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旅行遇到的中国人

秀才(不要送🌷)

<p class="ql-block">  前不久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说看了我在国外旅游的照片,也想出去看看。问出国注意点什么?我想起她平时的珠光宝气就提醒她,别戴那么多珠宝。她很认真的问“为啥?”我说“招贼呀!”她又问“那会不会让外国人瞧不起,以为中国人很穷?”我开玩笑说:“咱又不代表国家,就是普通游客,谁会瞧不起呀!”。</p><p class="ql-block"> 这几句聊天,让我想起了在海外旅行,同胞们给我留下印象的几件事。</p> <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去德国乘坐的汉莎的航班,在空乘人员送饮料的时候,一位女士很洪亮的声音说道:“我要tea,我要绿tea!”我忍不住有点脸红。发现自己本质上是一个害羞的人,尽管我可以用英语完整的说出这句话,但是我担心发音不准不敢说,所以心里很佩服她。我想她返程大概就会说“我要orange汁儿了”。</p> <p class="ql-block">  在安达卢西亚很少遇到中国游客,我只在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和一个中国旅行团相遇。他们大多是老人和家庭,说话声音很小,好像有点羞于说中文的样子,但行为举止都很得体。他们来自台湾,这让我立刻想到了三毛,想到三毛生活过的小岛。我想和他们打声招呼,但尽管我们擦肩而过,尽管可能不经意间进入彼此的镜头,却各自保持距离,没有一句话的交流。他们内敛、拘谨,有些小心翼翼,又有些过分平静,似乎没有旅行的兴奋感和好奇心。</p> <p class="ql-block">  在意大利遇到的中国旅行团更多些,大都是蜻蜓点水式的旅行。比如在圣母百花大教堂看到很多中国人 ,但是拾级而上,登塔时,身边一个中国人也没有。其实塔顶才能将佛罗伦萨美景尽收眼底。在五渔村,看到中国人成群结队,但沿海边徒步的一个中国人也没有。其实村与村之间的山路,一面是碧波澄澈的海,一面是绿意盎然的山,那才叫美呢!所以每每替他们可惜,不远万里来了,却把近在咫尺的美景错过了。</p> <p class="ql-block">  在塞维利亚皇宫,我们遇到了一个活泼漂亮的东方女孩,她和两个欧美女孩一起旅行,一看就是学生。我听不懂他们的话,无法判断是哪国人。在花园里我们再次相遇,“需要我帮你们拍合影吗?”这个女孩主动用中文打招呼,听口音,我猜或许是出生在国外的华裔。女儿把相机递给她并表示感谢,那天阳光很强,并不适合拍照,但我对那个女孩的印象就像那一刻的阳光一样,很灿烂。</p> <p class="ql-block">  西班牙旅行的最后一夜,我们住在马拉加。入住后,我带着两个宝宝在楼下玩儿。这时小胖子忽然喊到“waowao”,这是德语中幼儿对狗的称呼。话音未落,遛狗的中年男士走过来,指着他的狗说“太巧了,它的名字就叫汪汪。”我一下就听出了他的东北口音,他说自己是辽宁人,祖籍山东,孩子在这里开了家工厂,为某服装品牌代工,他就也搬过来了。接着他很热情的介绍,旁边的西班牙餐厅也是中国人开的,如果想吃中餐可以让他们做。因为西班牙、地中海、北非的菜都各有特点,不贵也好吃,所以这顿是一周多以来我吃的第一顿中餐。老板还特意解释说,外国人吃的是糙米,给你们做的是白米饭。虽说是在商言商,仍然有老乡的亲切感,让我看到了这群劳动者在异域他乡落地生根的坚韧。</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发现用“中国人”这个词似乎有点不准确,用“华人”更合适。“华人”不是国籍的概念,是一种种族和文化认同,要比“中国人”更宽泛,更包容。因为当我们遇到一个人,不可能去问他的国籍。同时,异国他乡产生亲切感的也不是国籍,而是语言的相通,和那张曲线柔和的东亚脸。</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我在克罗地亚的十六湖旅行,距我们的船不远处另一艘船上有一群人,我以为是中国人。他们旁若无人的嬉笑,直到一位女性醉酒般的引吭高歌,我才听清楚是韩语。刚才心里畏畏缩缩的羞耻感顿时消失,身体也像小草喝饱了水一样挺拔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明白,在国外,即使不相识的人,也很可能对我产生影响。这说不清是一种民族自尊心,还是个人虚荣心。所以由己及人,我觉得自己的言谈举止,也会影响他人感受。虽说不担心被谁瞧不起,至少不至于让同胞蒙羞。这样想,我朋友的担心仿佛也就不无道理了。</p> <p class="ql-block">私人照片,严禁转载使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