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云端

半夏

<p class="ql-block">  十年前,我到过张家界风景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乘上百龙观光电梯,300多米笔直扶摇而上,从身处黑暗中的窒息,到略见微光的心安,再到一览众山的惊喜,这两分钟呈现出来的各异视感,再搭配当天的阴雨天气,使我有种越上云端的错觉和快意。旅行的乐趣,往往只是停留在那么一两个记忆点上,越上云端,绝然成了我终生难忘的一趟。</p><p class="ql-block">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记忆的碎片早已装进了抽屉,又蒙上薄薄的灰,直到2019年初春里的某一天,记忆的抽屉再次被打开了封印。 </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跟着一群朋友来到中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柏山。这是个远非“偏远”一词能言尽的村庄。我们开车沿着蜿蜒无穷的山路漫游,道路两边的山坡上杂草丛生,让这方天地越发荒凉,而车窗边偶尔掠过枫树枯红的叶,又让这里的天地多了点生机。一路上,我寻思着柏山的先民们为什么泅渡时空,流徙至此,到底是为了躲乱避世还是寻仙问佛?</p><p class="ql-block"> 不远的前方,树木变得密集,也高大了许多,有人提醒一句:柏山到了。其实,就算他不提醒,我也猜得到,因为正前方茂密的树林俨然一道苍翠厚重的城墙,守护着一个村庄的世代烟火。再定睛一看,村口山路的两旁大树夹道,简直是浑然天成的碧玉山门。我们就在山门前下了车,仰望着“拱门”,那参天大树是年迈的香樟,记得小时候常听老人家说,上百年的老树都住着神仙,我不由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已是申时,太阳西冲,感觉阳光打在身上没有丝毫暖意,身体不自觉地颤抖起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位村干部,五十出头的样子,笑容可掬,他告诉我:这里海拔五百多米,群山环抱,云雾烟霞挥之不去、变作常客。入冬至春,全村人一整天单靠烧炭取暖。难怪,我自觉是个挺耐寒的硬汉,可今天身处柏山,面对云雾的湿冷侵袭,也觉得难以招架,时不时地搓搓手掌,抖擞一下精神。</p><p class="ql-block"> 往村里走去的路上,村子的轮廓忽隐忽现,古老的木屋和新建的石屋,高低错落在起伏的山间。山上苍翠欲滴的树林,在风中弹奏起低回的交响曲,每个音节仿佛也都在云雾里穿梭,明明灭灭。这是临近黄昏时,雾气乍起和山风涌动联袂导演的光影。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张家界之旅的记忆点“越上云端”,便和领路人开起了玩笑:你们全村人都是住上云端的人。他倒是不假思索地回了句:是不是特别有仙气?然后我们相视而笑,看得出来他笑得比我欢畅,来自骨子里的欢畅,是对生养他的土地的热恋与骄傲。一阵爽朗的欢声笑语过后,他接着说:要说仙气啊,还要数我们村里的两棵红豆杉,一棵210岁,另一棵260岁。喏,在那儿。顺着他的指向,我们不自觉地加快脚步,只想先睹为快——两个多世纪的成长历程,其中的岁月故事怎不令人无限向往?</p><p class="ql-block"> 或许因为生长速度缓慢,才锻造了红豆杉坚韧不折的体魄。曾经在别处,我目睹过一个壮实男子坐在手腕大小的红豆杉旁枝上,晃晃荡荡,竟安然无恙。在这里,两棵红豆杉伫立在溪涧边上,他们顶天立地,笔直壮阔的身躯撑起巨大的华盖。这威风凛凛的样子,哪像是饱经沧桑的老人,倒更像是血气方刚的少年。据说红豆杉浑身是宝,根、茎、叶均可入药,但上百年来村民们都撷取自然的馈赠,从不任意妄为、折枝砍伐。当地的老人家常常采撷红豆泡酒,也有的把被风雨打落的叶子带回家冲泡着喝。村干部兴味盎然地说,成熟时满树的红豆更是诱人,许多外出的年轻人到那时甚至趁周末回乡,只为采一颗红豆,不知是否借此而解一段相思?莫非相思的情愫也和红豆杉的由来一样亘古绵长?这种在世界上被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且不问是谁带着他们在柏山落地生根,单单村里世代信守着同呵护、不攀折的古老契约,足以证明他们早已融入柏山,村民们也早已将之视如亲人甚至奉若神明。</p><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晚,山上的云雾变幻渐急。我们移步到古厝去兜转,回望身后百米开外的红豆杉却变得依稀可见。忽然之间,好几处人家墙边冒起了炊烟,如圣洁的飘带似的,不缓不急地融入云雾里;踩在滑溜的青石台阶上,仿佛踩在了云上,脚下虽不敢造次,心中却已翩然欣喜。云雾湿润的水汽打磨着村庄的灵动秀气,也打磨着这里的静好岁月。一些老人家早早地吃过晚饭,已经围坐在内院厅堂上,一个废弃的大铁锅里燃着炭火,人们就这样坐着,说笑着。在炭火绰约幻灭的青烟里,一张张皱纹满布的脸,互相倾诉着一段段如烟往事,时光在蒸腾的青烟中变得婷婷袅袅、暖暖融融。我突然萌生去探访那段青葱岁月的念头,但这念头转瞬即逝。这是一群住上云端的人,简单而知足,安静且随心,不应被打扰。</p> <p class="ql-block">  走到村口,遇见三个欢笑逐闹不肯归去的小孩子,他们突然团团围住一位手执火碳笼的阿婆,缠着要听她讲过去的故事。她和他们,都一如平常地生活,陪着通透的山风,澄净的星空,还有云的羽衣做梦幻加持。身在闹市的我们,面对无处不尘烟的生存规则,谁都无法全身而退。这一刻我只想静静地站着发呆、看着羡慕,生怕他们突然回头发现了我,让这美妙的画面突然弦断音止。宋代诗人黄希武妙笔生花:“出世无心与世闻,好将踪迹远离群。别来沧海孤舟月,归去青山半榻云。”我想,这也是对柏山村最知心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节奏快速的年代,每个地方都绞尽脑汁淡妆浓抹,试图破茧成蝶,随风载歌起舞。柏山,我倒是希望你走得慢点,再慢一点,让你身上固有的静美慢慢地散发着仙气,让你身上披着的云雾慢慢地积韵成诗。临别之前,我只想轻轻地告诉你,你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为你的不食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 盘山路蜿蜒曲折,我们趁着夜色尚未笼罩大地,甚为不舍地坐车离开了柏山。频频回望中,村庄如梦如幻地融入一片白茫茫中。我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定入世为云,出世为雾。好吧,此番路过云端,且带着无比艳羡欣然归去,云上柏山,后会有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