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诵读《醉翁亭记》

泉凌

<p class="ql-block">导读:本文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近于赋体的山水游记。作者以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与游客在醉翁亭中开怀畅饮的欢快情景以及亭外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p> <p class="ql-block">文/欧阳修 诵读/泉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醉翁亭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欧阳修(宋)</p><p class="ql-block">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p><p class="ql-block">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p> <p class="ql-block">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p><p class="ql-block">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 滁州四面环山。那西南面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放眼望去,那郁郁葱葱、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了。顺着山路走上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走过曲折的山路,绕过回环的山峰,看见有一座亭檐儿像飞鸟展翅一样翘起,小亭临于泉边,那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上的智仙和尚。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就是自号“醉翁”的那个太守。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是最大,所以自号“醉翁”。其实醉翁的心意并不在酒上,而在山水之间。游山赏水美景的乐趣,是领略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中的啊。</p><p class="ql-block"> 如果太阳升起,山林中的云雾便尽皆消散了;若是烟云归集,山中的岩穴就又变得幽冥昏暗。这昏暗与明亮的交替变化,是山中的黎明与黄昏。野花怒放而清香,树木深秀而繁茂;秋风高爽,秋霜洁白;溪水下落,山石便显露出来。这就是山间四季景致的变化。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这其中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p> <p class="ql-block">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边欢唱,往来的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老少少,搀扶提携,往来不断,那是滁州民众来这里游玩。在溪边钓鱼,溪深而鱼肥;用泉水酿酒,泉香而酒洌。还有各种山珍和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那是太守所设的宴席。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琴弦箫管。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只见酒杯与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闹,那是宾客们欢乐极了。那个苍颜白发,颓然坐在人群中的老者,是喝醉的太守。</p><p class="ql-block"> 不久就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只见人影散乱,那是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逐渐昏暗下来,上上下下鸣叫呼应,那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开始快乐起来了。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因为他们快乐而快乐啊。醉了的时候能同他们一起快乐,醒了之后又能用文章把这些记述下来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 <p class="ql-block">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