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博物馆西方人物绘画特展(029)

台风

<p class="ql-block">12月中旬去了深圳,南国还是郁郁葱葱,仿佛是夏末。去莲花山拜谒了邓公,中国开放的总设计师。</p> <p class="ql-block">深圳的高楼林立,是向邓公致敬了。去的时候一位旅行者正向邓公像鞠躬了。为人民的人总会被人民怀念。</p> <p class="ql-block">南山博物馆的特展总是很惊艳。</p> <p class="ql-block">“对望与凝视——东京富士美术馆珍藏西方人物画展”在南山博物馆重磅开幕。</p><p class="ql-block">南山博物馆的对望与凝视特展。人不多,每幅画都可以安安静静仔细观看,感受穿越时空的美。</p><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分为“神圣光辉”“王公贵族”“女性群像”“世间百态”四个章节,以“对望与凝视”主题为线索,时间作脉络,串联起各个时期的人物绘画及其风格特征,营造出一场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p> <p class="ql-block">《芙罗拉》安布鲁瓦兹·杜伯瓦</p><p class="ql-block">16世纪后期布面油画 </p><p class="ql-block">芙罗拉是古罗马神话里的花神,经常被人们认为是希腊神话中花神克罗莉斯的化身,这个主题深受波提切利、普桑等画家的喜爱。此作品中芙罗拉怀抱花瓶,身体扭向一侧,双眼目视前方,似乎正与观者交流。她的身旁还围绕着四个形态各异的天使,其形象原型即源自于古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p> <p class="ql-block">西奥多·凡·图尔登</p><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和翁法勒17世纪中叶</p> <p class="ql-block">贝尔纳尔多·斯特罗</p><p class="ql-block">齐亚历山大大帝归还阿卜杜洛米诺被剥夺的王位1615-1617年</p> <p class="ql-block">杰拉德·德·莱雷西(1640/41-1711)Gerard de Lairesse17世纪晚期116.5x 178.0cm布面油画 Oil on&nbsp;canvas</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取自《圣经》故事,天使化为三位青年,来到了亚伯拉罕的家中,亚伯拉罕热情地款待了他们。天使预言他的儿子艾萨克即将出生,亚伯拉罕的妻子在门外听闻此预言十分高兴。</p> <p class="ql-block">诺埃尔-尼古拉·科佩尔(1690-1734)Notl-Nicolas Coypel 1732</p><p class="ql-block">81.0x64.0cm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p><p class="ql-block">诺埃尔-尼古拉·科佩尔对洛可可风格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幅作品以洛可可式的感性与优雅描绘了艺术史上最受画家钟爱的神话题材——维纳斯的诞生。波光粼粼的爱琴海上,一场庆祝爱与美之神维纳斯诞生的盛大仪式正在举行,海神特里同吹响了海螺壳,美丽的精灵们在海浪中舞动着婀娜的身姿,丘比特们在维纳斯的头顶飞舞,纯洁而美丽的维纳斯正从一个巨大的贝壳中伸展开自己的身体。这幅作品一定程度上参考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所不同的是艺术家在这幅作品中生动地捕捉了一个正在发生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p><p class="ql-block">朱庇特和忒提斯约1807-1825年</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现藏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市格拉内特美术馆同名佳作的缩小版本。二者标题相同、构图相同。艺术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曾在年轻时赴意大利学习绘画。《朱庇特和忒提斯》是年轻的安格尔从罗马的法兰西学会送往巴黎的最后一幅家喻户晓的名作,作品中洋溢着他朝气蓬勃的想象力。该画将对“男性特征”的敬畏和对“女性特征”的崇拜两个两极相对的因素结合在同一个主题中。安格尔本人对这幅作品也予以了高度评价,据说自1811年署名后直到1834年被国家收购为止,该作品是一直保存在安格尔的画室中。