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同理心动机和同理心—利他假说</b></p><p class="ql-block">同理心是感知他人状态时的情绪反映。同理心的一种观点是它涉及一种匹配他人情绪的能力。同理心不是对他人情绪的模仿,是复制而是需要有一种对他人的恻隐之心。</p><p class="ql-block">巴特森认为涉及利他的人类行为旨在促进另一个人的福祉。有些时候人们完全有可能出于同理心而去帮助他人,自己并没有获益。</p><p class="ql-block"><b>同理心的遗传基础和神经机制</b></p><p class="ql-block">同理心有一定的可遗传性。前额区和顶叶皮层是必要的神经结构。</p><p class="ql-block"><b>培养利他</b></p><p class="ql-block"><i><u>基于利己来增强利他行为的方法</u></i>。我们要让人们意识到他们能帮助别人,而且会因为这样的行为获得更高的自尊,当人们得知对帮助他人感觉良好是一种合理反应时,他们似乎很开心。</p><p class="ql-block"><i><u>基于同理心来增强利他行为的方法。</u></i>教会他们对他人的处境产生更高的同理心,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让个体更频繁的与需要帮助的人接触。另一种方法是指出与另一个人之间存在的不明显的相似性。这些相似性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从事同类型的工作经历过同样的苦难这么简单。最后一种方法是与那种非常想要把自己看作与他人不同的人一起工作。独特性是大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很渴望的东西但过于极端的话这样的人就很难与他人接触和交往这种人必须学会他们与他人有共性。</p><p class="ql-block"><b>利他的测量</b></p><p class="ql-block">许多自我报告的工具可以用于评估从儿童期到成人期的利他性最有名的工具是利他自我报告量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