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广州车陂村,有一座晴川苏公祠,它建于明朝宪宗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50多年历史了。说起这座祠堂,原来与大文豪苏轼家族有关,是为了纪念苏东轼的孙子苏箕,号晴川而建的。</p> <p class="ql-block">苏轼一生颠沛流离,曾经几次被贬岭南,苏迨是他的二儿子,曾在广东任职,他的儿子苏箕就出生在南雄珠玑巷。目前晴川苏公祠所说的苏公就是指苏箕——苏轼的孙子。苏箕去世后,其子孙就定居在广州附近,包括车陂村。苏箕,号晴川,车陂村后人为了纪念他,于是修建了晴川苏公祠。</p> <p class="ql-block">这座祠堂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挂着东坡学堂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门楼,青砖石瓦,瓦当古朴而美观。红色木质的大门上方有一块牌匾:晴川苏公祠。门口贴了对联:“武功伟业参天地,眉山翰墨贯古今。” 祠堂坐北向南,总面积3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墙体用古时岭南通用的大青砖砌成,结构为三进两廊,东西侧各有三个厢房,二进名为“式敬堂”。</p> <p class="ql-block">苏氏家风家规。</p> <p class="ql-block">祠内还有一块苏东坡所书的“祖堂”木匾。 “祖堂”木匾上的字体粗犷潦草、强劲有力,但并非毛笔书写,据说是苏东坡有天一时兴起,拳头蘸了墨水后直接写就的。木匾是2003年8月,苏氏后人苏进泉带领南粤苏东坡后裔代表到眉山寻祖时,在三苏祠复制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而“式敬堂”也有寓意,“式通轼,有尊敬祖先苏轼之意”。</p> <p class="ql-block">苏绍箕原名苏箕,是苏轼二子苏迨之子。苏轼被贬谪之后,他辗转到达广东南雄,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后来因为文武全才,踏入仕途,并因屡屡建功而不断升迁,官至太尉。金兵侵宋期间,他为护驾而受伤,退役回南雄珠玑巷休养。随后由于兵变携眷来到广州。在广州及周边一带,苏绍箕购买了大量的田产,将长子安置在顺德碧江,次子安置在广州,在顺德买田时,他用了“苏晴川”的名字,“晴川苏公祠”便是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龙舟比赛是车陂村的传统民俗,在晴川苏公祠里也存放着龙舟竞技的用品和展示他们取得的荣誉奖杯🏆</p> <p class="ql-block">祠堂院内还有两座塑像,一座为苏轼,另一座是苏洵。</p> <p class="ql-block">苏公祠历代都是车陂村的文化中心。办过私塾、学堂、学校。苏公祠以前是车陂小学的旧址,当时也是村里唯一的小学,在此就读的不仅有苏姓族人,也包括四邻异姓的孩子们。车陂小学1965年搬往新址,祠堂成为建筑队存放材料的仓库,曾荒废二十多年。如今的晴川苏公祠同时也是东坡学堂,因而这里有很多苏氏家族的元素,苏东坡的诗词、书画,苏氏家风家规等,让人全方位的了解苏氏家族的荣誉和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