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着“屈贾之乡”“潇湘洙泗”之称的长沙,自古人文荟萃,文脉绵延。这里鸿文流芳,遗风远播。少陵写句,北海题碑,怀素驰豪,名扬古今。纵横蜿蜒的湘、资、沅、澧,八百里洞庭浩浩汤汤,塑造了“经世致用”“兼容并蓄”“敢为人先”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天然禀赋,孕育了千载传承的湖湘精神。初冬时分,奔赴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感怀千年遗风,聆听潇湘弦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长沙,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这里既是清末维新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发祥地之一,走出了黄兴、蔡锷、刘少奇等名人。橘子洲又称水陆洲,远在唐代,这里以盛产美桔著称,橘子洲因此得名。上世纪初期,英、日、美、德、俄等国的官员、商人、传教士纷纷在洲上建立领事馆、洋行、别墅等,橘子洲成为了外国人的乐园。今天的橘子洲,旧貌换新颜,它由南至北,横贯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是潇湘八景之“江天暮雨”的所在地,更是长沙“山、水、洲、城”文化旅游格局的核心要素。</p> <p class="ql-block"> 比起岳麓山的清幽,天心阁的古朴,马王堆的神秘,橘子洲更以其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风华吸引着我前往。仿佛自有天意,一夜绵雨过后,湘江之畔碧空如洗,闲云悠悠。橘子洲与古长沙中心的五一广场仅有一江之隔,从所住酒店的27层远眺,初冬清阳下,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间,凌袅袅碧波上,宛若一艘墨绿色的巨舰,逆水扬波守护着长沙古城。出了酒店,在楼下扫了一辆单车,沿着五一大道一路下坡,随后沿橘子洲大桥骑行十来分钟,便抵达了一心向往的橘子洲。买了单程旅游观光车票,沿着香樟掩映、葱翠拂首的专用车道来到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跟前,正赶上雕塑清理,伟人头像已被搭起的架子遮拦,无法一堵伟人风采。但雕塑的广场前依然游人如织,人们在这里徜徉、拍照,在这片青山绿水间留下时光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与同学友人到这里搏浪击水,探求真理,议论国事。1925年,他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寒秋时节,重游橘子洲。他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江,挥笔写就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心怀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响彻中华大地。洲以人传,诗壮名城。橘子洲也因此声名大振,被誉为“中国第一洲”。橘子洲头的望江亭,始建于唐朝,1962年橘子洲头辟为公园时依原样进行了恢复,2008年重建。望江亭向江而立,精致而古朴。伫之亭前,举目远望,湘江之水滔滔南来,壮阔绵延。湘江两岸车水马龙,繁华如锦。一艘邮轮从烟波浩渺的江心缓缓驶过,悠缓的汽笛声久久回荡。从橘子洲头走下27级台阶,便是一个巨扇形的问天台。这27级台阶,寓示着毛泽东第一次走出湖南时,刚好27岁。一代伟人就是从这里出发,心怀天下苍生,历尽坎坷险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才有了不可阻逆的历史答案。</p> <p class="ql-block"> 清风拂面醉潇湘。初冬时节的橘子洲头,依然是草木茵茵,绿意葱茏,一派深秋繁茂景象。成片的橘树已过了收获期,但枝叶的清香依旧在鼻尖弥漫。高大挺拔的香樟,虬枝茂叶,遮天蔽日,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方热土。亭台廊檐,竹影松涛,梅姿桂香,悠然行走在满目葱翠的山水间,历史的烟云,时光的沧桑,仿佛都浓缩在了这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间。湘江的风轻柔依旧,伟人的目光坚毅如初,它穿越繁华,久久凝望,目之所及,江山如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