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近翻看了作者林希美的《三毛传》,想起三毛,那个时代的传奇。年少时疯狂的看三毛写的书,还把一些喜欢的话抄下来,也总觉得自己有一天会像三毛那样去疯狂的流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喜欢看三毛写的书,喜欢她的才情,不是那种居家小女子的唯唯诺诺,也不是霸气凌人的气场强大,她有她的话,有她的故事,有她字里行间的内心独白,有她看透人间繁华,落入尘埃却不归入俗套的勇气,有她爱而不得内心的苦楚和得到又失去后内心的挣扎……尽管她已经驾鹤多年,但她的书无数次的又印再印都挡不住读者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工作在一个学校里的图书馆,三毛的书是屈指可数,但我无数次的翻,无数次的感动。年少时的喜欢经年后依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有来生,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观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历经沧桑,参透生命,三毛活着的时候是通透的,尽管从小经历着自闭症的折磨,但终究爱给予了她努力走出自闭的勇气,爱人的爱,父母的爱,师长的爱,她在病症的痛苦和自我的救赎之间挣扎,她是孤僻的,在外人眼里她是特别的,她在坟场的墓碑前徘徊,她把自己的心思说于长眠的人听,她说这些人能听懂但不会以世俗的观念要求她去做任何她不想做的事;她说将来的理想是做一个拾荒者,因为那是艺术,是别人眼里看不见的东西;她倾心于写作、画画,她向往一切以自由为基础的理想,她的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自由。父母给了她思想的自由,荷西给了她行动的自由,而她自己给了自己决定自由的权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喜欢清晨的风,有人喜欢午后的雨;有人喜欢嘴边的甜言蜜语,有人喜欢捧在手心里温热的粥,无法评说究竟哪一个好,就好像有句话说的:“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生在重庆,长于台湾,父母能给予安逸的生活,衣食无忧,但这阻止不了三毛去流浪,去寻找自由,“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撒哈拉沙漠里的家徒四壁及徒步十几里外的水资源,加那利群岛时的战乱……这些在三毛的眼里都是小事,她喜欢沙漠里的落日,喜欢加那利群岛的海风,喜欢一切以荷西为半径的圆的生活,爱就是这样,你不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少时读三毛的书,只觉得她是美妙的,自由狂妄的,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洒脱;而如今已入中年,人生亦然过半,再拿起三毛的书或是关于她的文字,才发现,那些自由的狂妄是一场又一场的生命较量换来的,她终其一生都在和自闭、抑郁做斗争,她是坚强的也是软弱的,即便最后她都给了自己一个理由:“我的归去,只是一场悲喜,来去匆匆。”从晨风中来最终归于尘土,三毛——那个时代的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