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 文臣篇 典故

倾听者

<font color="#ff8a00">[1]出震向离:太阳从东方升起,在南方普照万物。震、离是《易经》中的卦象,分别代表东方和南方。补天浴日:神话中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羲和给太阳洗澡。后用来比喻力挽世运,功勋卓着。<br><br>[2]三公:古代官职系统。各朝具体设置不同,明清以太师、太傅和太保为三公。三台:星座名。郎官: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列宿:指二十八宿。<br><br>[3]宰相:我国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但历代所用官名和职权大小不同。台铉(xuàn):犹台鼎。铉,鼎耳,以代鼎。鼎三足,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辅重臣。<br><br>[4]吏部:官署名,主管全国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铨(quán)衡:本指衡量轻重的器具,引申为评量、选拔人才的职位。铨,衡量轻重。<br><br>[5]天官:礼部总理百官,有如苍天笼罩世间万物。地官:户部掌管土地和人口,有如大地滋养万物。春官:吏部主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像春天生长万物。夏官:兵部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兵威震慑,像炎热的夏天般刚烈。秋官:刑部掌管刑罚、监狱诉讼,像肃杀的秋天一样。冬官: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像冬天一样为以后打基础。<br><br>[6]都御史:明代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翰林院:我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br><br>[7]天使:天子的使者,即皇帝派遣的使臣。行人:官名,在周代负责朝廷的觐见聘问。明代设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等事。<br><br>[8]司成:原为古代掌管贵族子弟教育的管职。祭酒: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祭酒,主管国子监。<br><br>[9]都堂:明代都察院的长官和带有都察院御史衔的官员。巡按:巡行按察。明代有巡按御史赴各地巡视,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简称“巡按”。柱史:原为周、秦时期的官名,柱下史的简称。</font><div><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10]方伯:原为古代诸侯中的领袖称号,谓一方之长。藩侯:原指古代诸侯。布政:布政使的简称。明代左右布政使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br><br>[11]提刑按察: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br><br>[12]宗师:官名。掌管宗室子弟的训导。大文衡:宗师是师道的宗主,而评论文章就像用秤称物,所以被称为大文衡。副使:重要使节、官员的副手。宪:对上司的尊称。<br><br>[13]郡侯:古代爵位名。邦伯:古代对一方诸侯首领的称呼。知府:府一级的行政长官。知,主持。郡丞:郡守的辅佐。贰侯:郡侯的副职。同知:知府的佐官,分别掌管督粮、缉捕、水利等。<br><br>[14]郡宰:一郡的主宰。别驾:原指汉代州刺史出巡时另乘一车。通判:知府之下掌管粮运、农田、水利和诉讼的官员。<br><br>[15]廌(zhì):古同“獬豸”,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辩是非曲直。推官:主管司法事务的官员。<br><br>[16]刺史、州牧:汉代至唐代对州一级最高长官的称呼。知州:掌管一州的军政事务的官员。台谏:唐宋时对御史等言官的合称。<br><br>[17]乡宦:有过官职又回乡的人。宦,官,官职。乡绅:乡间有权势的人。田畯:古代原指农神,后指掌管田地的官员。<br><br>[18]钧座、台座:对尊者或上级的敬词。钧、台都为敬辞。座,座位,代指座位上的人。仕宦:做官,这里指做官的人。帐下、麾下:泛指军事指挥官。帐,指军帐。古代行军作战,大将都住在军帐里。麾,古代用来指挥军队的旗帜,即帅旗。<br><br>[19]秩官:常设之官。秩,常。