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人都爱“发光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洞”特质的人让人望而却步,那么是否有一种与“黑洞”完全不同的人,能给人以温度与力量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有,这种人我们称为“发光体”。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个具有“发光体”特质的人。第一次与他见面,我就被他那种温暖的特质所打动,在之后的交往与合作中,只要听到他给予鼓励的话语,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无论周围有多少轻视与讥讽,我都无所畏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能给人以力量的这种感觉,并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几乎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会如此。那些和他只交谈过几句的人,都会被他那种温暖的力量触动,与他相处的时光,成为他们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这个人就是张国维博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1年,经朋友推荐,我认识了张国维博士,我从他那里感受到了NLP的魅力,于是开始推广他的课程。那时候国内几乎没有人知道什么是 NLP,招生十分困难。第一个班我们只招到了14名学员,这样的招生局面真是让人沮丧,我也觉得很愧对张博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张博士没有丝毫不满,他鼓励我:“招生没能达到期望值,我感到你有些失望。失望是可以理解的,你们已经尽力了。你放心,我会尽力教好这个班。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努力,只要我们大家一起用心做,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我相信你!”然后他拍了拍我的肩膀,那一刻我很感动,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和信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多年过去,张博士的班从最初10多人的小班,慢慢变成了数百人的大班。他不仅仅用NLP的知识吸引学员进入课堂,他的人格</p><p class="ql-block">魅力也深深吸引着大家。在我们每年举办的实用心理学大会上,只要张博士一出场,上千人会一起起立鼓掌。一名记者听完他的演讲,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我基本上没听懂他说什么,可我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这个老头。”</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张博士呢,甚至有人“莫名其妙”地喜欢他?也许下面这个故事能够给你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雯恬是张博士的学员之一,她走进张博士课程的那一年,正是她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年。经历丈夫出轨、离婚、分割财产、转让公司等一系列磨难后,雯恬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她接受了一年多的心理治疗,但情况时好时坏,很不稳定,在心理医生的推荐下,她来到了我们的课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进入课堂的雯恬完全不能投入课程学习,仿佛只是为了完成医生的任务,她每天都坐在教室角落,抱着一台电脑看股票。她把</p><p class="ql-block">自己沉浸在那些变换的数字与线条中,不听老师讲课,也不和同学交流,即便助教干预也没用,仿佛只有那些数万元的收益或亏损才能引起她的注意和兴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博士没有主动干涉雯恬的行为,但这一切他都关注到了。</p> <p class="ql-block">我了解了大概情况后,他对我说:“她既然来了,就是在听课。她只是暂时对生活失去信心,把自己关了起来,我们应该尊重她的内心世界,关注她而不干预她,关心她而不要求她,平常对待就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的课程结束后,雯恬并没有任何改变。我们都以为她不会再来听第二阶段的课程了,谁知她还是来了,仍然抱着电脑坐在角落看股票,不和同学交流。但是,我注意到她在股票收市后会合上电脑,抬头聆听张博士讲课,听到博士诙谐的语言后,也会露出一丝笑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课程进行到第三阶段的时候,雯恬已经坐到了教室中间,开始认真听课,也开始和别的同学交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最后一天毕业演讲的讲台上,雯恬流着泪分享了她这一年多的遭遇与经历。她告诉我们,这一年她从未停止过药物治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进入课堂的时候,她只是为了尝试一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其实那时的她已经对自己的人生完全失去了希望。但经过这三个月的课程学习,她发现自己好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像一株已经枯死的植物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一年,蓦然回首,恍如隔世。若没有博士细致的体贴与关怀,她很难想象自己可以这么快康复。她希望把张博士这门NLP 课程传播出去,帮助更多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的雯恬,已经是一名小有名气的亲子导师了,还在北京创建了自己的公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故事在张博士的课堂里比比皆是,每次想起学员们对张博士感激的言语,我的眼眶都会有些湿润。张博士这样的人,就是我所说的“发光体”。在他视界以内的人,都会感受到他的温暖,即便处于人生最灰暗的时刻,也能从他身上找到前行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这种力量真的来源于他吗?不是。张博士说,这种力量源自你自己,他只是帮你找到了它。