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家有很多老物件,大部分都是老妈积攒下来的。这些老物件记载了我们家的经历,也留存了我们儿时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樟木箱。上世纪60年代我家在青海时,爸爸的同事从老家江西托运过来的一对樟木箱子,距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还在妈家发挥着作用。</p> <p class="ql-block">写字台。上世纪70年代青海省门源县木匠社制作。那个年代很少有现成的家具,各家都会找木匠社或工人打造一些这样经济实用的纯实木家具。</p> <p class="ql-block">纯实木小板凳。这样的小板凳是上世纪70年代在青海省门源县的木匠社制作的。小时候每到吃饭时就要用到它,小板凳陪伴了我们几十年。现在还有四大四小,在妈家仍然发挥着作用。</p> <p class="ql-block">缝纫机。跟随我家几十年,上世纪70年代前,老妈用它给我们姊妹们做衣服裤子。我在“文革”停学期间,在这台缝纫机上学会了使用技能,这个技能一直伴随我到现在。这台缝纫机后来传给了妈的儿媳妇,现在已经束之高阁啦。</p> <p class="ql-block">暖瓶。谁能想到这个暖瓶在我家几十年,目前还在使用,保温效果一点不差,堪称质量第一。如果厂家还在,真应该给他们送一个锦旗。旁边的茶缸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搪瓷罐。上世纪60年代购买于青海省西宁市。原本是一套带拎手的三层饭盒,那时候曾用它到省委大院食堂打饭。现在只剩下这个最大的罐子,老妈家还在用它装豆油。</p> <p class="ql-block">瓷盘子。1977年,我当时在青海省海北州医院工作,跟随海北州医院下乡巡回医疗。在青海省祁连县牦牛沟公社的供销社里买了四个这样的盘子,用了40多年,直到现在。每当我用它时就想起当年巡回医疗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玻璃花瓶。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产品。</p> <p class="ql-block">高压锅。沈阳的特产,上世纪70年代购买。从青海到沈阳跟随我家几十年,现在还在继续使用,只是压力相比以前减小了,正好当做微压锅用也不错啊。</p> <p class="ql-block">大号铝锅。上世纪50年代,我家当时居住在辽宁省沈阳的东北局大院(现在的省政府大院)。老妈说当时还是用工业券买的。锅龄已近70年,妈现在仍然每天都用它做粥,煮肉,炖菜。</p> <p class="ql-block">搪瓷盘。上世纪50年代,我家在东北局时用工业券购买。目前家里还存有好几个,已经不使用了,但是妈还是舍不得扔。</p> <p class="ql-block">木质大算盘。妈的职业是会计,这把算盘跟随了她几十年的日常工作。</p> <p class="ql-block">友谊牌雪花膏。这是老妈用到现在的老牌雪花膏,任何化妆品都没能取代它。</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茶具。上世纪60年代,我们家住在青海省委的家属院里,爸爸的同事从江西老家给带来的这套茶具。当年这套茶具只有在客人到访时才拿出来使用。四个茶杯现在只剩两个了。现在这套茶具也是在休息养生了。</p> <p class="ql-block">茶盘上有万寿无疆四个大字,雕龙刻花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小笤帚。跟随我家几十年的小笤帚,是老妈的常用物品,除了清扫床铺外,它还有个功能,我们姊妹几个小时候可没少经受过它的“抚摸”!现在的农村可能还能买到它,城里已经看不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