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的西北部,有一个山青水秀、矿产资源丰富的小镇——浅井镇。中国传统古村落——浅井村宋家大院暨宋聘三故居就座落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暖冬的一天,我们再次专访参观了宋家大院暨宋聘三故居,感受这里古村落的风彩,瞻仰宋聘三烈士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基因!</p> <p class="ql-block"> 禹州宋家大院暨宋聘三故居位于浅井镇政府南一公里老浅井村落,北依巍巍的具茨山脉和古代黄帝修道的逍遥观,是一座距今二百多年历史的清代建筑群。该民居建筑群建于清道光、咸丰、光绪年间,是明未清初从山西洪洞迁徙而来的宋氏家人用几代人的心血建造而成。村中央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一眼大口井,该井深一丈有余,水面离井口近在咫尺,浅井村、浅井镇因此而得名。井旁有一石条通向附近小庙,因此村中流传着“七石一盘井,一步大石条,两庙八根椽”的谚语。宋家大院至今保存完好的刻有八仙标志的木窗,这种建于清代至今保存完整的雕刻工艺代表当时较高的雕刻艺术,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能保存至今,实属罕见。中国早期革命先烈宋聘三等英雄人物,他们的故居是宋家大院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步入位于禹州城西北20公里具茨山腹地南麓的浅井村,上百间古朴气派的青砖大瓦房出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人们俗称的“宋家大院”。 </p><p class="ql-block"> 宋家大院属于明清民居建筑,共14个院落、500多间房屋,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历经明、清风雨沧桑的宋家大院,是浅井村宋氏家族近二十代兴衰变迁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宋家大院的院落布局严谨,坐落在东西、南北纵横的四条古巷两旁。每个院落南北一字排开,前后通街。每个院落都是角门相连、左右对称,是北方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建筑。 </p><p class="ql-block"> 宋家大院是浅井村的标志性建筑。走在青石铺地的古街道,一座座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仍依稀可辨当年宋家大院的气派。房屋虽然已经很破旧,但掩盖不住昔日的富丽堂皇,一看就是富贵人家。</p> <p class="ql-block"> 宋聘三是何居人亦?他是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先驱,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中国“同盟会”,1921年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禹县、许昌、长葛、新郑、新密等五县党组织的负责人,曾领导禹县早期农民运动,1929年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983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宋家大院,保存完好的宅子十分少,基本没有人居住了。宋聘三故居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浅井村被确定为“中国传统村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旅游经济,政府拨款对宋聘三故居和宋家大院实施修复工程,深度挖掘浅井历史文化资源、红色革命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宋家大院中一处清代两进四合院建筑,就是革命先驱宋聘三出生的地方,也是他青年时期学习、生活的地方。1881年出生的宋聘三,少时入本村私塾学习。1904年,宋聘三考入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1907年,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远离故土,奔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深造。其间,他多次拜见旅居在日本的孙中山先生,聆听教诲,进一步坚定了探求真理、拯救国民的志向,并积极加入中国同盟会。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宋聘三作为孙中山的指定代表参加了大会。1925年年初,陈炯明(民国粤系军事将领)叛变革命,宋聘三积极投入保卫总统府的战斗,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斗争。由于他舍生忘死,忠于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深受孙中山的器重。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宋聘三以国民党元老和河南代表的身份赴北京参加了守灵仪式和追悼大会。1926年春,经中共豫陕区委、禹县第一个党支部书记郭安宇的介绍,宋聘三在信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革命生涯。不幸的是,1929年1月11日,宋聘三因叛徒出卖被捕后,被国民党杀害于开封宋门外大街。</p> <p class="ql-block"> 参访了浅井村的宋家大院和宋聘三故居,了解了禹州宋家百年的创业历史和奋斗历程,他们艰苦创业和不息的奋斗精神令人敬佩!能够在一个穷乡僻壤里,建造出一个恢宏的建筑、繁荣的村落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 宋家出了一个大革命家,出个一个革命先烈,出了一个优秀的早期共产党人。他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可赞可颂,令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 想当年,宋聘三烈士、革命先驱,义无反顾,投身革命,追求真理,不怕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代热血青年宋聘三在日本聆听孙中山先生教诲,追求民主、追求进步的渴望;我们仿佛看到宋聘三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宣誓时的身影,我们仿佛看到宋聘三积极开展农民运动、传播革命火种,即使在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下,以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战胜了敌人的严刑逼供、英勇就义的场景;我们仿佛看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我们的走访,使我们受到了一次革命的历史传统教育,受到了一次深刻心灵的洗礼。我们要牢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教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