由于我们面前的这幅作品未曾在安格尔的正式作品名录中记录,因此部分学者认为这幅“缩小版”作品是格拉内特美术馆的同名佳作的前期准备“习作”,或是创作完成后的“记录”,也或是安格尔的弟子或工作室成员的临摹本。</p><p class="ql-block">&nbsp;画作中所绘是古罗马神话的主神——朱庇特。在古罗马神话中,朱庇特是众神和人类的最高统治者。他掌管天空,蓄有胡须,时常带着圣鸟——鹫。根据《伊利亚特》的记载,特洛伊战争期间,阿喀琉斯与希腊军队指挥官阿伽门农发生了争执,为了取得胜利,他让母亲忒提斯去寻求朱庇特的帮助。画作中,朱庇特手持权杖,目光坚定正视前方,威风凛凛地端坐于奥林匹斯山顶的王座上。忒提斯则跪在朱庇特面前仰望着他,举起左手,用手指爱抚着神的胡须,仿佛在祈求。画面右侧是朱庇特的鹫,而左侧隐约露出了其妻子朱诺的脸。这幅“男性特征”非常强烈的正面坐像让人想起1806年安格尔创作的《拿破仑一世在皇座上》。安格尔运用理想化的手法描绘人物的身体,是新古典主义的典型风格。</p> <p class="ql-block">朱迪斯</p><p class="ql-block">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1872-1875年</p><p class="ql-block">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是一位法国写实主义风景画家和肖像画家。他出身于古典画派,是巴比松画派中的重要一员。柯罗出生于一个服装商人之家,曾师从古典风景画家贝尔丹。在欧洲旅行时,他会去大自然中写生,再回到画室里进行加工,这是当时艺术家开始普遍进行的外光创作方式。柯罗的作品写实而富有诗意,自1850年起至晚年,他开始描绘漂浮在雾中的朦胧山水,虽然因风格变化受到指责,但才华不减,留下了无数杰作,特别是他对光线的描绘,为印象派的发展铺平了道路。&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朱迪斯是《圣经·旧约》中的一位美丽、勇敢的犹太巾帼英雄。她原是一位犹太寡妇,为了拯救被亚述大军围攻的故乡伯图里来,她潜入亚述军营,成功俘获了亚述统帅荷罗孚尼的心,并将其灌醉后砍下了他的头颅,亚述军队因此溃散 。这段故事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一直是画家们喜欢表现的题材,著名的有卡拉瓦乔的《朱迪斯砍下荷罗孚尼的头颅》,女画家真蒂莱斯的《朱迪斯割下荷罗孚尼的头》等等,大多数表现的都是朱迪斯在军营中斩杀荷罗孚尼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雅各布·德·威特(1695-1754) Jakob de Wit1728133.0x94.0cm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p><p class="ql-block">画面中的夏以女神形式出现,她嘴角微微上扬,笑容温和,身边簇拥着着手捧鲜花的众仙女。她的脚边是一把金灿灿饱满的麦穗,寓意着丰收。艺术家运用鲜明的色彩描绘了这个明媚的场景。细致且丝滑的笔触刻画出理想化的人物特征和他们身上丝绸衣衫的光泽。雅各布·德·威特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712年赴安特卫普入读皇家艺术学院,师从雅各布·范·哈尔,其作品受到彼得·保罗·鲁本斯和安东尼·凡·戴克的影响。他是著名的室内装饰画家,尤以门画和天花板画著称。</p> <p class="ql-block">罗马国王肖像Portrait of The King of Rome</p><p class="ql-block">康斯坦斯·梅耶是活跃于法国大革命至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女性画家,从事肖像画、风俗画乃至历史画的创作。这幅可爱的肖像虽然是小品,却充分展示了康斯坦斯·梅耶的艺术表现手法。画作描绘的是拿破仑二世,罗马王(弗朗索瓦·约瑟夫·夏尔·波拿巴,1811-1832)刚出生不久后的样子。作品中,宛若天使般的孩子的头微转向左侧,双眼凝视远方,仿佛越过了观看作品的我们。胖乎乎的脸蛋儿、柔软双唇、适当卷曲的秀发,以及明亮的双眸等,都在细腻的色彩和巧妙的明暗对比中得以表现。画面的背景是天空而非地面,从左边射来的光就像是从天空射下,赋予了画中人神圣的光辉,暗示着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康斯坦斯·梅耶Marie Francoise Constance Mayer La Martinière (1775-1821)1811年布面油画 48.0x38.0cm</p> <p class="ql-block">《阿玛利亚·冯·索尔穆斯-布劳恩菲尔斯肖像》</p><p class="ql-block">1629 安东尼·凡·戴克114.3×95.9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安东尼·凡·戴克是继鲁本斯之后最著名的肖像画家之一这幅画描绘了一位衣着华贵、矜持的宫廷贵族女性形象画面中,女士以一袭质地光滑的缎面黑裙端坐在扶手椅上,画面背景采用暗处理,女士衣领、袖口处的白色蕾丝尤其引人注目,其手腕、脖颈和耳畔佩戴的珍珠饰品此刻正闪烁着熠熠的珠光,与画面人物白皙细腻的皮肤相辉映,散发着优雅和动人的神采。