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P261-265《积极心理学》读书心得

爱变心理

<p class="ql-block">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跟来访者识别并讨论他的情绪情感。当来访者经常感到羞愧或者内疚时,我心里就会警觉起来,因为我知道来访者有宽恕自己的潜在需要。</p><p class="ql-block">羞愧反映了一种"我是一个坏人的感觉",它反映了一种无所不包的认为自己无能无用的观点,可以跨越特定的情境。与之相对内疚则是一种与情境有关的消极自我观,例如,我做了一件坏事。感到内疚的人会有一种悔恨感,为了消除这种内疚感,咨询师会引导来访者做一些补偿行为,例如坦白和道歉。帮助来访者克服羞愧的过程比内疚更困难,因为羞愧能跨越更多的情境,而内疚往往局限于单一的情境。</p><p class="ql-block">宽恕是指受害者从对侵犯源的负性情感连接中解脱出来,宽恕反应了一个人亲社会性动机的增强。侵犯源包括任何要宽恕的对象,可能是自己,另一个人或个人控制之外的一种情境。所以培养宽恕往往从侵犯源的三个方向入手:宽恕自己,宽恕他人,宽恕一个情境。</p><p class="ql-block">宽恕自己是指消除因觉得自己做了错事或违反规则而产生的自我怨恨感的过程。不能宽恕自己要比不能宽恕他人的后果更严重。任何专注于非常负面或非常正面的自我观的来访者都感觉深陷其中。如前所述,修复一个人的内疚和愧疚是不同量级的事情。一个人可以通过宽恕自己来减轻内疚感,但是通过一己之力来消除愧疚感却绝非易事。</p><p class="ql-block">宽恕他人是一种最典型的宽恕。对婚姻不忠的夫妻治疗经验中,许多理论模型经常把宽恕作为目标。第一步,对两个人的关系促成一种不扭曲的、实事求是的评价。第二步,试图消除对侵害或出轨方固有的负性情感连接。最后一步,帮助受害方降低他或她想要惩罚对方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宽恕使创伤和负性感受的发泄慢慢减少,对受害者来说尤其如此。宽恕未必意味着夫妻双方决定继续在一起,但是至少宽恕这个过程是他们对下一步要做什么有了一个更明智的决定。</p><p class="ql-block">宽恕一个情境。当一个来访者抱怨他生活中这也不如意,那也不如意的时候,常常是来访者把生活境遇作为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咨询中,可能会尝试着让来访者释放他对生命中一系列倒霉事件或不如意情境的怨恨情绪。释怀,放手是来访者在宽恕一个情境道路上前进的重要一步。</p><p class="ql-block">研究显示,宽恕具有潜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首先,宽恕必然涉及一个人的自我感。自我感位于额叶、顶叶和颞叶,这些地方接收来自感觉系统和海马的输入。第二,对自我的损害是通过感觉运动输入来记录的,这些输入受边缘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的影响。第三,被侵犯者发起的和解过程涉及颞叶、顶叶和额叶的激活以及边缘系统的输入。最后,宽恕的实际向外指向要通过边缘系统发生,并且与积极的情绪相联系。</p><p class="ql-block">同理心和利己是通向利他、感恩和宽恕的入口。利他,感恩和宽恕能让我们对生活更加满足。下面从爱、工作和游戏三个方面各介绍了一个宽恕策略来提高我们的生活满意度:在亲密关系或人际关系中,如果有人犯了错,我们需要用宽恕来维持关系。在困难时期,试着去当朋友或伴侣中那个宽宏大量的人;在工作中,如果员工们知道无意的错误可以得到原谅,他们将会更勇于尝试,更乐于创新,更努力工作。请在工作中或教室中传播宽恕吧;在游戏中尽量原谅游戏中的小犯规,不要让这些小事影响了我们自己的好心情。</p><p class="ql-block">下面提供的心灵宽恕量表中题目1-6为宽恕自我的部分。题目7-12为宽恕他人的部分,题目13-18为宽恕情境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分数来评估自己从而有的放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