九品:我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从上上到下下,共分九等。品,等级。命妇:古时被赐予封号的妇女,一般为官员的母亲、妻子。七阶:元明以来,命妇的封号从夫爵的高低分为七个等级。封官员的母亲时,要在“夫人”等前面冠以“太”字。<br><br>[20]金花诰:命妇接受册封时,诰命写在绘有金花罗纹的纸上。诰,诰命,皇帝赐爵或授官的诏令。紫泥封:古代皇帝的诏书用锦囊装着,用紫泥封口,在泥上加盖印章。<br></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21]金瓯(ōu):金碗。瓯,盆、盅之类的器皿。谏臣:直言规劝的臣子。<br><br>[22]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汉代的玉堂殿,待诏学士议事的地方。声价:名声和社会地位。朱幡皂盖:汉代郡守春天出行时车骑的颜色。朱幡,红色的旗帜。皂盖,黑色的车盖。威仪:帝王或大臣的仪仗、扈从。<br><br>[23]台辅:宰相。紫阁:唐代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因称宰相府第为紫阁。黄堂:古代太守办公的厅堂。明、清时的知府类似汉代太守,所以也称知府为黄堂。<br><br>[24]府尹:官名。一般为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禄:俸禄。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五花骢(cōnɡ):即五花马。汉代太守外出时,一车五马,故以“五马”称太守。骢,青白杂色的马。<br><br>[25]代天巡狩:代替天子出巡。古代皇帝五年一出巡,视察各地方。指日高升:很快就可升官。指日,为期不远。告:表示,请求。致仕:辞去官职。解组:解下印绶。组,古人佩玉或佩印的丝带子,这里指印绶。<br><br>[26]藩垣:藩篱和垣墙。泛指屏障。屏翰:屏障辅翼。方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墨绶铜章:代指县令。绶,古代系帷幕或印纽的丝带。铜章,铜铸的官印。令尹:秦汉以来,一县之长叫县令,元代叫县尹,因而合成令尹。子男:即子爵、男爵,古代比较小的爵位。<br><br>[27]太监:宦官。在皇宫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阉门:即宫门。搢笏(jìn hù):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br><br>[28]萧曹:萧何和曹参。汉高:汉高祖刘邦。刀笔吏:文书小官。古人在竹简、木板上书写,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重写。汲黯:汉武帝时大臣,治民有方,而且经常直言进谏。汉武:汉武帝刘彻。社稷臣:能捍卫国家的重臣。社稷,国家的代称。<br><br>[29]召伯:周文王的庶子,又称为“召公”,曾辅佐周武王灭商。甘棠:即棠梨树。遗爱:留下的恩惠恩泽。孔明:诸葛亮的字,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草庐:简陋的草屋。先主:古称开国君主,这里指刘备,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令名:美好的名声。<br></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30]参政:官名,参知政事的省称。在宋代为副相。鲁宗道:宋真宗时任参知政事,被权贵讥为“鱼头参政”。因为他生性耿直,立朝刚正,嫉恶敢言,难于对付,而且“鲁”姓也是鱼字头。骨鲠:鱼骨头、鱼刺。这里比喻性情耿直,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伴食:陪同吃饭。卢怀慎:唐玄宗时宰相,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推让,当时人称他为“伴食宰相”。<br><br>[31]王德用:北宋名将,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又宽厚仁慈,爱护士兵,深得百姓爱戴。因为身材魁伟,面色较黑,当时人都亲昵地称他“黑王相公”。赵清献:宋仁宗时名臣赵抃,死后谥号“清献”。曾任殿中侍御史,不畏强权弹劾权贵,京师人给他起外号叫“铁面御史”。<br><br>[32]蒲鞭示辱:东汉人刘宽性情温和,对待属下十分宽厚,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饮马投钱:汉代人项仲山,每次在渭河饮马,必投三文钱在河里,表示不占便宜。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br><br>[33]李善感:唐高宗时任监察御史,以直言进谏着称。