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开会不能不说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远非科技进步所能比,它不仅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更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事物。它与生俱来就有一种非凡的魔力,在它面前任何事情都变得轻而易举,它根本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它甚至可以发动或遏制一场战争,也可以避免一场灾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国家,履行其政府基本职能的就是开会。一个政党,一个社会团体其疲于奔命的也是开会。为追求名符其实,不拐弯抹脚,有的政党或团体干脆就用“会”为自己命名,如“欧安会”、“美国国会”、“古巴革命军职委员会”、“红十字会”、“奥林匹克国际委员会”,还有“教会”、“商会”、“国际工会”;历史上早就有“元老会”、“青红帮会”、“同盟会”、“小刀会”。不难设想,联合国、欧共体、非国大,如果不是整天开会,还有何存在的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开会,对一个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到了工作的年龄,进了工厂或大学毕了业入了机关,开会便成为你人生的组成部分。你如果是什么政治理论家、社会活动家、什么市长局长之类,“会”便像找到亲兄弟似的找到你。你或许不经意的在哪方面出了名,“会”更像太阳一样罩住你。你如果更幸运成了众目睽睽的领袖人物,“会”便与你结下生死结,鸳鸯相配,不死不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讫今为止,没人对开会存半点怀疑,而正相反,人们更加笃定的参加各种会议。随便哪一天,你到机场、车站、宾馆、饭店等地瞧上一瞧,你定会看到拎着文件包、皮包的男男女女天南地北像失了魂似的跑来跑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的一生究竟要开多少会,没人对此做出精确的统计,这并非说运算复杂,而是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也没有任何统计的意义,有意义的是开会已成了一种定式、一种习惯、一种对时间的配置方法、一种人类文明进入历史新阶段的新观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人,他们应该有更多的闲瑕时间安静下来享受丰裕生活的乐趣,可他们并不这样做,他们像断头苍蝇似的撞来撞去,成群结队地参加各种会议,哪有会哪到,从不推辞任何会议的邀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先生们在外边开,太太小姐们在家里开。开会的名目多得让你吃惊,从宴会、舞会、联谊会到茶会、晚会、联欢会;从周会、月会、年终会到例会、时会、碰头会,此外还有笔会、校友会、报告会、研讨会、听证会、咨询会、募捐会、选民会等等不一而足。他们觉得这样才不狂活一生,甚至死了,埋了,其制作精美的石棺也都像小会议厅似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开会也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人的社会地位,没地位的人不开会。拉车的累了就歇着,卖冰棍的卖完了再去取,都用不着开会。而如果一天有七八个会等着你去开,你不但自己觉得荣耀,别人也当你是英雄。如果两个人见了面,其中一个会寒喧地问:“怎么最近没看见您呐”,“啊,到外地开了个会”,一个问得特有礼貌,一个回答得非常惬意。如果哪个再放开一点说:“啊,到联合国开个小会”,得把另一个唬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史以来集开会之大成的当属文革十年。那时“开会”就像下牛毛细雨,谁也逃不了躲不过。男女老少没有不知道开会的,连自家的猫狗都知道开会的意思。人们满脑子装的就是开会。很难想像有谁会很轻松地说“我不开会”。开会通知一下,就像一道圣旨,时间还未到,会场上已黑鸦鸦一片,不用点名无一缺席。会议之多也可谓空前绝后,一个会接一个会,白天开晚上开、班上开、班下开、吃饭开、不吃饭也开、加班加点开、通宵达旦开,直到你的神经或基本错乱或完全的麻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开会的气氛也令人不舒适,连飞的苍蝇也都慌慌张张,落在一个地方不肯动弹。有一次一个苍蝇正好落在收发室老李头的秃头上,任他怎样摸脑袋就是不去,老李头急了,举起巴掌就朝自己的头上打去,苍蝇没打着可有八个证人证明老李头确实举了手——自己承认要翻资产阶段的案,于是旷日持久的路线分析会在老李头这里打破了缺口,并一蹴而就揭开了整个阶段斗争的盖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开会的气氛有了缓和,人们把开会当成是一种娱乐、一种休息。特别是刚到了班上就听说要开会,大家就像过节似的兴高采烈。如果大会发言的不是自己,会上批评谁、表扬谁也与已无关,那么你就可以尽情享受吧。一开始就有人争先恐后地经直往后走,四处寻找高背椅,最希望找到有着日本相扑身材的人,躲在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那些开会的人都有自己的事干:看小说、猜谜语、打扑克、下棋、给别人起外号、传老婆舌,女同胞们更是如鱼得水,从毛线编织到成衣制作,做工之细之连上好的裁缝店都不可企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的报纸真正是“洛阳纸贵”,它是会场上的抢手货,尤其是花边绯闻艳史之类,更是美酒遇到了佳肴。一张报纸,十人传阅,一版到四版遂字推敲,中缝版的天气预报和寻人启示也决不放过,认真的劲头连八级校对员也自叹弗如。也有索然寡味的拿出纸笔乱画乱涂一气,只见他把一张皱巴巴的纸写得满满的,自己随便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偶尔听见台上冒出一个什么音或一个词,就顺着音意或词义往下写,正面写满了翻过来再写,堆成堆写,摞成摞写,直到涂成双面的黑扇面为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无聊的也有事可干:修指甲,抠耳朵眼,用两个钢蹦夹胡子,犯脚气的干脆把脚搬上椅端,用母食二指隔着袜子搓来搓去,舒服的样子就好像进了天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开会是烟民们的天国。不管你走进哪个会场、会议室,给你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平等。抽烟的人不分年长年少,没有尊卑、个个都尽意地喷云吐雾,完全是一副半神半仙的样子。开会不让说话,人们用烟说话。于是刚一入场就“蛤蟆赖”找“老旱”、“握手”找“白猫”,烟的品牌与质量把人们分成伙,聚成帮。