</p> <p class="ql-block">安博堡侯爵夫人肖像Portrait of the Marquise de la Ferté-Imbault</p><p class="ql-block">艺术家让·马克·纳蒂埃在法国王室颇受欢迎,成为18世纪路易十五世统治下,法国最成功的肖像画家之一。他的肖像画在当时作为一种时尚倍受贵夫人们的欢迎,作品造型写实而细腻,色彩出神入化,绘画样式也丰满华美,属于洛可可风格。这幅半身肖像画描绘的是菲尔特·安博堡侯爵夫人(1715-1791)。她身着华丽丝绸礼服裙,面色红润,双眼烔炯有神地目视前方。侯爵夫人左手扶着椅子的把手,右手持当时宫廷非常流行的假面舞会面具,端庄典雅地坐于洛可可风格的椅子上。艺术家既以粗放与细腻相结合的笔触和色彩塑造了人物美丽动人的外貌,又深入刻画了画中人物的精神状态,并运用极高饱和度的色彩来强调了丝绸服装的丝滑质感。侯爵夫人身后飘动着的蓝色帷布又让她仿佛置身在一个舞台上。纳蒂埃这种形神兼备的肖像艺术成为了后代画家的楷模。让·马克·纳蒂埃Jean-Marc Nattier (1685-1166)1740年布面油画 145.0x115.0cm</p> <p class="ql-block">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六的妹妹法国公主伊丽莎白肖像1782年</p> <p class="ql-block">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1805年</p> <p class="ql-block">着加冕长袍的拿破仑肖像Portrait of Napoléon in His Coronation Robes</p><p class="ql-block">安·路易·吉罗代·特里奥松(1767-1824),法国古典主义画派和浪漫主义画派之间承前启后的画家,是雅克·路易·大卫的得意门生,大卫被放逐后,他成为了新古典主义的领袖。他所创作的作品中虽然包括古典的创作方式,但一直采用明显的色彩效果。除了大量油画以外,还创作过许多插画作品。这幅作品是拿破仑的叔父,约瑟夫·费什红衣主教的收藏,是拿破仑向公众展示自己形象的肖像画。他昂首挺胸,头戴王冠,身着象征至高无上地位的法国帝王礼袍。从他的侧脸我们可以看到他棱角分明的脸庞上毫无惧色,双眼炯炯有神,彰显着他傲视群雄、运筹帷幄的自信与威严。</p><p class="ql-block">安·路易·吉罗代·特里奥松工作室Workshop of Anne-Louis Girodet de Roussy-Trioson19世纪初期布面油画 110.0x94.0cm</p> <p class="ql-block">年轻女子画像 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p><p class="ql-block">尼古拉·德·拉吉利埃 (1656-1746)</p><p class="ql-block">艺术家尼古拉·德·拉吉利埃是路易十四世统治末期至路易十五世初期法国肖像画主要代表人物。这幅作品的描绘对象并没有留下姓名,但她的穿着打扮却是典型的法国路易十四世宫廷时尚。女子的双眼目视前方,嘴角微微上扬,尽显自信与高傲。艺术家运用鲜明的色彩和明暗对比描绘了这位当时宫廷贵族女性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女子画像 Portrait of a Lady</p><p class="ql-block">路易丝·阿梅丽·罗格朗是绘画世家出身的女性画家。在新古典主义画家夏尔·梅涅的指导下学习绘画,主要创作领域为主题画和肖像面,其中尤以肖像画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女性艺术家其实在艺术史中始终存在,只是被珍藏留下的作品数量不多。19世纪逐渐涌现了大批女性艺术家,这意味着当时的女性得到了更多受到良好艺术教育的机会。这幅作品中的女子也未留下姓名,但推测应该是一位资产阶级的女性。她身着黑色丝绸礼服,肤色白皙,佩戴珍珠手链和耳环,华丽的饰品精致却不过分奢华。女子的身体转向一侧,双眼与观者对望,右手则优雅地拎起自己左臂上的绸缎。艺术家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白皙光滑的肌肤和衣衫的质感。路易丝·阿梅莉·罗格朗Louise Amilie Legrand de Saint Aubin (1798 ? )1828年布面油面 65.0x54.0cm</p> <p class="ql-block">约书亚·雷诺兹</p><p class="ql-block">女孩与狗约1780年</p> <p class="ql-block">播种者,让-弗朗索瓦·米勒,1851年,蚀刻版画,25.5×20.5cm</p> <p class="ql-block">田园乐章,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1743年,92.0×72.5cm</p> <p class="ql-block">“洛可可”艺术在短短几十年出现了三位绘画大师,即“洛可可三杰”。