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旧岁将末,冬酿时光,</p><p class="ql-block">天气虽寒,但育人心暖,</p><p class="ql-block">向美而生,我们学习不断!</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12月12日,我校本学期第二次语文教研活动在此起彼伏的铃声中拉开了帷幕。四年级组俞娟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善于思考,冷静推理的故事。根据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教学中,俞老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以娴熟的教学技巧,生动的教学环节,呈现了精彩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读古文之韵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倡导:多读。只有多读才能感受文言文的音韵之美,只有多读才能丰富文言文的语感,只有多读才能加深文言文的理解。俞老师的课堂正是以读为本设计学习活动。首先,读的形式多,指名读、齐读、自由读、师范读、配乐读,可以说俞老师的课“读”占鳌头,“读”串起了整节课。其次,读的目的明确,有层次。指名读,了解学生预习情况;齐读,检查学生朗读水平;再读,读准停顿、语气,声断气连,读出韵味,理解文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授学习之妙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俞老师为了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尤其注重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课伊始,俞老师通过学生熟知的历史人物故事和对生字“戎”的字理教学,把学生一下子拉入了古文的世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为了帮助学生读准停顿,俞老师教给学生“名词断句法”,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掌握断句要领,借助这样的方法来练习朗读,读出节奏,读出停顿,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在讲述“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时,俞老师引导学生用“想象补充”的方法理解文本,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完整生动地复述故事。</p> <p class="ql-block">讲王戎之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完小古文后,俞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王戎的故事,学生们饶有兴致,畅所欲言。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及时巩固了小古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丰富了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悟勤思之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道至简,在课堂接近尾声时俞老师引导孩子们从文读到人,再从人读到自己,鼓励学生要像王戎一样去看,去思,去判断,告诉孩子们处事要勤思的道理。</p> 评课互动 <p class="ql-block">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次日下午的教研活动中,各年级组教师代表、教研组长及朱主任就俞老师的这堂课做出了精彩的评课发言,大家各抒己见,结合课堂亮点,充分肯定了俞老师以读为本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从各方面的细微之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p> <p class="ql-block"> 最后,詹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对俞老师的辛勤付出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青年教师提出期许,为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指明方向。</p> <p class="ql-block">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场思维的碰撞,一场精神的洗礼。教研路上,我们将不断地学习、反思,将凝聚的力量努力转化为成长的力量,一起追寻更美好的语文课堂,相信所有的付出,皆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供稿:曹志芬</p><p class="ql-block">编辑:谭金敏</p><p class="ql-block">初审:詹恩平 朱建忠</p><p class="ql-block">终审:余 烨 詹志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