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社粮站上班的日子·走出一中后那几年

会飞的石头

<p class="ql-block">【68届初一3班邱天军】</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零年春天,北屯的五个生产队分别给知青盖了新房。我们四队的知青房在村西南,没有院墙,新房的门前就是庄稼地,每个知青一间,最东头一间是厨房,里边垒了灶台,支一口大锅,安了风箱。虽然刚盖好的房子还没干透,四壁地面都潮湿,被子也总是潮乎乎的,但毕竟我们有了自己的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月末的一天,我正在拉风箱做饭,大队会计吴瑞山来找我,说公社粮站要人哩,你愿意去不?我说愿意,他又问我知道粮站在城郎村的位置不?我说知道,不就是岔口那吗?他笑着说就是那,这一两天你带上被褥就去吧。城郎村是公社所在地,距离北屯二里地,一条东西向的主要街道,在村中间分成两条,分别朝向东北和东南方向,粮站就在岔口的路北侧,房子全是卧砖到顶,院子也不小,马车可以从门洞进去。</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把被子晒了晒,下午打上背包就去粮站报到。粮站主任李士怀待人很和善,见我就哈哈笑着说欢迎欢迎,咱们说明天报到,你今天就来了,工作积极啊。其他的同事也张罗着给我安排睡觉的地方。李士怀主任介绍说,咱们的全名称是城郎公社粮棉油管理站,粮站和食用油在这边,棉站和轧花厂在成郎村南公社机关对面那个大院子里。过些天收购棉花时忙起来,大部分人都到那边去办公。还对我说,早点熟悉业务,争取长期干下去,我听了高兴极了。七八位同事中有高个子会计老陈,负责粮棉油收购账目和发放资金等业务。质检员老高,负责各村上交公粮的质量,是个爱开玩笑的人,还有炊事员老郭师傅,做的饭特好吃。粮站驻有工宣队员,每天都在查往年的账目。另外公社卫生院几位医生也过来搭伙吃饭,大家在一起很热闹。 </p><p class="ql-block"> 粮站是个南北长的院子,东西两边各有七八间高大的库房,分别放着谷子,麦子,玉米等各种粮食。各村交公粮都用写着中粮二字的麻袋装着大车送来。每天也常有各村生产队的社员来粜粮,我就给过秤开票。粜粮在这里的含义就是孩子多的家庭根据需要,把麦子换成玉米,这样数量多就可以多吃几顿,也有用玉米换麦子的,多半是家里准备红白大事的。也有的社员把在房前屋后种的蓖麻籽拿来换油,我也负责称重,按比例兑换成棉花籽油。</p><p class="ql-block"> </p> (图片来自网络) <p class="ql-block">  过了一段时间,开始收棉花,我和陈会计等多数人员都到棉站这边上班。棉站还有一个轧花厂,主要是把棉籽和棉花分离开,几十位工人白班夜班轮流上。各村送棉花的包袱都是帆布的,约一丈见方,每辆马车装载七八个大棉花包。我负责提个白铁皮桶,从每个大包袱里抓一把棉花集中到桶里,交给检验室定等级。李主任告诉我要从包袱深处抓棉花取样,每个包都抓一把,其后真的发现个别生产队送棉花时,把好花放在表面,把质量次甚至是长不开的棉桃,放在大包深处。虽然在取样过程中也发生过争吵,但我都坚持了原则。取样间隙我就在轧花厂生产出的棉包上用模板刷上公社名称,生产日期等。这种棉包里是经过轧弹后的皮棉,被挤紧压实后大约80x50x100厘米,挺沉的估计有一百多斤重。外表用粗铁丝缠了一圈又一圈,堆在院里像小山一样,定期用马车送到市里的国棉厂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10月底,征兵开始了,虽然在粮站工作每月工资36元,伙食也好,可参军是自己从小的愿望,非常愿意当兵去,李士怀主任却希望我继续在粮站干。好在棉站对面就是公社机关大院,去问公社武装部张占奇部长,他告诉我,你现在户口关系还在北屯,征兵要从户口所在地走,我赶紧回村报了名。张部长是个工作认真心地善良的人,我隔三岔五的去他办公室泡蘑菇,也从不对我发火。他烟瘾挺大,总是在卷烟丝抽,那时也不懂给人家买盒烟。经过北屯生产大队党支部推荐,体检,政审等手续,终于在11月16日被批准入伍。当我拿入伍通知书给李主任看时,他指着我鼻子笑着说,早知道啦,你参军,粮站也光荣,站上还要给你开欢送会哩!工资也给你开到这个月底。从今天起你就不用上班了,回市里和家人待几天吧。我说现在棉站这边忙,我一定坚持工作到新兵出发那天。</p><p class="ql-block">  在公社粮棉油管理站工作了近三个月,感受到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忙碌和辛苦,如各生产队交的公粮,为了减少中间环节,直接让粮食入国库,老高他们就深入各村现场验粮定级,骑个自行车奔跑在各个村庄。征兵工作中张占奇部长也是骑车跑村,常常半夜才能回机关。虽然都挣有工资,还是自己卷烟丝抽,下村吃派饭。那时的公社干部们也没个官架子,比如老高从路上走,地里干活的社员都喊他,和他逗乐,他也总是哈哈笑着回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