他们是华托、布歇、弗拉戈纳尔。</p> <p class="ql-block">占卜师</p><p class="ql-block">让·巴蒂斯特·佩特18世纪前半期</p><p class="ql-block">来自瓦朗谢讷的法国画家佩特是同乡画家让·安托万·华托的弟子,也是其风格的模仿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佩特将老师的绘画市场化,在巴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p><p class="ql-block">占卜的主题早在16世纪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作品中就有体现,而他的追随者遍布全欧洲,这也形成了占卜主题作品的最初模板。这幅作品描绘的正是众人向吉普赛女郎占卜的场景。画作中各色人物众多,姿态表情各异,极为生动。画面远处则是田园牧歌式的美景,而最左侧的红色绸缎则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效果,突出了绘画的主题。这种绘画表现手法也正是16世纪非常流行的画面效果。</p> <p class="ql-block">晚会之后 Aher the Soiree</p><p class="ql-block">路易·罗兰·特林奎斯,法国18世纪古典主义画家。早年举业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后在荷兰海牙学习,作品实现了精败相腻的军实表现。回相后,虽旧能成为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正式会员,但获得了在圣卢卡艺术学能沙龙上定期展出作品的资酶。他抓住了17世纪荷兰检蓄的风向标,陈智怍的风饰雨,肖像而都非常受欢迎。在这幅画作中,我们可以看知一位身着胶丽的水蒲老法式长袍。头翻饰有花朵装饰帽子的女子正在为大家酒要强乐,身语的女子正师乐遭违作深美者的就上;旁站的男性穿着英式及牌礼服,被下夹着一项当时流行的三角描(这种帽子主要为了防止发轮捕落)。德照·罗林·特林奎鑫Eguws Rollana tiesomste laF4s tree1774aoo6 194 0x tak orr</p> <p class="ql-block">梳妆</p><p class="ql-block">朱利斯·詹姆斯·卢哲伦</p><p class="ql-block">1877年艺术家朱利斯·詹姆斯·卢哲伦生于勃艮第地区,早年师从学院派画家,主要活动于西班牙地区。卢哲伦的绘画天赋极高,但在39岁时英年早逝。&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画中,一位身穿明亮粉红色衣裙的年轻贵妇,身处一个洛可可的室内空间中,正在镶有金框的镜子面前整理自己的发饰,或许正在为即将开始的晚会做准备。她的头歪向一侧,展现出曼妙的身姿。这种“化妆的女人”的主题,从枫丹白露派时代开始,就一直备受画家们的喜爱,该作品也是一件充满甜蜜感的令人喜爱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画中人物的背后和梳妆台上,还摆放着两件瓷瓶,虽然无法确定它们究竟是来自中国本土,还是由当时欧洲的一些工坊仿造的中国瓷器。</p> <p class="ql-block">堂·吉诃德在他的图书馆,维克多·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1824年,40.0×32.0cm</p> <p class="ql-block">打破常规思维的苹果马格利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达利等一批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符号有苹果、烟斗、风衣、帽子等,他打破了人们对常规物体的认知。比如这件作品里的苹果,给人一种惊叹号的感觉。作品《抽象概念》描绘了一个人像,画面中男子身穿西装,头部被一颗巨大的青苹果替代,艺术家用戏剧化的手法打破常规思维,用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挑战了观众对真实与幻象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赫克托安德洛玛克</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不允许拍照,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