烟是强心剂,忘带了什么也忘不了带烟。顶少的时候,会上供烟,这时准有很使命感的人一根接一根的抽,尽管抽得嘴干唇裂也不撒口;还有的人或是为了省火柴或是抽公家的烟觉得过瘾,一根接一根比着劲抽,似乎约定不抽它个云里雾中不算好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开会有很多学问。其一,是来晚的学问。开会用不着准时到场,这是约定俗成的定律。首先会议通知就已打下了埋伏,明明是九点开会,它写八点半,其实九点半也不一定能开,前后半小时是开会的公差,通知的时间只是一个参数,你尽管按此参数确定你想来的时间,所以人们到会的顺序,就是来晚的顺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来晚的顺序也早有暗定。一般地说,顶不重要的都是先来,重要的后来,而且越是重要越是退后。重要的人物不来,会就不能开,所以你只能耐心等待。为了避免等着着急,你可以先睡上一觉或打一次尖,重要人物一般对到会时间把握的非常到家,不到千呼万唤决不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二,是发言的学问。发言的主次之分是清规戒律,不可越雷池半步。尤其是把关定向,圈点甑别,拍板钦定之类的会,你绝不能冒楞,你最好是先望房茅,就好像此会与你无关,等头面人物各领风骚之后再开你的尊口。如果是推功揽过、请战表、表决心、捐款捐物之类的会你千万别含糊,尽可以抢着发言,绝不能漏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三,开会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脾气秉性。慢性子的人是会场上的活神仙,开会对他来说无外乎是一次静养入围,借机可以练练印度榆枷,诵诵六祖法坛。急性子是会场上的倒楣鬼,万爪挠心,百无聊赖。会开到一半就已经坐不住,头像老鼠刚出洞似的探来探去,屁股把椅子辗得吱嗄乱响,此兄用屁股向主席台连发通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开会也能看出一个人的资历、地位和心态。首先每人就座的姿式就不一样。有的人屁股满满地坐在沙发上,双肘搭着沙发乘,上身半仰半靠沙发背,两眼若睁若眯,不用说这是会场上的极权人物。有的屁股尖尖浅浅的坐在椅子边的硬乘上,手拄双膝,身或前倾,心烦技痒的,使脸的有些部位痉挛,“咳咳”的直顿嗓,不用说这是八条牛也拽不住的急想发言兄。有的正襟危坐,洗耳恭听,一心把脑子交给别人,有的像一堆抹布软拉巴基坐在那里顶不过是一个神经组织,这些人都是听会的,确切地说是应付差事的,他们开会的任务早在签名之后就完成了。还有的人像鸡啄食似的头不够他点的,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朝讲话的人做出大彻大悟的样子,使出浑身解数发出妩媚的笑声,不用说大家定会明白这是阿谀奉承的职业拍马之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以往开会多是清教徒式的,不吃不喝就能开上一整天。参加会的尽管饥肠辘辘,头晕眼花也得挺着,有人饿得实在发慌,抓耳挠腮,手下意识的乱找乱摸,如果摸出虱子来极有扔进嘴里的可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开会已完全变了样。首先“吃”就是开宗明义的大事,大伙凑在一起如果不吃不喝那不叫开会,那叫相思,叫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你只要不怕撑着,有一个好胃口,那你就是活佛转世,你尽可以带上亲戚朋友赴会,开会时先在外面等着,会后一起步入餐厅,让你朋友不用怕被别人认出。借开会开饭局这已不是什么秘密,开会时人少,开饭时人多也属正常现象。每次开会时就有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在外面候着,一等会议结束这些人便鱼贯而入,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像吃娘家席似的大快朵颐,你最好多带上几个好友独自凑上一桌,划划拳行行酒令,也好给大会增添点生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开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单说会议通知就不简单。以前通知开会,只要在办公室里打一通电话就一传十、十传百,通知就算完成。现在就完全不一样。首先要印制精美的小册子,不但写明开会的题目、内容、时间、地点、报到时间,有的还有携带材料、着装要求、住宿房间标准;更主要的是列出会议的膳食标准以及文娱活动安排,风景胜地的行走路线。为保证会议组织严密,还要专门成立一个会议筹备组或大会组委会,下设大会秘书处、会务处、财务处、后勤处、公关处、服务处、采购处等等。如果会议的规模较大,则必须提前半年做好经费预算、经费滩派,经费划拨等事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吃因饱所限,胃因吃所疾,吃不能是开会的最高所求,最高所求应落在“分”字上。君不见散会时每人大包小裹往外走的那种神情吗?有分得多的还得顾上几个壮汉左肩右扛才能上站。有一次笔者到新来的邻居家串门,门是进去了可下不去脚,屋里零零乱乱到处是物品,误以为走进了百货店的仓库,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邻居的主人原来是一个大机关的某部门主任,一个月有十五天在外边开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开会分东西分得让你吃惊,办公用品、文化用品、医疗保健品、护肤护发美容品、家用小电器、儿童玩具、床上用品、时装、百货、美术制品、音像制品、厨具、餐具、洁具等等,更不用说某一地域的土特产、风味食品、贡品,开会不分东西不行,是东西就分,叫上名字的分,叫不上名字的也分,美其名曰会议纪念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鸣呼,开会开到了这个份上谁还不愿意开会。等着我明天就去开会。</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九三年四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作者简介】马国庆,男,大学毕业,曾就职于辽宁省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辽宁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高级经济师,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颇有心得,对工程咨询业务倾力奉献。退休后的生活安静、惬意、顺心,喜欢旅游、阅读、访友小聚、撰写杂文等。</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span class="ql-cursor"></span>(文内图片来源于网络)</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