课后,四年级所有语文老师在周校长的组织下,又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首先,张老师做了自评,其他的老师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对这节课的优缺点进行了点评,大家真是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语文课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不论是做课人,还是听课者,我们永远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讨中成长的。我相信,在焦校长和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实验小学的教研之花定会姹紫嫣红,永开不败。实验小学的明天会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