这也许就是“发光体”的本质-他们能照亮你通往自己内心的路,指引你发掘自己本来的潜力和能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到这里,我邀请你暂时停止阅读,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你认识的所有人里,谁曾温暖过你的心,曾给过你力量,只要你一想到他或她,心中就会涌上一股暖流。想起这个人之后,请你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把他们给你的这种温暖力量吸进体内。从今天开始,好好珍惜他们,多创造机会跟他们在一起,让你自己的人生更加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具有“发光体”特质的人</p><p class="ql-block">“发光体”和“黑洞”一样,原是物理学的概念。“发光体”指能发出一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的物体,肉眼可见的电磁波谱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相信有些人身上也会发出某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不是肉眼可见的“光”,但是我们能感觉到它的能量。只要“发光体”出现,他或她周围的人就会感觉放松、踏实、温暖,充满能量,看到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具有“发光体”特征的人有两个特点:</p><p class="ql-block">1.能透过事情看到人。在他们眼里,人永远比事重要。他能够接纳你的情绪,读懂你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在他面前,你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焦点放在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上,而不是这个人做不到的事情上。他们从不吝惜肯定和鼓励,并且相信你能够做得更好。他们还能在你身上看到很多你自己都看不到的资源。</p> <p class="ql-block">如何成为“发光体”</p><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上有少数的幸运儿,他们降生在一个幸福家庭,父母都是心理健康且充满关爱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心理营养,所以他们内心强大,有着很高的自我价值。进入社会以后,他们为人处世身心合一,能敏锐地察觉到别人的情绪,看到别人的优点,待人温暖真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这样的幸运儿并不多见,因为大多数的父母本身就是“黑洞”,他们又将“黑洞”的模式传授给孩子,所以孩子长大以后和父母一样,用相似的标准去评判别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没有幸运地降生在这样完美的家庭中,是否就没有机会成为“发光体”呢?不一定。你还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成为这样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博士曾经告诉我,他年轻时的工作和工程项目相关,这些项目需要不断地寻找工程中的缺陷和问题,他也渐渐将这种工作习惯带到了生活中,开始挑剔别人的问题。对同事如此,对家人也如此。这样的生活,不仅令别人不快乐,他自己也不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NLP,这门课程的学问彻底颠覆了他之前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从此以后,他看待一件事情,并不会只是孤立地看这件事情本身,而是会关注做这件事情的人,关注这个人的情绪和动机。即便不赞同某个人的行为,他也不会否定这个人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总是肯定别人的价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内心的力量,张博士也成了一位极受欢迎的NLP导师。</p> <p class="ql-block">从“黑洞”到“发光体”</p><p class="ql-block">还记得那位孤独的女强人苏梅吗?她参加了我们很多课程,在我的《NLP教练式管理》课程复训的时候,她在课后找到我,和我聊了聊她课后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说:“团长,‘黑洞’和‘发光体’理论对我帮助很大,改变了我很多看法。回去之后,我找到那个想要离职的经理谈了话。我自己从来没有和下属这样深入交谈过,以前跟下属只谈工作,一直都认为管理就是‘对事不对人’。上完你的课,我开始尝试去认识下属这个人,学会了接纳。真的谢谢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也告诉我,改变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课程上的知识让她多了很多工具,也改变了她很多想法,但是在运用这些工具的过程中她也遇到很多阻碍,甚至还被人误解。可一路坚持下来,她的生活真的发生了很大改变。她来复训,想要巩固学到的技能,多和同学、老师交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梅说,现在周围很多人都觉得她越来越平和了。虽然她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是心情好了很多。现在下属工作也比之前积极主动了,她相信不久就能过上既轻松又有成就感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忙碌的苏梅,在第二期的课程中,我也特意关注了那位不停打电话的郑嘉国学员。</p><p class="ql-block">他偶尔还是会走出教室接电话,但是频率已经低了很多。我问他:“嘉国,最近工作似乎轻松些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说:“团长,听了你的课,我还是希望不要再做‘黑洞’,现在一些不太紧急也不太重要的事情我都让下属去解决。但有时我还是会不放心,比较重要的事情还是要自己把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说:“那很好啊!你现在电话费也没那么多了吧?”</p><p class="ql-block">他说:“是啊,每个月还是有几百块吧。我现在也把课上的知识教给员工,他们学到之后应该能承担更多任务,这样我就会越来越轻松了。不过,这个过程还是不容易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