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逛“红博”之38《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胡杨

<p class="ql-block"> 南京总统府建筑群,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199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总统府旧址上筹建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1912 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便在这儿举行,在大堂的东西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六幅油画(《天国风云》、《敕治两江》、《共和肇始》、《国府西迁》、《国共和谈》、《煦园曙光》),生动的讲诉了发生在百年中国近代史在总统府发生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在大堂正中有孙中山先生的亲笔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字。“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孙中山经常书写这四个字赠送给友人和部属,以示“国家的权力为天下人所公有”的理想。</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文物史料展”,展览以百件图片、实物和文字相结合,展现了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辛亥革命仁人志士百年前的奋斗历程,呈现了他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域多利致公党等致孙中山函。</p> <p class="ql-block">内务部咨转孙中山颁布各官厅职员及普通称谓勿沿前清恶习的临时大总统令。</p> <p class="ql-block">1912年3月4日,外交部关于浙江改正关涉印土各种限制致杭州都督咨文。</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为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他认为,“建设为革命之唯一目的”。他坚信,革命成功以后,经过全民族努力,中国一定能够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国家。他满怀豪情地说:“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拟实业计划书。</p> <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与指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和地方武装共60万人,于11月6日发动淮海战役。</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对总前委关于渡江任务的整体部署的复示。</p> <p class="ql-block">在淮海战役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深刻揭示军事斗争中颇具长期指导意义的普遍规律,解决了关于战争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p> <p class="ql-block">苏北沿江群众积极为解放军赶修渡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华东、中原、华北三大战略区党政军民共同谱写的光辉篇章,生动体现了战争之雄厚伟力在民众之中,生动诠释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援是革命战争胜利的源泉和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走出长廊,穿过红色的麒麟门,为总统府的政务局大楼,现为“总统府文物史料陈列馆”,馆名由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李宗仁的副官,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题写,在馆内陈设的内容是自1912年至1949年期间的中国政坛的风云人物与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被消灭殆尽。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假意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接受国共双方代表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历时20天的和谈宣告破裂。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敌人”。</p> <p class="ql-block">4月20日晚和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先后发起渡江作战。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p> <p class="ql-block">政务局大楼有两层,展出了许多民国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时间史料及物品,这些珍贵的文物见证了总统府的古往今来,也见证了南京城的繁荣与风霜。</p> <p class="ql-block">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占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毛泽东闻讯后,欣然命笔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心: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p> <p class="ql-block">南京解放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1949年,是中国的解放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这一年宣告解放。但是,南京解放却具有与其他一些地区的解放不同的特殊意义。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时代的结束,标志着中华民国的灭亡,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为之不懈奋斗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取得了胜利。</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喜看《南京解放》号外。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六角红亭边读报纸的珍贵历史瞬间。照片上,毛泽东神情凝重,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报纸,在直视着渡过长江的百万大军。手中的报纸上,“南京解放”四个大字标题赫然醒目,明白地告诉了人们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p> <p class="ql-block">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夺取了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并进军华南、西南,以摧枯拉朽之势完成了大陆及部分岛屿的解放,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从此彻底掌握在人民的手中。</p> <p class="ql-block">南京解放后,中央决定刘伯承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1949年4月29日,刘伯承到了南京,满眼破车烂炮,店铺大门紧闭。恰如唐朝诗人刘禹锡诗云南京“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昔日的六朝古都,而今已是王气不再。面对这一片萧条景象,刘伯承深知,要让南京这么大个城市恢复生机,必须让工厂立即开工,工人必须迅速就业。</p> <p class="ql-block">南京解放对推进全国解放产生了重要影响。南京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最早解放的城市,也不是解放的最大的城市。但是,南京解放对推进全国解放的影响是巨大的。</p> <p class="ql-block"> 南京解放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首次由乡村向城市转移。这一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首次实现了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p> <p class="ql-block"> 南京解放锻造了共产党人与人民军队革命到底的精神。这一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解放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面对异常复杂的南京革命斗争形势,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使命担当,前仆后继地为迎接南京解放而英勇斗争,铸就了新民主主义时期代表南京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雨花英烈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在南京解放过程中,伟大的人民军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创造了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长江天险的奇迹,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不怕流血牺牲、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英雄气概,铸就了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畏强敌、勇往直前、决战必胜的强渡长江解放南京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南京解放提供了历史转折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镜鉴。1949年5月1日,会师大会上刘伯承等市委领导还告诫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警惕腐朽思想侵袭,并严厉批评了少数干部“以胜利者自满,对群众骄傲,忘掉战争年代艰苦斗争和光荣传统”,指出“这是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滋长的结果”,部分人只是“半解放,有些人甚至还存在剥削阶级的思想,很容易受城市生活的坏的方面诱惑。国民党在南京留下的毒素很多,每个同志应站稳立场。永葆艰苦朴素的品质,而不受这些毒素的侵蚀。”</p> <p class="ql-block"> 南京解放翻开了中国革命和南京建设的历史新篇章,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全中国的革命从北方扩展到了南方,为解放苏南、皖南、浙江广大地区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以及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争取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中国历史上,南京数次成为都城,人文荟萃,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尤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南京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承接了中国近代史的起始,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苦难沧桑,也对照了南京解放后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南京近现代的历史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南京解放无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和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