鸣凤朝阳:凤凰在太阳初升时鸣叫。唐高宗想要封禅五岳,李善感上书直谏。当时已有二十年无人敢直言进谏了,因此人们认为这是天下少有的吉祥之兆,竞相用“鸣凤朝阳”来夸赞。弹劾:国家对政府官吏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检举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行动。豺狼当道:东汉顺帝时选取八使,巡行都邑,纠察贪官污吏。侍御史张纲年少,官阶也最低,其他七人都受命上路,只有张纲把车轮埋在洛阳都亭,愤然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于是返回朝廷,上书弹劾专权不法的梁冀等人。豺狼,指把持国政的外戚、权贵等。<br><br>[34]邓侯:即邓攸,字伯道,东晋时任吴郡太守。挽之不留:邓攸为官清廉,百姓都很爱戴他。后来邓攸因病辞官,数千百姓牵住他的船不让走。推之不去:邓攸之前的吴郡太守姓谢,是个贪官,吴人因此作歌四句:“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挽不留,谢令推不去。”“紞如”是击鼓的声音。<br><br>[35]蜀郡:秦朝灭蜀国,设置蜀郡,辖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首府在成都。民歌五袴(kù):东汉人廉范,字叔度,曾任蜀郡太守。当地以前的制度是禁止百姓晚上劳动和工作,以防火灾,民众于是偷偷干,结果火灾更多。廉范废除前任的法令,只严格要求家家储水。百姓觉得很方便,于是歌唱道:“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襦,短衣。袴,通“裤”。渔阳:地名。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首府在今天津市蓟县。麦穗两歧:即一麦两穗,是丰收吉祥的兆头。歧,叉开。东汉人张堪,字君游,任渔阳太守时,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作。百姓富足,于是作歌:“桑无复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br><br>[36]鲁恭:东汉人,字仲康。汉章帝时为中牟令,以仁德治理地方,不滥用刑罚。中牟:位于河南省中部,今属郑州市。驯雉之异:有一年,河南闹蝗灾,蝗虫却不进入中牟境内。河南尹袁安派手下肥亲前去察看原因,鲁恭陪同。他们在一棵桑树下休息时,有雉鸟停在树旁,儿童也不去捉它。肥亲十分敬佩地说:“蝗虫不侵入中牟境内,这是第一个奇特之处;鸟兽如此驯服,这是第二个奇特之处;小孩子也有仁慈之心,这是第三个奇特之处。”回去后报告给袁安,袁安于是举荐鲁恭为大司徒。郭伋(jí):东汉人,字细侯,王莽时为并州太守,光武帝时再次调任并州太守。竹马之迎:骑着竹马在路旁欢迎。竹马,儿童玩具,竹竿一端有马头模型,有时另一端装轮子,孩子跨立上面,假装骑马。<br><br>[37]鲜于子骏:宋代鲜于侁,字子骏。鲜于,复姓。一路福星:宋哲宗时鲜于侁任京东路转运使,临行前,司马光对人说:“鲜于侁贤能,不可能一直在地方任职,但是齐鲁之地的民众,需要他前去救援。他是一路的福星。”路,宋代行政大区名称。福星,岁星,旧时术士说岁星照临能降福于民。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名臣,死后追封温国公。万家生佛:司马光以清廉正直着称,被人称为“万家生佛”,即搭救民众的活佛。<br><br>[38]鸾凤:鸾鸟与凤凰,比喻心有大志的俊贤之士。枳棘:枳木与棘木,因多刺而称恶木。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仇香:即仇览,字季智,东汉人。他在当蒲亭长的时候,以德感化别人,百姓称颂。县令王涣仰慕他的贤名,召为主簿,又不忍心让他一直当个小官,说:“枳棘非鸾凤所栖。”于是拿出自己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入太学深造。主簿:官名,主管文书,办理事务。河阳: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孟县西。潘岳:字安仁,西晋文学家。他任河阳县令时,百姓有拖欠税赋的,便令植桃树一株,其赋税由官府交纳。离任时,河阳遍地皆桃花,因此人称“花县”。<br><br>[39]江陵:今荆州城,秦朝设江陵县,隶属南郡。反风灭火:东汉人刘昆任江陵县令时,县内经常发生火灾。每有火灾,刘昆便向火叩头,求助神灵,多能降雨或反风灭火。“反风”,风向倒转。渤海:郡名。汉代设置,因为濒临渤海而得名。卖刀买牛:汉宣帝时,渤海和附近各郡闹饥荒,饥民纷起造反。龚遂任太守时,开仓借粮,奖励农桑,叫民众卖去刀剑,买进耕牛,农民又都开始耕种。<br><br>[40]攸着:着名,出名。攸,文言语助词,无义。</font><br></div>